瓷器鑒定真知堂鑒古:
說實話,能證明夏朝存在,其貢獻堪稱史學大家了。國家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搞的那個夏商周斷代工程,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對于夏朝。如果這樣,按照西方(國際)公認的城址,文字,青銅器,大型祭祀中心四者作為文明的標志的標準來判斷的話,目前最接近夏朝的就是二里頭遺址。
二里頭遺址位于河南偃師,有青銅器,有城址,但沒有聽說發(fā)現(xiàn)文字和大型祭祀坑。根據(jù)測年結(jié)果,二里頭遺址年代分布約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說前1730年~前1520年)。大約相當于傳說中的夏末商初時期。但它是不是夏都遺址,目前學術(shù)界有很大爭議。原因在于,如果夏朝不存在,它完全有可能是更早前的商人遺跡。沒有證據(jù)能證明就是夏,只能證明更早的商(商湯之前還有十四代)。
瓷器鑒定真知堂鑒古:
從1960年至今,研究人員對遺址的發(fā)掘與研究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揭示了1號、2號宮殿基址,發(fā)現(xiàn)了青銅冶鑄遺址和墓葬。
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 ,發(fā)掘了鑄銅作坊遺址和墓葬,出土大量陶器、青銅器、玉器、漆器、綠松石器等。
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 ,在宮殿區(qū)發(fā)現(xiàn)清理了大型建筑基址。
發(fā)現(xiàn)了綠松龍數(shù)座和大路;發(fā)現(xiàn)了宮城城墻以及綠松石器制造作坊和總面積超過2100平方米的三進院落遺址。年代距今3600年至3700年,可推斷為最早的二里頭宮殿遺址。
瓷器鑒定真知堂鑒古:
以上就是二里頭遺址發(fā)掘的全部成果了。說實話,說它是夏朝都城,證據(jù)太薄弱了。第一,沒有發(fā)現(xiàn)夏王陵,第二沒有大型祭祀坑出土祭祀物,第三沒有文字發(fā)現(xiàn)。只能說明這是3600年前一座城市遺址。那么,從證據(jù)而言,說它是商湯建國稱王之前的早商遺址可能更加恰當。當然不能否定它作為夏都的可能性。只是就以此命名為夏都則證據(jù)確實不足,無法滿足充分,必要之條件。
那么,二里頭不能證明夏朝存在,夏朝就不存在了嗎?筆者研讀歷史多年,今天終于可以解開謎底!夏朝確實存在,證據(jù)就在《尚書》古本《竹書紀年》和殷墟甲骨文里!
商湯滅夏,對夏朝文物和資料進行了毀滅,所以尚書中《夏書》只有兩篇《禹貢》和《甘誓》?!队碡暋窞閼?zhàn)國時期后人所作,這個學術(shù)界早有共識,則《尚書》只剩下《甘誓》可信了?!陡适摹芳葲]有說明王是誰,也沒有時代,作為夏存在的證據(jù)可說沒有!這樣看來,夏朝是否存在真是一個大問號了。
瓷器鑒定真知堂鑒古:
且慢,《夏書》沒有,請看《商書》第一篇《湯誓》
王曰:“格爾眾庶,悉聽朕言。非臺小子敢行稱亂!有 夏多罪,天命殛之。今爾有眾,汝曰:‘我后不恤我眾,舍我穡事,而割正夏?’予惟聞汝眾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臺?’夏王率曷眾力,率割夏邑。有眾率怠弗協(xié),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p>
商朝滅亡了夏,毀滅了夏朝存在的證據(jù),卻忘了毀滅自己開國君王商湯的伐夏誓詞。
司馬遷《史記》記載了商朝的世系,還記載了商朝商湯之前十四代的世系。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帝舜。。封于商,賜姓子氏。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
《國語魯語》記載:“上甲微能帥契者,商人報焉”上甲微,商之先也”王亥為上甲微之父。甲骨文中祭祀王亥和上甲微的卜辭非常多。
商王武丁之子武乙時期的甲骨文卜辭這樣寫到:甲午貞,乙未酒高且亥####,大乙羌五牛三,且乙羌###,小乙羌三牛二,父丁羌五牛三亡它。
大乙,祖乙,小乙,武丁在《史記》中均有記載。亥就是王亥,也就是《史記》中的子振!子振亡后,子微立,子微也就是甲骨文中的上甲微。
武丁時期的卜辭有:‘于河王亥上甲,十牛’的記載。上甲到商湯的次序,甲骨文中也有明確記載,不過,司馬遷所述有誤!
瓷器鑒定真知堂鑒古:
報丁乃匚丁之誤,主壬乃示壬之誤。這就是王亥到商湯八代的甲骨文證據(jù)!
而商朝先人商侯相土,商侯冥,商侯子亥(王亥子姓),商侯微,商侯履(商湯)
(殷商成湯名履)在古本《竹書紀年》中均在夏朝歷史中出現(xiàn),可見司馬遷考證的湯之前十四世商侯是基本可信的,王亥以后到湯的八王則可以跟甲骨文卜辭對應!(商朝追溯先王的甲骨文卜辭最早只到王亥和上甲微)。
《詩經(jīng)》《商頌》《長發(fā)》中,寫到:
浚哲維商,長發(fā)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率履不越,遂視既發(fā)。。。。帝命不違,至于湯齊。。。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瓷器鑒定真知堂鑒古:
上古之史最可信的就是《尚書》《詩經(jīng)》和《竹書紀年》?!吨駮o年》乃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前魏國史書,西晉時被發(fā)掘于戰(zhàn)國魏襄王王陵,其真實可靠性超過《史記》。史記的寫作時間晚于《竹書紀年》200多年,且是在秦始皇焚燒各國史書只留下秦史,而秦史又被項羽一把火燒了之后司馬遷考證的結(jié)果。司馬遷沒有見過《竹書紀年》,但他考證出來的商湯之前十四代和《竹書紀年》以及殷墟發(fā)掘出土的甲骨文卜辭基本吻合,可見夏朝確實如《竹書紀年》記載存在,當時商為侯國。歷代商侯基本可以對應得上,再加上《尚書 湯誓》《詩經(jīng)長發(fā)》,上古三大史書和殷墟甲骨吻合,則夏朝可證,完成了充分,必要之條件。
那么,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為夏城址也就基本無誤了。是不是夏都則有待考古發(fā)掘出更多證據(jù)。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歡收藏和中國歷史文化,歡迎關(guān)注瓷器鑒定真知堂!謝謝你的收藏和轉(zhuǎn)發(fā)!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歷史文化和文物鑒定知識和圖片,可以百度瓷器鑒定真知堂!去筆者博客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