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即日起,將每天科普一種重大疾病的醫(yī)學定義、臨床表現以及治療手段等,也會講解在我國《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guī)范》里的定義和重疾險的理賠條件。希望通過25堂25種重疾的學習,讓保民們能深入了解什么是重疾和重大疾病險。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經提到了重大疾病保險的重要性和地位。有興趣可以點擊鏈接再次閱讀《重疾險到底是干啥子用的?和醫(yī)療險有沖突嗎?》
在建筑工地上班需要戴安全帽,在騎車路上要戴安全帽,在重型操作車間里要戴安全帽,在對抗運動中要戴頭盔,“開開心心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已經是所有危險場所的常見標語了。之所以強調要戴頭盔或安全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保護我們人體的“最高司令部”——大腦。大腦控制著我們所有的神經反射、動作協調、思考表達、行為舉止等。如果大腦受傷,勢必會留下后遺癥或者神經性功能缺失等等。今天我們來了解“嚴重腦損傷”重疾。
腦損傷是指暴力作用于頭部造成腦組織器質性損傷。臨床醫(yī)學上所說的腦損傷,并不包含疾病導致的腦損傷,僅指外界暴力造成的腦損傷。
根據傷后腦組織與外界相同與否分為開放性腦損傷及閉合性腦損傷。
根據暴力作用于頭部時是否立即發(fā)生腦損傷,分為原發(fā)性腦損傷和繼發(fā)性腦損傷。
開放性腦損傷是指頭皮、顱骨和硬腦膜三層同時被破壞,腦組織與外界相通,有腦脊液外漏。如銳器的刺傷、槍彈傷等。
閉合性腦損傷是指頭皮、顱骨和硬腦膜的任何一層都保持完整,腦組織和外界不相通,如鈍器擊傷、頭顱撞擊等。
至于是如何撞擊的,Jack就不放圖片和腦補了,輕微的撞頭很常見,嚴重的撞擊就很血腥了。為什么會撞頭?Jack還能解釋什么呢?肯定就是意外呀!誰知道意外什么時候到來?今天新聞上還說到深圳一位女性走在路上,被天上掉下來的啞鈴砸中腦袋,還好搶救脫離了危險。
腦袋被外力撞擊,腦損傷程度由輕到重分為這四種:
1.腦震蕩:受傷當時即出現短暫意識障礙,常為數秒或數分鐘,多不超過半個小時。病人有逆行性遺忘,頭痛、頭暈、失眠。煩躁等癥狀,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征。
2.腦挫裂傷:受傷當時即出現意識障礙,一般時間均較長。生命體征改變多明顯,出現局灶癥狀、顱壓增高、頭痛嘔吐等癥狀。
3.彌漫性軸索損傷:傷后立即出現昏迷,且昏迷時間較長??捎幸粋韧谆螂p側瞳孔散大。
4.腦干損傷:受傷當時立即出現昏迷,昏迷程度較深,持續(xù)時間較長。雙側瞳孔不等大或大小多變。病人出現去大腦強直,生命體征變化包括呼吸功能紊亂、心血管功能紊亂和體溫變化,內臟癥狀包括消化道出血和頑固性呃逆。
那我們來看看重疾險里“嚴重腦損傷”是如何定義的:
條件一:機械性外力,必須是由意外導致的,不包括疾??;
條件二:影像學檢查證實,如CT、MRI、PET等檢查顯示腦組織嚴重受損;
條件三:神經系統永久性功能障礙,治療180天之后留下后遺癥;這點和'腦中風后遺癥“的重疾定義是一樣的。詳情請回顧“重疾微課堂三——腦中風后遺癥”
肢體機能完全喪失是指肢體的三大關節(jié)中的兩大關節(jié)僵硬,或不能隨意識活動。肢體是指包括肩關節(jié)的整個上肢或包括髖關節(jié)的整個下肢。
語言能力完全喪失是指無法發(fā)出四種語音(包括口唇音、齒舌音、口蓋音和喉頭音)中的任何三種、或聲帶全部切除,或因大腦語言中樞受傷害而患失語癥。
咀嚼吞咽能力完全喪失是指因牙齒以外的原因導致器質障礙或機能障礙,以致不能作咀嚼吞咽運動,除流質食物外不能攝取或吞咽的狀態(tài)。
六項基本日常生活活動是指:①穿衣②移動③行動④如廁⑤進食⑥洗澡
腦損傷,留下的后遺癥也是挺可怕的。腦外傷后遺癥又叫腦外傷后綜合征,是指腦外傷病人在恢復期以后,長期存在的一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或精神性癥狀。重度的腦外傷,還會導致50%-60%的人員直接成植物人或死亡。
腦外傷后遺癥包括大小便失禁、步態(tài)不穩(wěn)、反應遲鈍、頭痛、神經過敏、注意力集中障礙、記憶力減退、頭暈、失眠、疲勞等癥狀。而神經系統檢查并無異常,神經放射學檢查亦無陽性發(fā)現。如果這一組癥狀在腦外傷后3個月以上仍持續(xù)存在而無好轉時,則為腦外傷后綜合征。
在照顧腦外傷后遺癥的患者時,要留意很多生活細節(jié),包括光線亮度,飲食起居,減少噪音干擾,避免精神受刺激等等。難度不是一般的高,本身自己無法工作,還需要有個家屬來照料和負責。一場意外毀掉的不僅僅是一個生命身體或者精神,還可能毀掉一個家庭的幸福。
重疾險里的多個肢體缺失、深度昏迷、雙耳失聰、雙目失明、癱瘓和本節(jié)課的嚴重腦損傷,都可能是由外界因素意外導致的,所以“重大疾病”并不一定只保障疾病。各位Lucky Dog,你們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