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領略不一樣的保險世界!
全文字數:3408
閱讀時間:7分鐘
大家在購買醫(yī)療險和意外險的時候,通常都是很爽快的,并不是因為醫(yī)療險和意外險保障簡單容易理解,而是因為這種小保單,保費太便宜了。
以30歲的人為例,管住院的百萬醫(yī)療險,一年保費300塊錢,意外險差不多也是這個價。
但是重疾險就不同了,一年保費動輒幾千上萬元,投保之前就要各方面都想穩(wěn)妥了。
但是,到底什么叫“想穩(wěn)妥”了,可能大家一時半會也說不上來。
今天我就試著整理一下重疾險的投保步驟,每一步需要考慮的問題,努力教大家,如何做才叫想穩(wěn)妥了。
1
健康狀況
選擇重疾險的首要考慮,就是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能投保哪款保單。
如果身體沒毛病的,那就可以直接跳過此步驟,年輕就是可以任性。
如果身體有小毛病的,比如乳腺結節(jié)、甲狀腺結節(jié)、胃炎的,可以選擇的產品范圍相對較多,但如果是乙肝大小三陽、腎囊腫、肺結節(jié)這類問題,那就是保險公司挑我們了。
對于相對麻煩的疾病,很多公司都是直接拒保,如果對方公司的核保規(guī)則明確不接受的,我們就直接跳過,去考慮那些還有希望的保單。
因為各家公司的核保規(guī)則都不同,不同疾病的處理有松有緊,所以能不能淘到好保單,實在很考驗保險營銷人員的專業(yè)水平。
我之前遇到過一個妻子投保人,想要給丈夫購買重疾險,但是丈夫有腎囊腫,核保了多家公司都是拒保,但是我恰巧知道一家公司最近在搞活動,所以就遞交了核保申請碰碰運氣。
沒想到,對方公司的反饋結果是:單腎除外。
這個核保結論非常非常非常的好了,不是拒保,不是雙腎除外,而僅僅就是單腎除外,也就是說,功能尚且良好的右腎,還是提供保障的。
2
保障消費型vs返還儲蓄型
投保重疾險,我們首先要明確,自己到底偏好哪類重疾險。
所謂保障消費型,就是保險合同到期以后,保單還有沒有剩余價值返還給我們。
在消費型保單中,所有的定期重疾險,在保單合同到期的時候,是一分錢不退還的,這輩子活的好好的,之前交的保費就當花錢買平安了。
有的人可能會問,那等合同臨到期的時候,我退保呢?
消費型的定期重疾險保單,臨近合同到期時的現金價值,幾乎為零,可能也就是幾百塊錢,關于現金價值的介紹,可以看看這篇《不用再找了!一篇聊透現金價值》
如果投保的是消費型的終身保單,就不存在合同期滿一說,可以覆蓋全程。
再來說說返還儲蓄型。
只要是返還的,那就沒有終身保障期的,都是定期保單。
合同期限越長,保費就越便宜,不為別的,就是滿期金放在保險公司時間越久,你本應該獲得的本息,都被保險公司扣著呢。
返還型保單分為返還保費和返還保額。
所謂返保費,就是你連續(xù)二三十年交的保費,在滿期的時候原封不動的給你,好一點的可能象征性的按照每年0.5%-1%左右的利息給你。
也就是說,市面上絕大多數的返還保費的重疾險,都是繳費20年,然后80歲滿期的時候給你120%所交保費。
返還保額的儲蓄型重疾險,市面上非常少見,這種類型的保單,如果被保人活的好好的,那么到了60歲的時候,會提前獲賠50萬保額。
得了病賠錢,沒得病拿錢養(yǎng)老,解決了很多人老年時候,因為收入下降而導致的經濟擔憂問題。
返還型保單,保險公司在賠付滿期金以后,保單合同就終止了,以后再發(fā)生重癥疾病,保險公司就不承擔賠付責任了。
所以,返還保費的單子,以后得了重癥可就真的倒霉了;返還保額的單子,以后出事,那就再把滿期金花掉,跟消費型保單沒有區(qū)別,等于給自己多了一個選項。
所以綜合來看,返還保費的儲蓄型保單,是強烈不建議的,返還保額的保單和消費型重疾險,看個人偏好,二選一。
3
身故責任
我這里講的身故責任,專指被保人發(fā)生身故,不管是因為意外還是疾病,都可以獲賠保額。
有非常多的重疾險保單,在保險合同里面,都會寫“身故理賠金”保障內容,但是寫了并不代表就是有我說的身故責任。
市面上的重疾險,對于身故理賠的處理分為三類:返還所交保費、返還現金價值和賠付保額。
保費和現金價值兩者相差不大,保單在前幾年的時候,累計保費>現金價值,在保單中后期,有的重疾險可能是現金價值>累計保費,但是總體上兩者相差不大。
如果保險合同里面沒寫“身故理賠金”的,大家也不需要擔心,這種合同就是默認身故返現金價值的,因為被保人如果真的身故了,家屬去退保,也一樣是拿到現金價值的。
身故賠保額的保單,本質上就是把身故等同于重癥發(fā)病,畢竟兩者的發(fā)生,都會對其家庭造成重大影響。
但是身故賠保額的保單,保費肯定是要貴點的,杠桿率(保額/保費)就沒那么高,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能夠買到的保額自然就稍微低一些。
4
重癥多次賠
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險,會從兩個維度進行多次賠。
一是輕癥、中癥、重癥的連續(xù)賠,雖然三者看似疾病種類全面,疾病惡化也成階梯式,但是很多疾病在輕中癥的賠付,是二賠一的,賠了輕癥就不賠中癥。
二是輕癥自身賠多次(例如3次),發(fā)生原位癌賠1次,輕微腦中風再賠1次,單眼失明最后再獲賠1次。
這里我們要特別注意5個事情:病種數量、常見病種、保額、是否分組、間隔期。
市面上最優(yōu)的保單,輕癥數量大概在35-50種,中癥數量是20-35種,重癥就是100種以上。
輕中癥的常見病種需要包含輕微腦中風后遺癥、原位癌、心梗介入/微創(chuàng)手術等,重癥的病種是保監(jiān)會規(guī)定好的,不需要深究。
輕癥的保額一般是20%-30%,能買到30%的肯定最好,中癥一般是50%保額,絕大多數的重疾險保單,輕中重癥的保額互相獨立不共用,但是還是有個別坑保單,在賠付了輕癥之后,重癥獲賠時需要扣除輕癥理賠金的。
所謂分組,就是保險公司會把這些輕中重癥疾病,人為的分成幾組(比如5組),組內疾病只能獲賠一次,不同組的疾病可以獲賠多次。
有的公司可能就會把概率大的并發(fā)癥疾病分在同一組內,起到降低理賠次數的作用,屬于比較坑的了。
所以,好的保單,一定是不分組的,不分組這個設定,遠重要于疾病種類多寡。
間隔期是說,連續(xù)兩次的輕癥疾病理賠,需要超過一段時間,如果在間隔期內發(fā)生兩次理賠的,保險公司只賠一次。
中癥和重癥的情況也類似,輕癥的間隔期一般是90天,中癥是180天,重癥是1年。
還是那句話,沒有間隔期的保單肯定是最好的,目前市面上優(yōu)質的多次賠付型保單,輕癥和中癥都有無間隔期的產品。
5
保障期
當明確了以上4點,我們就開始思考,保障期選擇多久為好。
有的家長在給孩子投保的時候,想要保終身,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要買最好的,給孩子負責到底;而有的家長認為,買到30歲的保障期就夠了,孩子成年了就靠他自己了。
給自己投保的,也會有類似的思考分歧,認為年輕的時候家庭經濟壓力不能有閃失,退休以后老了真得大病,也懶得治了,給家里留點錢不折騰了,所以就選擇保至70/80歲的。
還有的會認為,現在的平均壽命都是80多,自己肯定能活過,真要是70歲得了大病,治好了還能多活十幾年呢,所以就選擇保障終身的。
對于保定期還是保終身,是見仁見智的事,沒有標準答案。
6
保額和繳費期
給新生兒投保重疾險,100萬保額是強烈建議的,畢竟保費也不貴,定期的一年1000多點,保障終身的也就是6000左右。
保額過萬的原因是,少兒高發(fā)重癥,如白血病的治療成本,動輒上百萬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急性白血病治療周期需要3年,平均花費是150萬,慢粒白血病更嚇人,需要終身服藥,每個月的藥費就得2萬多。
即使不是現階段需要救治,考慮到社會通脹和醫(yī)療開支上漲因素,孩子以后真的出事要去醫(yī)院的時候,屆時的醫(yī)藥費也要遠高于現在。
所以,以后手頭寬裕的時候,還是要給孩子及時增加重疾險保額,進行動態(tài)調整。
繳費期是最后需要考慮的,結合自己的預算,在已經確定好保障期、保額的前提下,通過調節(jié)繳費期來最終確定價格。
一般來說,繳費期20-30年,是相對合理的,如果預算充足的,也不建議過短的繳費期,有錢的就增加保額嘍。
最后,我們來分析一下不同類型的人的偏好組合產品。
預算有限的寶媽,追求高杠桿的,那就是選擇以下組合:
消費型+身故返現金價值+單次賠+保至30歲的組合,在這個搭配下,100萬保額的重疾險,保費是1300元*20年。
手頭比較寬裕的寶媽,想要全面保障的,可以選擇:
儲蓄型+身故返保額+60歲返還,這個搭配下,30萬的重疾險,價格大概是4000元*20年。
想要給自己買重疾險的,30歲左右的人,從消費型到儲蓄型,50萬保額的價格是在6000-15000元之間不等。
價格區(qū)間有點大,還是源自保障內容的不同,線上保單還是一分錢一分貨,畢竟已經很市場化了嘛。
但是線下的人情單,可就說不好了,一模一樣的保障,線上保單很可能就是線下保單的7-8折。
好了,關于重疾險的投保步驟以及注意事項,今天就跟大家聊這么多,下回見。
線上投保找組織,加精算師八哥拉你進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