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陪伴」二字,有一張動圖就浮現在小康君的腦海中。
一個只會爬的寶寶,靠著“爬行技能”努力想靠近父母,而且不停地親吻照片中虛擬的粑粑麻麻。試想一下,寶寶該多缺乏父母的陪伴才會做出如此舉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許多父母都認識到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更明白陪伴對于孩子的重要性。
可但談起陪伴,職場父母往往是一臉愧疚與無奈……
因為被工作的繁忙,家中的瑣事纏身,即便好不容易抽空陪娃,也會常常因為身心俱疲,情緒低落,讓陪伴質量大打折扣。
所以很多父母不由得感慨:“抱起磚頭就沒法抱娃,放下磚頭就沒法養(yǎng)娃”。
陪伴寶寶真的只用陪著就行了嗎?低質量的陪伴會對寶寶造成哪些傷害?如何讓低質量的陪伴,變?yōu)楦哔|量的陪伴?今天,就讓24小時待在孩子身邊的小葉子麻麻,跟我們談談對陪伴的理解吧~
(圖片來源:pexels.com)
孔艷梅
全職媽媽
本科畢業(yè)于師范院校,曾從事教育工作,現全職媽媽。沒事碼碼字兒,記錄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在記錄中不斷反思,與孩子共同成長,希望做一位有溫度的媽媽。外鏈代發(fā)
1
你這哪配得上叫陪伴???明明是陪著
陪伴,顧名思義就是陪同作伴,就像伙伴、伴侶一樣彼此尊重、分享和付出,以及一同成長。
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中有這樣一段話:“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span>
這話很好的詮釋了陪伴的內涵。當然,這是從孩子成長的長期過程理解的。
陪伴不是無時無刻的陪著,而是真正走進孩子內心的過程;
陪伴不是娃在旁邊玩,而你在追劇、玩游戲;
不是你犧牲自我,時刻盯著娃還不忘指手劃腳;
更不是寶寶在專心玩玩具,你一會兒喂口飯,一會兒遞個水果。
而是在每一次陪伴時,全身心投入進去,用自己的童真去感知孩子的內心,融洽的溝通和相處。
2
低質量的陪伴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幼時的經歷對未來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你陪在寶寶身邊卻做著其他事情,不與寶寶交流和溝通,不關注寶寶的行為舉動。
這種低質量陪伴,只會讓寶寶誤以為父母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粑粑麻麻才對自己才愛答不理。若長時間讓寶寶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生活,只會削弱寶寶的自信心,讓寶寶更加沒有安全感!
這種心理一旦根深蒂固,嬰幼兒時期容易特別依戀父母,非??謶指改傅碾x開。等寶寶長大了、戀愛了也容易患得患失,參加工作了也不敢輕易挑戰(zhàn)困難,影響了寶寶的一生。
所以,我們在陪伴的寶寶時候,一定要專心點。不要將精力分給手機、電視和工作。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還要做到積極回應,看到寶寶好的行為及時鼓勵,不當的行為及時糾正。
都說低質量的長期陪伴,不如高質量的短期相處。只要每天高質量陪伴寶寶半個小時,就會比你24小時低質量陪在寶寶身邊要強。
因為在這半個小時內,寶寶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與呵護,會極大的增強了寶寶自信心。
3
這樣陪娃才能提高陪伴質量
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合理、適時的高效陪伴尤為重要。因為陪伴不是時間的付出,而是真心的付出。低效的24小時陪著,不如高效的10分鐘陪伴。
所以在工作、生活兩不誤的情況下,用心的父母會去探索各種高質量陪伴的游戲。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兩種可增進親子關系的陪伴游戲。
1YES、NO 和 WHY 的游戲
每晚睡覺前,關上燈,躺在床上和孩子做這個游戲:
一方提出問題,另一方回答yes或no,并給出理由。
這個游戲可以鍛煉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鍛煉孩子的邏輯判斷能力。
同時,父母在和孩子的互動中,能探知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多去了解和理解孩子,幫助孩子獲得正確的認知。比如:
“我問娃喜歡某老師嗎?”
她答:“NO!因為老師上課時,小朋友站起來,老師會大聲讓小朋友坐下來。老師對小朋友不友好,我不喜歡她?!?/span>
輪到她提問時,她問:“媽媽,你喜歡某老師嗎?”
我答:“YES!因為媽媽不在你身邊的時候,都是老師在照顧你,老師還教你學會了很多東西。假如老師教媽媽學法語時,媽媽也調皮搗亂,你會不會嚴肅批評媽媽?”。
慢慢地,發(fā)現她對老師的看法有了變化,放學時會給老師一個大大的擁抱。
再比如,我問她喜歡A小朋友嗎?她會說:“不喜歡A小朋友,因為他有時愛打人!”
我繼續(xù)追問:“你喜歡和他玩嗎?”
她會說:“雖然他愛打人,但我比較喜歡和A小朋友一起玩,因為比較開心”。語言之間的邏輯關系能區(qū)分得很清楚。
2DIY玩具
3歲的孩子已經對周邊事物有了強烈的好奇心,也有很多疑惑。
平時和孩子在一起閱讀、出行、游戲時,我會默默地觀察孩子,發(fā)現她的困惑,之后和她一起DIY玩具,模擬一些場景,進行簡單的知識普及,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
坐電梯時有人上下,寶寶就會疑惑剛才那個人還在電梯里嗎?
我們就一起用盒子、積木等各種玩具做成高樓和電梯,用玩具小人模擬進出電梯上下樓的場景。從此,寶寶對乘坐電梯不再困惑了。
再比如,閱讀小豬佩奇的繪本,她對佩奇一家坐纜車去滑雪比較感興趣,我們就用兩卷膠帶,一根繩子和幾輛玩具小車模擬了纜車的工作情形。她說喜歡纜車,想去體驗一下。
用愛滋潤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文章寫到此,我想起了藥家鑫事件,藥家鑫父母的陪伴并不少,卻并沒有真正走進藥家鑫的內心。
所以,當藥家鑫駕車撞人后,因恐懼父母的責備,又將傷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發(fā)生悲劇可能就是源于這種糟糕的親子關系。
柴靜《看見》中用了這樣一句來描述藥家鑫事件:“藥家鑫用這雙彈鋼琴的手刺死了張妙,他的未來也從此熄滅”。
自從征集稿件以來,許多寶媽奶爸們把自己養(yǎng)娃感悟、育兒經驗、親子教育的知識毫不吝嗇地和我們分享。如果你也想把自己的小經驗、小感悟分享給更多的粑粑麻麻們,不要害羞,盡情地向我們投稿吧!沒準下一篇內容就是你寫噠~而且還有100~300元的稿費可以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