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蜀犬吠日
【拼音】:shǔ quǎn fèi rì
【解釋】:蜀:四川省的簡稱;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屯動埂⑹裰希阌晟偃?,日出則犬吠?!?/p>
【近義詞】:少見多怪 桑中生李 孤陋寡聞 吳牛喘月 大驚小怪
【反義詞】:見怪不怪 熟視無睹
【例句】:這計(jì)劃沒有什么不好,只是少見多怪的人會像蜀犬吠日般亂反對。
在唐朝時(shí)期,有一位著名的詩人叫岑參。岑參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岑參暗暗發(fā)誓,一定要進(jìn)士及第,光耀門楣。因此每天刻苦學(xué)習(xí)讀書。而后果然科舉高中,走入仕途。
有一年,岑參出塞時(shí),滿懷在戎馬生涯中開拓前程的壯志,但一直未能如愿。后來再次出塞,守衛(wèi)邊疆。他的著名邊塞詩大多作于此時(shí)。
后來長安發(fā)生安史之亂,岑參回到長安,卻屢遭眾官員排擠,郁郁不得志,屢遭貶謫,被貶至巴蜀(成都),在抑郁的心境下寫了〈招北客文〉,以抒發(fā)自悼之情。當(dāng)時(shí)的蜀地離中原甚遠(yuǎn),風(fēng)土與中原大不相同。
岑參用夸張奇幻的筆法,依序敘述蜀地東西南北險(xiǎn)奇古怪的風(fēng)光,以及四方棲息的可怕生物,說明蜀地非可居住之地,要“北客”快點(diǎn)回來,不可前往。在蜀地之南的描述中,岑參提到在邛郲山、瀘水之濱,當(dāng)?shù)貛缀跽甓荚谙掠?,十分潮濕,居民就像處在泉水中的魚。偶爾太陽破云而出,狗群由于很少看到陽光,受到驚嚇,紛紛對天吠叫。
文末岑參表示蜀之北有圣人治世,是北客可以前往之地,亦寄托了自己希望回到中原有所作為的壯志??上麎阎疚闯?,便客死成都。后來“蜀犬吠日”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少見多怪。
點(diǎn)開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