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美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宋柳永《雨霖鈴》
一貫不喜歡浪子,厭惡他們的玩世不恭。可對柳永這樣的浪子,卻怎么也恨不起來。他雖然與伶人青樓女子為伍,可他并不下流,他也是被迫才做青樓文化。他尊重那些處于社會底層的伶人和妓女,為她們作詩賦詞,且情感真摯無二。正源于柳永的這份赤子之心,他的詞才會真情流露,流傳千古。
“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雖然他是浪子,可他和那些道貌岸然的封建偽道學(xué)相比,不知要可愛多少倍。元稹可算是封建道學(xué)的典范,可他為了仕途一帆風(fēng)順,娶到上司的女兒,愣是辜負(fù)了熱戀中的情人,后來又辜負(fù)了同朝才女薛濤。所以,我總懷疑他的“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是寫給做高官的老丈人看的,而并非是真心悼念亡妻。
柳永和元稹不同,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與地位下賤的伶人妓女打得火熱,且將一腔真情付與她們。他的詩詞,字里行間流露出真性情,直戳封建偽道學(xué)的痛處,所以皇帝不喜歡他,朝臣打壓他。即使他文字中的情感如金似玉,也為封建禮教所不容。當(dāng)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批了他四個字“且去填詞”。柳永受了打擊后,別無出路,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從此過著到處流浪的生活。
這首詞就是他仕途失意時,離開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飲”的作品。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dá)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詞的上闋寫臨別的情景,下闋寫別后情景。全詞圍繞“傷別離”而構(gòu)思,分為三個層次。先寫離別之前,重在環(huán)境渲染;再寫離別之時,重在情態(tài)描寫;最后寫別后想象,重在心理刻畫。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寫離情別緒,情景交融,將離情表達(dá)得淋漓盡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交代了離別的時間、地點?!昂s凄切”則渲染了,離別時冷落清秋的悲涼情景,為全詞定下凄涼的基調(diào)。這一層展開的是一個凄涼的氛圍。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寫的是離別的情形。盡管情人在長亭外,為自己設(shè)宴送別,可這離別的酒怎能咽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不忍送別,可現(xiàn)實逼迫人不得不分離。此去經(jīng)年,不知道這一別何日還能再相見?大家都知道,這一別再相見是遙遙無期。情意繾惓,難分難舍,偏偏此時船家在一聲聲催著趕快動身。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離別在即,一萬個不舍也沒有留下的可能。一對情人,緊緊握著彼此的手,淚眼相看,心中千言萬語卻說不出一句。面對這對情侶的難舍難分,現(xiàn)實的利刃在猙獰地滴著血,絲毫沒有半點的同情,任由這對情侶傷心失魄,悲痛難忍。盡管無盡的眷戀,卻萬分無可奈何。“執(zhí)手”、“相看”、“無語”,三詞使人傷心失魄。這一層極寫留戀之情,極盡回環(huán)頓挫,讀之使人為之嗚咽。
“念去去”,一個“念”字表明是設(shè)想別后道路遙遠(yuǎn)?!叭トァ笔窃饺ピ竭h(yuǎn)的意思,包含了離人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的凄楚。只要登上蘭舟,將會越去越遠(yuǎn),去到煙波浩渺的南方。“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景色無邊,離情也無邊?!盁煵ā薄ⅰ澳红\”、“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即曰“千里”,又曰“闊”,一層遠(yuǎn)似一層,道盡了情人分手時的難分難舍心情。
“自古多情傷離別”,意思是傷離惜別,自古就有,并非是從我今天開始?!案强?,冷落清秋節(jié)”,則極言,在冷落凄涼的秋,離情就更加慘淡悲涼?!案强啊痹黾恿烁星樯剩弧扒迩锕?jié)”與上闋呼應(yīng),以情寓景,比首三句更加深刻明顯。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這三句是想象不久之后,詞人酒醒夢回,蘭舟臨岸,只見曉風(fēng)習(xí)習(xí)吹拂岸邊梳柳,一彎殘月斜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凄清、冷落,凝聚了無限的離愁別緒,意境清幽綿渺,是一句流傳千古的經(jīng)典名句。
“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美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誰人說”,這四句改用情語,相聚時日日是良辰美景,內(nèi)心時刻感到歡愉,可是離別后,相逢無期,寂寞長久,虛度美好的年華,即使有良辰美景,也沒有任何興致欣賞,心中的萬千風(fēng)情,卻無法向情人訴說。最后兩句歸納全詞,藝術(shù)地把離情推向了高潮。以上為第三層,讀之“余恨無窮,無余不盡”。
這首詞就像一曲長亭送別的獨幕劇,事中有人,情由事生,意境深遠(yuǎn),層層遞進(jìn),一番真摯的情感,躍然呈現(xiàn)筆端。“不愿君王召,愿叫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绷缹伺恼嬲\和尊重,換來了妓女的真情和崇拜。
“女子無才便是德”,在遙遠(yuǎn)的宋朝,束縛在婦女身上的枷鎖更為沉重,何況是這些處于社會底層的妓女?平時沒有人真心為她們寫下一字半句,她們只是達(dá)官貴人的玩物。而柳永不是,他肯俯下身子,低就這些女子,他對她們的情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純潔而不染煙塵。即使時隔千年,柳永的這份真情仍然是脈脈動人。
只因皇帝的一句話,他從此與廟堂決裂,一生漂泊坎坷,到了晚年,更是窮困潦倒,連葬資都無所出。而他的死卻轟轟烈烈,妓女們集資安葬了他,每逢清明,都有歌妓舞妓,成群結(jié)隊載酒于他墓前,祭奠他。時人謂之“吊柳會”,也叫“上風(fēng)流冢”。這漸漸形成一種風(fēng)俗,沒有入“吊柳會”、“上風(fēng)流?!闭?,甚至不敢到樂游原上踏青。
柳永才情,上至天闕,下達(dá)黎民,就連東坡先生也羨慕??上胁琶?,能獲天下芳心,卻得不到皇帝的眷顧,一生天涯羈旅,流浪江湖。倘若在宋朝的那一剪時光,我能遇到柳永,定也愿與他淺斟低吟,不辭唱遍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