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禁止出國展出的國寶級文物
利簋

  又名“武王征商簋”或“檀公簋”,1976年出土,現(xiàn)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千克。器內底鑄銘文4行32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圓形兩耳方座是新出現(xiàn)式樣,是迄今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也是西周初期的天圓地方典型造型。


  何尊

  中國西周早期宗族何所作祭器,1963年出土,現(xiàn)收藏于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尊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千克。內底鑄銘文12行122字,有“中國”一詞最早記載,所述是成王繼武王遺志建東都成周。


  墻盤

  青銅乘食器,因周史官墻又稱“史墻盤”,1976年出土,現(xiàn)藏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墻盤型巨大,底部鑄有銘文284字,前段頌文武成康昭穆共七代周王功績,后段記敘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亞祖文考和做本盤者自身六代的事跡,是研周史重要資料。


  大盂鼎

  又稱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自上海博物館轉藏至現(xiàn)中國國家博物館。

  鼎高101.9厘米,口徑77.8厘米,重153.5千克。器內壁鑄銘文19行291字,記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冊命貴族盂之事。


  大克鼎

  又稱膳夫克鼎,西周孝王時期,名克的貴族為祭祖而鑄。1890年出土,現(xiàn)收藏于上海博物館。

  鼎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重201.5千克。鼎腹內壁亦鑄有銘文2段共28行290字,記錄克以先祖功績受周封邑的內容。鼎口雙耳底部三足已向西周晚期獸蹄形演化。


  淳化大鼎

  1979年出土,現(xiàn)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西周青銅飪食器,通高122厘米,口徑83厘米,重226公斤,是已知的西周銅鼎中最大最重的圓鼎。

  其與眾不同在腹壁上鑄有三個半圓形大耳,此形制特例至今僅見此一器。


  太保鼎

  梁山七器之一,清道光咸豐年間出土,現(xiàn)收藏于天津博物館。

  鼎通高50.7厘米,口寬23厘米,長36厘米,重26千克。內壁有大保鑄銘文,太保是輔助周王的職官。

  其紋飾優(yōu)美,造型獨特。


  虢季子白盤

  西周時期盛水器,晚清時期出土,現(xiàn)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盤內底部有銘文111字,述虢國榮立戰(zhàn)功,周王設宴并賜弓馬,虢季子白作盤以紀。盤形制奇特為圓角長方形,四曲尺形足。


  晉侯蘇鐘

  西周時期編鐘,因晉侯墓被盜而遺失,現(xiàn)收藏于上海博物館和山西博物院。

  該編鐘總計16件,另遺失14件已由上海博物館從境外購回。16件鐘上共刻有355字的長篇銘文,載周厲王三十三年晉侯蘇隨周王伐東夷的,因戰(zhàn)功受賞作此鐘。編鐘分兩組三種式樣,非同鑄測音卻諧。


  蓮鶴方壺

  春秋中期鄭國青銅盛器,1923年出土,2件分別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和河南博物院。

  一對兩件,故宮藏高125.7厘米稱蓮立鶴方壺,河南藏高126.5厘米稱蓮鶴方壺,重量相同均為64.28千克。

  主體為西周后期流行的方壺造型,遍飾于器身各種附加裝飾異常瑰麗。


  淅川云紋銅禁

  春秋中期楚國青銅禁,為承酒器之案。1978年出土,現(xiàn)藏于河南博物院。

  通高28.8厘米,通長131厘米器身103厘米,通寬67.6厘米器寬46厘米,重94.2千克。是我國迄今最早以失蠟法鑄造的。銅禁整體由銅梗相互套結,似焊無焊縫似鉚無鉚痕,纖細精致通體鏤空透雕云紋。


  曾侯乙編鐘

  戰(zhàn)國初期青銅編鐘,1978年出土,現(xiàn)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總長748厘米寬335厘米高273厘米重達2567千克,镈鐘高92.5厘米口徑60.5×46.2厘米重134.8千克,由六十五件青銅鐘組成的龐大樂器。上層3組19件為鈕鐘有篆體銘文標注音名,中下兩層5組共45件為甬鐘遍體飾浮雕蟠虺紋,加楚王镈鐘,共65件。錯金銘文載曾侯乙作持,標不同音高如宮羽宮曾等22個名稱,另鑄有律名調式和高音名稱以及音階名稱。镈鐘碩大鈕呈雙龍銘文載楚惠王所賜。鐘架為銅木結構呈曲尺形,梁木飾以漆,端飾龍紋銅套,佩劍銅人托頂梁架。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為適逢盛世奏強音的稀世珍寶。


  曾侯乙墓棺

  戰(zhàn)國時期封君曾候乙的葬具,1978年出土,現(xiàn)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棺木重約七噸,原位于地下13米深墓室,外棺套內棺成殮墓主。銅立柱外表施朱黃花瓣紋,銅足為鱗紋,銅框架里嵌厚木板構成。黑漆朱彩并以透雕浮雕圓雕等紋飾,內棺黑黃色漆彩繪蛇鳥獸神等圖案,絢麗多彩的漆畫頗具楚文化的神秘浪漫。


  曾侯乙尊盤

  戰(zhàn)國早期。1978年出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尊體通高33.1厘米口徑25厘米重約9千克;盤體通高24厘米口徑57.6厘米重約19.2千克;全套通高42厘米口徑58厘米重約30千克。裝飾紛繁復雜以34部件經56處鑄接焊接連成一體,尊體飾28條蟠龍32條蟠螭頸刻銘文,盤體飾56條蟠龍48條蟠螭內底銘文。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復雜精美的青銅器件。


  人物御龍帛畫

  戰(zhàn)國中后期楚國的帛畫精品,1973年出土,現(xiàn)藏湖南省博物館。

  呈長方形,長37.5厘米,寬28厘米,質地為深褐色平紋絹。既體現(xiàn)古代葬制文化,也說明我國繪畫藝術的高超水平。


  彩漆木雕小座屏

  戰(zhàn)國木雕漆器,1965年出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館為該館五珍之一。

  高15厘米,長51厘米,座寬12厘米,屏厚3厘米。彩漆木雕小座屏以黑漆為底,上施各色漆加以彩繪,并于方寸之間雕刻51只鳥獸形象,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漆器工藝的代表作。


  銅車馬

  秦代大型陪葬車馬青銅俑,1980年出土,收藏于秦兵馬俑博物館。

  共兩乘,經修復原,車通長317厘米高106厘米,相當于真車馬的一半,總重量為1241千克,是目前發(fā)現(xiàn)年代最早形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銅鑄車馬。1號車是立車,上有圓形銅傘;二號車為安車,上有橢圓形車蓋。鑲嵌以金銀,繪有彩色紋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著名青銅器淺談(部分)
國之重器,我們應該了解!
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盡顯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上)
青銅器:盤
禁止外展的中國文物[38P]
國之重器.三十九件鎮(zhèn)國之寶!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