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賀山:揭開漢字起源之謎【二】 2011-03-12 22:56 馬賀山:揭開漢字起源之謎【二】 ——兼評郭沫若關于文字起源的一些論斷
郭沫若先生在【古代文字之辯證發(fā)展】一文中說:“殷代的金文,字數(shù)不多,因為有銘的青銅器占少數(shù)。銘文也不長,每每只有三兩個字。銘文長至十數(shù)字或數(shù)十字者為數(shù)極少,大抵都是殷代末年的東西。但在殷代金文中有一項很值得注意的成分,那就是有不少的所謂“圖形文字”。這種文字是古代民族的族徽,也就是族名或者國名。在結(jié)構(gòu)上可以分為兩個系統(tǒng),一個是刻畫系統(tǒng)(六書中的“指事”),另一個是圖形系統(tǒng)(六書中的“象形”)??坍嬒到y(tǒng)是結(jié)繩、契木的演進,為數(shù)不多。這一系統(tǒng)應該在圖形系統(tǒng)之前,因為任何民族的幼年時期要走上象形的道路,即描畫客觀物象而要能像,那還需要有一段發(fā)展的過程。隨意刻畫卻是比較容易的??坍嬒到y(tǒng)的族徽之比較少,也就證明它們是早期的文字,先出世而也早下世。這種文字在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已見其萌芽,在殷代的甲骨文和周代的彝銘上也還有所遺留?!?“中國文字的起源應該歸納為指事和象形兩個系統(tǒng)。指事系統(tǒng)應當發(fā)生于象形系統(tǒng)之前。指事先于象形也就是隨意刻畫先于圖畫”。 【一】關于此指事非彼指事,此象形非彼象形。 ?郭沫若先生在這里所說的指事和象形,與倉頡所造的六書中的指事和象形,并不是一回事,倉頡所造的六書中的指事和象形,是指六書中的兩種造字方法,是過河時所必走的兩個橋,只有過了橋,才會產(chǎn)生文字,才會進入漢字系統(tǒng)。而郭沫若先生在這里所說的指事和象形,是另有所指,‘指事先于象形也就是隨意刻畫先于圖畫?!喲灾粝壬谶@里所強調(diào)的是,指事就是‘隨意刻畫’,象形也就是‘圖畫’?!S意刻畫’和‘圖畫’永遠是隨意刻畫’和‘圖畫’,顯然不會成為文字,也不會成為造字方法,正像刻畫符號永遠是刻畫符號一樣,打一個不恰當?shù)谋扔?,礦石永遠是礦石,如果它不進入倉頡的爐內(nèi),就永遠練不成鋼鐵---成不了漢字,也進不了漢字系統(tǒng)。漢字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勞動人民集體創(chuàng)造的,它是倉頡傾一生心血,絞盡腦汁,嘔心瀝血,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來的,倉頡不僅發(fā)明了漢字,還發(fā)明了大篆,還發(fā)明了六書,有人想懷疑和否定倉頡造字,想離開倉頡造字,單獨的使用倉頡的指事字和象形字的造字方法,這是明顯的張冠李戴,移花接木,將這兩種造字方法,生硬的安在陶工使用的刻畫符號上面,是行不通的。因為刻畫符號不是文字,與倉頡發(fā)明的文字無關。多年來有人混淆文字與刻畫符號的界限,說文字起源于刻畫符號或圖畫文字,這是受了郭沫若先生的影響。實際上,中國文字真正起源于鳥跡,鳥獸之跡給了倉頡造字以啟示和靈感,其他說法皆不準確,離開鳥跡和倉頡,談論文字的起源,都是走偏鋒,都是走狹路,都不會得出正確的結(jié)果。 【二】漢字真正起源于鳥跡,這有史書記載為證: 【1】《孟子·滕文公上》:“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笨梢娫诋敃r,中原一帶鳥獸之跡,遍布其間,鳥獸多而人少,人在樹上住,以避群害。 【2】許叔重《說文解字·敘》云:“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初造書契?!?【3】《四體書勢》云:“有沮涌、蒼頡者,始作書契,以代結(jié)繩,蓋睹鳥跡以興思也。” 【4】《通鑒外紀》載:“倉頡見鳥獸之跡 ,體類象形而制字.” 【5】《外記》云:“頡有圣德,生而能書。及長登陽虛之山,臨于元扈之水,靈龜負圖出于水中,倉帝受之,遂究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園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山川之靈,指掌而創(chuàng)文字,造為六書。 【6】《書旨述》說:“古者畫卦立象,造字設教,爰闐(“門”作“宀”,“置”之異體字)形象,肇乎蒼史仰觀俯察鳥跡,垂文至于唐虞煥乎文章,暢于夏殷,備乎秦漢?!?【7】《文心雕龍》“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炎皞遺事,紀在《三墳》,而年世渺邈,聲采靡追?!?【8】后魏江式《論書表》:臣聞皰犧氏作,而八卦列其畫;軒轅氏興,而靈龜彰其彩。古史倉頡,覽二象之文,觀鳥獸之跡,別創(chuàng)文字,以代結(jié)繩,用書契以紀事。宣之王庭,則百工以敘;載之方冊,則萬品以明。迄于三代,厥體頗異。 ?【9】 《孝經(jīng)緯援神契》:“奎主文章,倉頡仿象?!?《論衡》:“見鳥跡而知書,天非以鳥跡命倉頡,而倉頡起鳥跡也?!庇衷唬骸霸於烁鼮?,前始未有,若倉頡作書是也”?!疤斓貫閳D書,倉頡作文字,業(yè)與天地同,指與鬼神合?!?? 【10】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隸三字石經(jīng):“古文出于黃帝之世,蒼頡本鳥跡為字,取其孳乳相生,故六字有六義焉?!? 【11】?《孝經(jīng)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蒼頡仿象”是也。 ?【12】王充在《感類篇》中云:“見鳥跡而知為書,見蜚蓬而知為車,奚仲感蜚蓬,而倉頡起鳥跡也?!?【13】徐干《中論·治學》:“倉頡視鳥跡而作書,斯大圣之學乎?” 【14】蔡邕篆勢:“字畫之始,因于鳥跡,倉頡循圣,作則制文。體有六篆,要妙入神?;蛳簖斘?,或比龍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