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柏20g,以食醋浸泡1周,以醋液涂患處,、每日數(shù)次,連用4~5日即可。用于治療鵝口瘡。
2.冰硼蜜劑:冰片1.8g、硼砂1.8g、朱砂1.5g、玄明粉1.5g,以上共為細未,徐徐兌入蜂蜜適量,隨兌隨攪,成糊狀后,裝瓶備用。用時應洗凈口腔,然后以棉棒涂之。每日3~4次,甚則日搽5~6次有效。功能清熱解毒消炎。主治心脾積熱而致鵝口瘡。
3.板藍根10g,水煎后以藥液反復涂擦口腔,每日5-6次。用于治療鵝口瘡。
4.冰硼蜜劑:冰片1.8g、硼砂1.8g、朱砂1.5g、玄明粉1.5g,以上共為細未,徐徐兌入蜂蜜適量,隨兌隨攪,成糊狀后,裝瓶備用。用時應洗凈口腔,然后以棉棒涂之。每日3~4次,甚則日搽5~6次有效。功能清熱解毒消炎。主治心脾積熱而致鵝口瘡。
5.生香附、生半夏各等量,研末,以雞蛋清做成小餅,貼敷足心。用于治療鵝口瘡。
6.連芩山梔方:黃連1.5g、黃芩3g、山梔5g、生石膏5g、生地5g、茯苓5g、銀花5g、生軍3g、燈芯5g,水煎2次,少量多次內(nèi)服。另每日用銀花3-5g、川連3-5g、生甘草3-5g煎湯拭口,或外吹冰硼散,每日2次。功能清解心脾積熱。主治心脾積熱型的小兒鵝口瘡。伴有心煩、夜寐不安者加蟬蛻3g、鉤藤5g:若大便稀薄,次數(shù)增多者去大黃,加炒麥芽。
7.五倍子12g,冰片3g,研末,用以吹入口中,每日2次。用于治療鵝口瘡。
8.午制散:米棕箬100g、甘草10g、冰片2g,將米棕箬用早稻桿灰湯浸煮后燒成炭,和甘草、冰片共研細未,瓶貯備用。用時吹或涂于口腔內(nèi),每日5-6次。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心火上炎、熱毒熏蒸之小兒鵝口瘡。伴口臭便秘者酌用涼膈散加減;伴消化不良者用七味白術散加減。新生兒和嬰兒一般不用內(nèi)服。
9.金銀花、菊花各15g,甘草、防風各6g,水煎用藥液涂擦患處。用于治療鵝口瘡。
10.倍明散:五倍子、明礬(又名白礬)各等分,冰片少許。將五倍子、明礬分別搗碎如米粒,和勻放于砂鍋內(nèi)用文火炙炒,待其熔解釋放出水分如枯礬狀,離火冷固取出,研極細粉未,另研冰片少許加入拌勻,貯瓶備用。用時以凈指蘸水粘藥粉少許涂患處,每日1至3次,1-3口斑膜退落而愈。功能清熱降火解毒。主治熱毒熏蒸而致的鵝口瘡。若用1天無顯效者,可加用細辛散醋調(diào)外敷臍周治療。
11.外涂紅糖:紅糖研末30g,取適量涂于患處,一天4-6次。
12.黃連末:取適量黃連末填在肚臍眼上,每日換一次。
13.皮硝:取皮硝30g,搗細,取適量填在肚臍眼上,外面用膠布封固,每日換一次。
14.萵筍葉:萵筍葉6g,大棗3個,用水煎服,每日1-2次。
15.生姜蜜汁:取蜂蜜30毫升,生姜汁10毫升,混勻后涂在患處,每日2-3次。
16.老茄子根:取老茄子根10克,陳皮3克,冰糖6克,用水煎服,每日1-2次。
17.西紅柿葉:取西紅柿葉10克,甜瓜皮6克,用水煎服,每日1-2次。
18.玫瑰花:玫瑰花6克,生姜2片,白扁豆6克,用水煎服,每日1-2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