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的分類
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即變應性鼻炎,是指特應性個體接觸變應原后,主要由IgE介導的介質(主要是組胺)釋放,并有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等參與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過敏性鼻炎鼻塞程度輕重不一,多突發(fā)性出現(xiàn)。鼻涕清稀,量多,常伴有鼻癢、噴嚏頻發(fā)等癥。
非過敏性鼻炎:非過敏性鼻炎是可以表現(xiàn)為打噴嚏、流涕、鼻堵和鼻涕倒流等癥狀,并缺乏明確病因。發(fā)病機制也不清楚。
過敏性鼻炎
病因:非常清楚。過敏原
病理機制:非常清楚:特異性IgE介導的I型變態(tài)反應。
特異性IgE與過敏原接合,肥大細胞脫顆粒,組胺釋放,毛細血管擴張,組織水腫,腺體分泌增加,炎癥介質釋放,炎癥細胞聚集,尤其是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炎癥介質白三烯。
這是病理機制鏈條上的幾個治療靶點:
1.過敏原:避免接觸;
2.肥大細胞:細胞膜穩(wěn)定劑;
3.組胺:抗組胺藥;
4.炎癥細胞和炎癥介質:激素;
5.白三烯:白三烯拮抗劑;
臨床癥狀和體征:變應性鼻炎的典型癥狀主要是陣發(fā)性噴嚏、清水樣鼻涕、鼻塞和鼻癢。部分伴有嗅覺減退。
1.噴嚏
每天數(shù)次陣發(fā)性發(fā)作,每次多于3個,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觸過敏原后立刻發(fā)作。
2.清涕
大量清水樣鼻涕,有時可不自覺從鼻孔滴下。
3.鼻塞
間歇或持續(xù),單側或雙側,輕重程度不一。
4.鼻癢
大多數(shù)患者鼻內發(fā)癢,花粉癥患者可伴眼癢、耳癢和咽癢。
治療:
1. 避免接觸;
2. 抗組胺;
3. 肥大細胞膜穩(wěn)定劑;
4. 激素;
5. 白三烯拮抗劑;
非過敏性鼻炎
病因:龐雜不清
病理機制:不清不楚
臨床癥狀和體征:主要癥狀是鼻堵和鼻涕倒流。病人常常與氣候或呼吸道刺激物(吸煙)等因素有關。并沒有過敏性結膜炎癥狀。非過敏性鼻炎大部分是「原發(fā)性鼻炎」換句話說,就是「原因不明」的鼻炎,占了非過敏性鼻炎的大多數(shù)(大約60%)。
診斷
-診斷非過敏性鼻炎主要依據病史資料、體檢和無過敏的證據。其實,非過敏性鼻炎是一種排除性診斷,盡管它會合并其他類型鼻炎。
治療:混亂不堪
我個人觀點
非過敏性鼻炎的關鍵問題是鼻腔粘膜下血管擴張。
依據是使用血管收縮劑有確切療效。
如果是細菌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應該有效。
如果是慢性炎癥持續(xù)狀態(tài),使用激素應該有效。
使用血管收縮劑有效,藥效消失后癥狀重現(xiàn)。
鼻腔粘膜下血管舒張和收縮受植物神經控制。
因此,我認為非過敏性鼻炎不過是植物神經調控能力與鼻腔結構不匹配的結果。
單純性慢性鼻炎和肥厚性慢性鼻炎不過是同一種疾病的不同階段。
我個人的治療方案:跑步三個月,有效,繼續(xù)。無效,手術改變鼻腔結構。(溫馨提示:具體用藥請結合臨床,由醫(yī)生面診指導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