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各自安好
文 | 白落梅 朗誦 | 花千樹
「編輯」美到心碎的散文
我一直以為,既是被上蒼安排到了塵世生而為人,就免不了在人間應(yīng)景。紅塵之中,有許多課程是你我必須修煉的,盡管許多時候我們并不愿意去追求。倘若不修,就注定要被拋棄,注定成不了正果。
這世上應(yīng)景的又何止是人,凡塵萬物皆如此。草木山石、飛禽蟲蟻,都有其無法推卸的使命。它們的到來,也許有前世今生之約,為了某個人,為了某種生物。我相信,每一段緣分,每一個故事,都意義非凡,耐人尋味。而人生聚散原本尋常,緣來緣去皆已注定,有時候,離別是為了更好的相逢。
那時候,林徽因已對徐志摩表明心跡,她的決定再不容許有絲毫的更改。五月二十日夜,泰戈爾離開北京去太原,再從香港經(jīng)日本回國,而這一路,徐志摩一直陪同。林徽因和梁思成等人到車站為他們送別,看著林徽因從此和梁思成成為眷屬,徐志摩心痛不已。那種無以名狀的惆悵縈繞在每個人的心中,只是每個人所悲傷的事情不同而已。
泰戈爾做了一首小詩送給林徽因:“蔚藍(lán)的天空/俯瞰蒼翠的森林/他們中間/吹過一陣喟嘆的清風(fēng)”。想來這位浪漫的詩人,一定將天空暗喻成徐志摩,而那碧綠一定是林徽因了。這兩位原本應(yīng)該相愛相守的戀人,卻注定要天涯相忘,再不能攜手人間。泰戈爾所能做的,唯有淡淡嘆息,祝福他們,從此各自安好。
最是傷懷的當(dāng)為徐志摩,他透過車窗,看到林徽因和梁思成佇立在一起,連一句道別的話都不知道該如何說起。想著此番一去,天各一方,再相逢已不知在何時,他忍不住熱淚盈眶。他取出紙筆,想在火車開前寫一封簡短的信交給林徽因訴說心懷。
落筆幾行,徐志摩知道這是一封寄不出的書信。在車窗外的林徽因不會不知道徐志摩的心情,亦懂得他的黯然神傷??纱藭r若對他慈悲,就是將來的殘忍。她知道,車窗內(nèi)有一雙眼睛正看著她,帶著憂傷的怪怨、不舍的遺憾。給不起他任何的安慰,火車已經(jīng)開動了。徐志摩看著林徽因那纖柔的身影、揮手道別的淡淡無奈,終于落淚了。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徐志摩是真的傷心了,自從邂逅林徽因,發(fā)生了那段康橋之戀,他的心就沒有停止過燃燒。為了林徽因,他決然離婚,算得上是拋妻棄子。為了林徽因,他丟下所有驕傲,出入梁府,不顧身份跟隨她和梁思成一起。為了林徽因,原本多情的他,如今摒棄繁華誘惑,獨(dú)為她癡癡守候風(fēng)雨幾載。
自從遇見林徽因,徐志摩的詩情似幽澗的清泉奔流不止。他曾說過:“最早寫詩的那半年,生命受了一種偉大力量的感慨,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縫間散作繽紛的雨?!比嗽趷鄣臅r候,總會被某種神奇的力量牽引,做出許多你曾經(jīng)想做卻做不到的事。徐志摩是詩客,所以林徽因是他靈感的源泉。許多時候他覺得,文字是為她而生,一如他來到人間,是因了她的存在。
本文節(jié)選自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
若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敬請原作者聯(lián)系我們,謝謝。
喜歡本文的親們,請點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