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之氣,是人生中重要的氛圍,也是真正的高貴氣質(zhì),更是人生中必不可缺的修為,真正成就大事的人,都具備這種內(nèi)涵。有平和的人,才能做到換位思考,思及他人所想,以溫和的情緒對待他人,不失寵,不煩亂,不驚慌。佛說:“心靈則寧靜,寧靜則生智慧,智慧則能生智慧”。靜氣也是人生中修行最高的智慧。靜心,才能志存高遠(yuǎn),不為一時的成就驕傲,也不會因為一時的挫折而失落;靜心,才能心態(tài)平和,把握心靈健康,明智處事,榮辱不驚,心無旁騖;靜心,說來容易,做起來難。諸葛亮說:“靜以修己,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p>
寧靜,各種各樣,亦是稍縱即逝的,亦是一時的心情,一時的情緒,一時的體驗。
心中無所求,無歡亦無愁,淡然地冷視世界,是一種寧靜。
歷經(jīng)滄桑,飽覽人間百態(tài),外界風(fēng)吹云滾,勝似平淡如水,閑庭信步,是一種寧靜。
“空山初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想象那寧靜優(yōu)美的山水之間,田園景色如畫,正如大詩人王維筆下的靜美。
"獨宿山下,靜行月中。何處水邊槌,夜舂云聲。" 白居易
有人用微笑,來掩飾心靈的陰霾與憂傷,有人以寂靜,來掩飾靈魂的虛空。
有人用微笑,來掩飾內(nèi)心的迷茫與不安,有人以靜,來述說困惑和煢煢。
有人以笑容,來掩飾心靈的創(chuàng)傷,有人以沉默,來訴說內(nèi)心的憤怒和傷痛。
人有寧靜心態(tài),才能得福,心越寧靜,福氣越深厚,欲速不可得,凡事從容。
一個人只有在心如止水時,才能夠靜下來自我修行,聆聽內(nèi)心的共鳴,以一顆平和寧靜的心態(tài),欣賞世界的繁華,清風(fēng)明月,花香濃郁。
一個人的心靈,只有在獨處中,才能洞悉內(nèi)心的真情所求,才能盡情享受生命的蓬勃與豐盈。
沉靜,有助于我們清晰思緒;寧靜,可以避免發(fā)生矛盾;靜默,可以重新以理解,信任,包容和認(rèn)可的姿態(tài),再次進(jìn)行交流。
古人說:“每逢重大挑戰(zhàn)要保持平靜,不信如今沒有古代智者”。所謂圣賢之人,心平靜則思路清晰,面對困難越能保持寧靜,沉著應(yīng)對。
寧靜則清澈,清澈則明亮,人只有寧靜下來,才能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才能心情舒暢,做出最真實的自己。
不論何時何地,都要讓自己靜心,一個人只有做到心靜如水,才能夠做到處事淡然,遇事坦然。
心靜了,喧囂就遙遠(yuǎn)了;心近了,福氣就降臨了;一切福氣,都源于心靜。
人心變得純凈了,心靈也就無雜念了,心變得平和了,浮華得失也就變得輕如塵了,人生本無一物,都是貪念造成的困擾,紅塵過客,注定來得匆匆又去得空空。
人生的道路,崎嶇的生活,紛繁的人心,心平靜了,才能處事不驚,萬物不侵。
當(dāng)你面對世間的起起落落,心平氣和,才能駕馭得住情緒,得意時保持謙遜態(tài)度,不驕不躁,失意時保持心平和,不卑不亢。
以寧靜養(yǎng)心,方能心靈寧靜,自然天地寬廣。寧靜中的淡然,笑容從容自在,觀庭前花開花謝,輕松自如地談笑。
一個人的優(yōu)雅,是一身的寧靜;一個人一身的寧靜,是一個人一身的幸福;靜是修為,也是幸福。
心安靜的人,多一些善意,少一些爭執(zhí);心安靜的人,多一些幸福,少一些不幸。
踏入寧靜的境界,方能深刻領(lǐng)悟人生的真諦;踏入寧靜的境界,方可真正做生活的主宰,細(xì)品生活的滋味。
人有寧靜,才有福氣,心有多寧靜,福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