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懂感恩的兒媳,出力出錢又不討好,這是一個婆婆的悲哀。繼續(xù)下去,就得忍受,還是和以前一樣,兒子、兒媳就會覺得理所應當,不繼續(xù)下去,家庭矛盾更多。
大部分兒媳不懂感恩,是因為很多原因:
大部分兒媳因為受原生家庭、生活習慣的影響和現(xiàn)在家庭的觀念不一樣。兒媳和婆婆不在同一個時代,對待家庭生活,也有不一樣的看法。
婆婆的時代是一個任勞任怨的時代,是一個男強女弱的時代。如今女人的地位大大提高,婆婆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
由于當前兒媳所處的環(huán)境,沒有經(jīng)歷過貧苦的生活,沒有老年人那種吃苦的意志。勢必很多事情,都需要婆婆協(xié)助。從前,父母是最大,現(xiàn)在兒媳在家算老大。
由于婆媳關系中,兒子不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兒媳矛盾被激化。不要小看兒子的作用,會做事的兒子,一般會兩邊哄,兩邊討好。
兒子處于弱勢,就很難在婆媳關系中發(fā)生作用,任由婆媳之間的矛盾不斷發(fā)展,最后,一發(fā)不可收拾。
現(xiàn)在結(jié)婚壓力大,不僅有彩禮,還有很多限制,比如說房子或車子,本身找個兒媳就已經(jīng)不容易了,更何況現(xiàn)在的離婚率又高,女人又有相互獨立的性格。面對這種現(xiàn)狀,婆婆為了家庭、為了孩子,變得態(tài)度軟弱,就算兒媳強勢,也不敢反駁,這是一個做婆婆的悲哀。
由于這種性格一旦形成,讓他們形成了依賴,認為這件事該婆婆做,那件事該婆婆做。
婆婆就算有怨氣,也不能發(fā)泄,一旦爆發(fā),必定引起一場婆媳大戰(zhàn),關系不和。
如果婆婆一開始就表現(xiàn)的很弱勢,一開始什么都做,什么都幫,勢必會讓她們覺得這是婆婆該做的事。一旦哪天不做了,就會讓她們接受不了。
這種理所應當?shù)膽B(tài)度,讓兒媳越來越強勢,只有不斷地付出,才是婆婆唯一的出路。
那么,是繼續(xù)善良下去,還是以冷制冷?我認為,兩者應該綜合:
婆婆應該學會選擇性幫助,不能全部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不能認為所有事,就該婆婆做,適當?shù)孛撌?,對他們自己的生活也有幫助。畢竟婆婆不能跟他們過一輩子,有些事,早點接觸,早點成長。
婆婆必須表明立場,不能一味地付出,不能為了家庭不顧自己。
兒媳也不能一味地去要求婆婆。
面對兒媳的要求,合理的婆婆應當支持,不合理,應該果斷拒絕。
不能做個對任何事都弱勢的婆婆,兒媳也不能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表現(xiàn)的強勢。兩個人和諧互補,才能使家庭和睦。
做婆婆該做的事,盡量不能主動出錢出力,這樣表面看起來很好,實則是毀了年輕人自己。如果兒子、兒媳確實需要幫助,確實有困難,婆婆不能做事不理,如果沒有困難,婆婆更不應該主動。主動一旦形成習慣,就很難改變。
所以,遇到不懂感恩的兒媳,婆婆應當把握好分寸,不冷不熱才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