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nóng)村的田間地頭,經(jīng)??吹揭环N三片葉子的小草,開著黃色的小花,在童年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美食。
這種草就是酢漿草,從名字可以看出,因為它別致的酸味而得名,所以也被稱為酸母草,酸味草,酸酸草。酢漿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全體有疏柔毛;莖匍匐或斜升,多分枝。葉互生,掌狀復葉有3小葉,倒心形,小葉無柄。
酢漿草喜歡溫暖多陽光且土壤濕潤的環(huán)境,抗旱能力較強,不耐寒,在農(nóng)村一般的地里都能夠生長,但是在腐殖質(zhì)豐富的砂質(zhì)壤土里生長得比較旺盛,在炎熱的夏季有短期的休眠。在農(nóng)村山坡草池、河谷沿岸、路邊、田邊、荒地或林下陰濕處等地方都可以找到酢漿草。
在農(nóng)村以前的老人家有吃過酢漿草的葉子,不過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幾乎很少有人去食用了,它的食用方法是去山上采摘酢漿草的嫩莖葉,洗干凈,在鍋內(nèi)加水,燒開,然后把洗干凈的酢漿草葉子放入沸水中焯一下,再撈出來放在涼水中浸泡兩小時后,炒食做湯或涼拌都可以,也可以做沙拉的配料。
酢漿草以地上部分為藥,在開花時采收效果最佳,性味酸,寒,具有,涼血散瘀,解毒消腫的功效,別看它很不起眼,卻是非常廣泛。
醋漿草還可以外用治療皮膚諸疾,無論是燒燙傷,還是蛇蟲咬傷,皮癬,濕疹,都可以加用酢漿草,即可內(nèi)服也可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