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清代詩人的一首小詩。這是一首記景抒情的七言絕句,描寫的是冬夜窗外小景。
時值冬末將春,欲暖尚寒的自然節(jié)氣,藉以表現一種充滿生機,富具希望的人生世界,抒發(fā)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起句顯得不同尋常,“入夜余寒欲亂春”,寫夜晚,那冬末的余寒尚未消失,雖然節(jié)令已近春天,但初暖乍寒。
沈謹學詩
“入夜余寒”,可以理解為夜幕的降臨,益突出晚冬的余寒,也可以從另一角度,作晚冬的余寒潛入暗夜,方顯得更為凜冽,當是“余寒入夜”的倒裝句。
唐代詩人杜甫《春夜喜雨》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詩句,說的是春雨隨著和暖的微風,悄然進入萬籟俱寂的夜空,滋潤著將要復蘇的大地及其生長著的萬物,一切具于無聲中進行。
“詩圣”杜甫
這似可為本句詩引為佐證。如此,將寒氣擬人化的注釋,更符合原詩的本義,與下一句自然形成順勢一筆,相互比照。
“端然犯到苦吟身”,緊承上句仍是寫“余寒”,它不僅入了夜空,亂了春令,又正巧侵到我這正在苦吟之人的身上,致使盡管早知春日不久將至,但我久經嚴冬而苦苦哀吟的身體卻絲毫沒有感覺到春意欲來,仍感到這未消的“余寒”凜凜襲人。
一個“犯”字,把個寒氣傳入窗內,侵上人身的流動、運行過程寫得準確逼真,與上一句的“入”字有異曲同工之妙。
接下句“一窗明月輕推出”,展示了一幅“窗前明月”圖,表現一種輕松、明朗、舒暢的環(huán)境氣氛。
冷月無聲
在這樣余寒未盡,春暖被擾的時節(jié),唯有一窗明月像是被人輕輕推著,出現在素潔的夜空,依然故我,一如既往,不受寒暑變化的影響,不受時令的磨洗,這是多么高節(jié)的氣質!
嚴冬過后是春天。盡管冬末的余寒尚欲亂春,只有經受住嚴寒考驗的人,才能享受到春天陽光的溫暖。
明月如此,不管是寒還是暖,它都照亮大地,給茫茫黑暗寒夜中的萬物帶來光明,召喚溫暖的陽光,展示復蘇的生機。
最后一句“未免梅花冷笑人”,寫在這寒冷的冬夜,還有一種高貴的生命之物在經受嚴寒,接受月光,迎接春天。它就是梅花。
陸游塑像
讀到此處,不由得想起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歷代詠梅詩詞甚多,其中當推陸游這首詞寫得最為哀怨凄切,高風亮節(jié)。
沈謹學的這首詩并非專詠梅花,只是借梅花的形象表現一種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