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不同的詩人筆下色彩是不同的。有的是“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有的是“春未老,風(fēng)細柳斜斜”,有的是“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有的是“春風(fēng)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還有的是“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而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的語言特色既清麗婉轉(zhuǎn),又生動活潑,充滿了生活情趣。曼妙春日,讓我們漫步在元曲的小徑中,尋一份美麗,尋一份真趣。
天凈沙·春
元-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fēng),闌干樓閣簾櫳,
楊柳秋千院中。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這首以“春”為題的小令像一幅水墨山水畫,寥寥幾筆,清麗雋永,“不涉理路,不落言荃”,曲家根據(jù)自己的仔細觀察、體驗,寫出新的意境、新的格調(diào)。
大德歌·春
元-關(guān)漢卿
子規(guī)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
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
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燕斗銜泥。
此曲開頭用的是比興手法。中間寫少婦的離別之苦,由表及里,層層深入。最后用雙燕銜泥反襯少婦的孤獨之苦。全篇緊緊圍繞一個“春”字,從各個側(cè)面描繪,突出了少婦的思念。行文上惜墨如金,不蔓不枝。
清江引·春思
元-張可久
黃鶯亂啼門外柳,雨細清明后。
能消幾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這首散曲寫在清明時節(jié),寫的是思婦在春殘雨細的時候,想到美好的青春隨著時光消逝,而遠方的游人卻遲遲還未回來,因而借酒澆愁,去打發(fā)那好天良夜的情景。
南呂·閱金經(jīng)·春
元-徐再思
紫燕尋舊壘,翠鴛棲暖沙,
一處處綠楊堪系馬。
他,問前村沽酒家。
秋千下,粉墻邊紅旗花。
春天來了,燕子鴛鴦,綠楊系馬,粉墻邊紅旗花,多么美的意象,這是一首吟詠春天的曲子。寫得明快簡潔,氣象、形影連成一片,組成了一幅無比和諧,詩意盎然的春景圖。
陽春曲-春景
元-胡祗遹
幾枝紅雪墻頭杏,數(shù)點青山屋上屏。
一春能得幾晴明?
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殘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diào)和燕子泥。
綠窗春睡覺來遲。
誰喚起?窗外曉鶯啼。
一簾紅雨桃花謝,十里清陰柳影斜。
洛陽花酒一時別。
春去也,閑煞舊蜂蝶?!?/p>
天凈沙·即事
元-喬吉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風(fēng)風(fēng)韻韻。
嬌嬌嫩嫩,停停當(dāng)當(dāng)人人。
此曲描寫春暖花開時燕飛鶯啼,柳綠花紅的明麗春景,以及那極具風(fēng)韻、裊娜娉婷的佳人。此曲最突出的特點是全篇使用疊字,頗具重疊復(fù)沓的單間之美,將人之美與景之美交融在一起,互相映襯。
憑欄人·春日懷古
元-趙善慶
銅雀臺空鎖暮云,金谷園荒成路塵。
轉(zhuǎn)頭千載春,斷腸幾輩人。
一枝花·詠惜花春起
元-高秀文
花間杜宇啼,柳外黃鶯囀。
銀河青耿耿,玉露滴涓涓。
潛入花園,露濕殘妝面,
風(fēng)吹云髻偏。
畫閣內(nèi)繡幕猶垂,錦堂上珠簾未卷。
梨花盛開、芍藥幽香、海棠悅?cè)恕⑻一ㄈ缱?、綠柳蒼翠、蝶蜂飛舞、鴛鴦驚起、新燕喧叫。作者對于生活、對于春天的熱愛之情,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他的字里行間,也深深感染著閱讀這份春景的人。
清江引·長門柳絲千萬結(jié)
元-曹德
長門柳絲千萬結(jié),風(fēng)起花如雪。
離別復(fù)離別,攀折更攀折,
苦無多舊時枝葉也。
長門柳絲千萬縷,總是傷心樹。
行人折嫩條,燕子銜輕絮,
都不由鳳城春做主。
南呂·一枝花·春雨潤夭桃
元-馬彥良
潤夭桃灼灼紅,洗芳草茸茸翠。
蝶愁搧香粉翅,鶯怕展縷金衣。
堪恨堪宜,耽閣釀蜂兒蜜,
喜調(diào)和燕子泥。
游春客怎把芳尋,斗巧女難將翠拾。
用濃墨重彩為春天的美景涂上鮮亮的色彩:春雨滋潤夭桃,使它們灼灼似火;春雨清洗芳草,使它們青翠欲滴。
一枝花-春日送別
元-劉庭信
絲絲楊柳風(fēng),點點梨花雨。
雨隨花瓣落,風(fēng)趁柳條疏。
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
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
誰肯與鶯花做主?
這是劉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別》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譽。全曲先寫景而后抒情,由景生情,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雙調(diào)·沉醉東風(fēng)·春情
元-盧摯
殘花釀蜂兒蜜脾,細雨和燕子香泥。
白雪柳絮飛,紅雨桃花墜,
杜鵑聲里又春歸。
縱有新詩贈別離,醫(yī)不可相思病體。
燕子銜泥,柳絮紛飛,下了雨,桃花慢慢落下。看起來,是一番生氣的春景圖。可是結(jié)尾,作者卻一下點明愁緒:縱然有好詩贈別,也醫(yī)不了這相思病呀!傷春悲秋的主旨一下子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