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怎么可以這樣!”
“媽,您這么做應該嗎!”
“媽,今年我還不回去,不想回去!”
從孩子的嘴里聽到這樣的話,媽媽是不是心都碎了?
聽到的,是說出來的,還有多少存在心里,憋在嘴里,沒表達出來呢?
哪個媽媽不是真心愛孩子,操心受累不說,光那十月懷胎又談何容易。
怎么就讓孩子嫌棄了?他們憑什么嫌棄!
傷心過后,我們不妨共同思考一下緣由。
被嫌棄的你,可能有著習慣性嫌棄表達。
1.
一位母親哭訴,說她一輩子養(yǎng)了三個不肖子女,兩個兒子吃她喝她還嫌棄她,一個女兒一年不來一趟,來了也是嫌棄她。
聽她講述,相信孩子太過分,但講述的內容,也讓我知道嫌棄她的孩子是什么養(yǎng)成的。
“大小子從小笨手笨腳,沒我他連媳婦都娶不上!……”
“老閨女永遠磨嘰,催一百遍也沒用,……”
“老二聽話,可沒出息,啥想法都沒有……”
2.
七八歲的女孩,面對鏡頭表演自如,卻在關鍵語句卡殼。
現場導演安慰幾句,讓女孩旁邊調整一下再錄。
到后場,媽媽沖過來,劈頭蓋臉狂叫:
“你笨??!昨天練了一晚上,居然忘了。真沒用!”
媽媽甩手離開,背影消失不久,另一個女孩跑過來說:“我錄完了,你趕快?!?/span>
女孩秒答:“我笨,我傻,你厲害!”
小伙伴委屈地看了她一眼,轉身走了。
女孩的表達方式和媽媽如出一轍,面對母親兇猛的嫌棄,女孩不
僅學會了嫌棄自己,還學會了用嫌棄攻擊他人。
試想一下,這個女孩長大以后,會用什么樣的方式面對社會,會用什么樣的方式面對家人?
嫌棄,當這種語言方式成了母親的習慣,孩子長大嫌棄母親的可能性就已經潛伏下來。
如果你習慣性嫌棄別人,核心是你嫌棄自己,嫌棄你所選擇的生活。
為了自己的未來幸福,為了孩子長大后的幸福,請母親們注意修正自己的語言方式,改變自己對現實的永恒不滿心態(tài)。
被嫌棄的你,可能一直以來都過得太卑微。
還有一些媽媽被子女嫌棄,是一直活得很卑微,家庭里的任何一位成員,都可以貶損她,指責她,導致孩子學會了嫌棄媽媽。
P女士生活在大家庭里,婆婆對她態(tài)度很差,大姑子也成天挖苦諷刺,老公雖然不打不罵,卻喜歡對她挑三揀四。
兒子初中開始不尊重媽媽,越大越嚴重,直到結婚,不僅自己對媽媽各種嫌棄,連他媳婦都可以數落婆婆(雖然她常常被老公指責)。
類似這樣的情況,身為母親的人要知道,你的尊嚴既不僅影響你的人生,還可能因為貶低了自己,導致孩子心態(tài)扭曲。
被嫌棄的你,可能陪伴孩子的過程太短暫
兒子結婚,媽媽說過來參加婚禮,兒子回信說太遠太麻煩,以后我們回去再說。
女兒連續(xù)五個春節(jié)不回家,媽媽打電話說要來看她,她迫不及待地回答:別來,我很好。
兒子來訪,說不是不想媽媽,可他打心眼里不愿意她來,總覺得她不參加是最好的。意識上知道這樣不對,可忍不住,就是不想見她。
女兒來信,說媽媽好像和她沒什么關系,回去只能增加吵架的機會。努力克制不這樣,可是心底里永遠是“不見她最好的”,理智告訴她這樣不對,所以求助。
這種情況是陪伴缺失的產物,孩子童年期母親極少在身邊,情感上缺乏互動,更別說依戀了。
孩子對母愛有強烈需求,但他們不敢表達,甚至回避表達,因為童年經驗告訴他們,想要也得不到,那樣太難過,不如不要。
孩子成人后,往往對母親表露出反感和嫌棄,他們是以拒絕求自保形成了習慣。
所以說,孩子的童年需要母親的溫暖相伴。若是媽媽缺席,最終導致疏離,再想修復就非常困難了。
END
這里沒有雞湯
只有真情關愛
職場 情感 親子
24小專屬熱線為你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