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蔥、野蒜、野韭菜
野蔥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
按地域及生長環(huán)境,別名也稱為:沙蔥、麥?zhǔn)[、水蔥、山蔥等。
主要產(chǎn)地是北方草原。
野蒜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開花后植株可達(dá)70cm。
又名薤白、山蒜、菜芝等。分布極廣。本人在四川、浙江都見過。
野韭菜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左右。
又名山韭菜等。華東地區(qū)很少見。
野艾蒿是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5
鼠曲草是菊科植物,二年生草本,高10~15cm。
別名很多,主要有:佛耳草、絨毛草、鼠耳草、黃花白艾、毛耳朵、綿絮頭草、
清明菜、棉花菜、清明蒿、絲棉草、棉菜等。
華東地區(qū)多稱為棉菜、棉花菜、毛耳朵。
可能是因植株葉子棉棉的,像是缺少水分而得名。
棉菜莖葉有白色絨毛。延地面生長,很是耐踩踏。全國各地均常見。
華東地區(qū)常用來代替野艾蒿做清明食物。
泥胡菜是菊科植物,二年生草本,高30
全國各地均常見。一般單株生長。
以上三種野菜主要食用方法是做餅團(tuán)、糕點(diǎn)等添加料,原本是清明節(jié)專門用來做團(tuán)子的起香料及染色作用。
制作方法:把野艾蒿或棉菜或泥胡菜用開水摻熟,撈起去水,弄碎,加進(jìn)糯米粉揉成團(tuán),做劑子。
可作團(tuán)圓、餅、餃子等糕點(diǎn)。
野艾蒿食用最常見,棉菜次之,泥胡菜最末。
野艾蒿口感最好,最被大眾接受,現(xiàn)在元祖蛋糕店就有“艾青團(tuán)”出售。
棉菜也不錯(cuò),粘性比野艾蒿強(qiáng)。泥胡菜苦味重些。
但是泥胡菜植株比較大,可全株采摘(不包括根),比較方便,冬春皆可采摘。
棉菜雖然也可以全株食用,但植株很小,而且冬天采摘比較好,開花了就不太好了。
野艾蒿主要食用嫩芽和嫩枝頭。因?yàn)閰采菀撞烧?,冬春皆可采摘?/p>
另外泥胡菜可以撈水后炒來吃或涼拌。
藜是藜科植物,一年生草本。種類很多,分布極廣。
別稱灰灰菜、野灰菜,灰蓼頭草等。
雞頭蓮一般食用種仁和莖。莖桿一般式夏天采摘,種仁秋天采摘。
華東地區(qū)時(shí)令季節(jié)菜市場偶爾也有出售。
雞頭蓮莖稈(葉柄)
雞頭蓮果實(shí)像雞頭,全是刺,采摘時(shí)千萬小心。
種仁外殼堅(jiān)韌,可以炒來吃,像炒板栗一樣炒,味道比較淡。還可以釀酒。
可以磨成粉來吃。還可以像蓮子一樣做湯。生吃有澀味。
水芹的食用方法與芹菜基本一致。
目前水芹已普遍種植,大城市菜市場已經(jīng)很難買到野生水芹。
野生水芹與栽培水芹的主要區(qū)別有:
1
栽培水芹細(xì)長基本筆直生長。
2
栽培水芹嫩綠柔弱,白凈美觀。
折耳根為三白草科草本植物,多年生。蔓生。
別名很多,主要有:岑草、蕺菜、側(cè)耳根、豬鼻孔、九節(jié)蓮、雞虱草、狗貼耳、
肺形草、野花麥、臭菜、臭質(zhì)草、臭腥草、臭牡丹、辣子草、奶頭草、紅桔朝、
臭蕺等。以稱呼折耳根最為常見。主要分布在亞熱帶,長江以南。
丘陵山坡、林下荒地可常見??伤募静烧?,以早春采摘最好。
折耳根食用方法以傳統(tǒng)的涼拌為主,也可與肉類搭配炒制,做火鍋料等。
折耳根雖莖葉有惡臭,但是根部氣味很淡,且生吃淡甜清爽。
老根煮熟后有種粉粉的感覺,淀粉含量不低。
折耳根有清熱解毒的奇效,吃辣的地域居民很流行吃。
華東地區(qū)食用枸杞頭的方法有撈水涼拌、做湯、炒制等等。
燉湯
涼拌
烏飯樹葉就是烏飯樹的葉子。
烏飯樹是杜鵑花科植物,常綠灌木。別名牛筋、南燭子等。一般采摘嫩葉。
山茴香是傘形科山茴香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17厘米。四川、山東、遼寧常見。
采摘山茴香嫩枝葉外粘淀粉油炸,有淡淡的茴香味。食用方法與小茴香基本一致。
小茴香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