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的人有幾種
世事從來如此,有推崇就有反對。而表現出來的只是正負雙方的拉鋸,誰的觀點更強,就支持的人更多。對羅輯思維的看法,從新生事物到年年喋喋不休,只不過是時間證明了這種知識付費的重點在于付費,而實際上知識體系得不到真正的成長。
有些人從一開始就不相信,但是這只是一小撮人,這一小撮人的看法被網絡知識付費這種新興浪潮的沖擊下迷失方向的大量擁躉淹沒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瘋狂投入碎片時間學習,自以為好過浪費時間游戲的人,發(fā)現除了付費之外,并沒有成功地成長,而這些平臺、機構還在不斷地制造焦慮、販賣焦慮,促進進一步消費。
最開始為這種思維瘋狂的人,絕對是反噬最激烈的人。
這一部分人,從一開始起就沒腦子的追捧,到了這個時候,仍然是沒腦子的反對。就像當年熱捧于丹的那些人,到后來指責于丹誤導人們的人,其實就是一幫人。
這些人,不是純,就是壞。
純的在開始隨波逐流去學習,現在隨波逐流就開罵。那么這些利用知識付費來割韭菜的專家,不割你割誰?
壞的一開始就利用這些課賺錢,如今反過來吃羅輯思維這些出頭鳥的血饅頭,讓他們?yōu)樽约鹤鲞^的惡墊背。
本身并不是什么好方法
知識付費其實并不是新事物。中國幾千年來的私塾教育,公共教育,家教,老年大學,職業(yè)培訓,沒有哪一項是不要錢的。
但是傳統(tǒng)的知識付費和新興網絡知識付費是不同的。
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是系統(tǒng)的,整體性的,需要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付出。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消化、處理,形成自己的學習觀,構建自身的知識、學問、人生的框架,決定了我們的知識水平和人生態(tài)度。
簡而言之,傳統(tǒng)的知識付費會改變人生。
而網絡知識付費,特別是這些十幾分鐘、幾分鐘的課程是無法達到這種效果的。他們只是負責販賣知識點,并不會讓讀者形成真正的系統(tǒng)思維。
這種知識點販賣會給學習者一種假象,就是所謂“快樂學習”。我們花個碎片時間,掌握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東西,從個人認識的角度上確實豐富了我們的經驗,但是這種學習方式是無法構建整體框架的。
不是販賣知識的平臺不愿意,也不是講課的專家老師藏私,而是因為這根本就不是正確的成長方法。
學習、讀書,從來都是痛苦的事情,是要改變自身的觀點、改變自身框架、做出調整,才意味著走出舒適區(qū),才意味著成長。
碎片學習容易,容易在哪里?容易在放棄。
但是很多人一開始看不到這點,不過在幾年的時間內人們開始慢慢反應過來而已。
從哪里反應過來?從自身的狀態(tài)。
也有受益者,不能一概而論
當然,肯定有很多人通過自身的堅持,在碎片學習中找到了方法,做出了改變。所以,這一部分人并不會反噬。
但是,基于碎片學習這種天然殘疾的學習方法,絕大多數人是不可能通過這種方式發(fā)生真正質的飛躍的。
所以,才會出現大量的反噬現象。
而那些一早就知道這種學習方式不管用的人,其實這時候也不會去攻擊什么。
最后說一句,存在即合理。即使因為純上了當,那也是因為你當時確實純。
不還有很多純的在繼續(xù)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