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參
【性味歸經(jīng)】甘,微寒。歸肺、胃經(jīng)。
【功效】清肺養(yǎng)陰,益胃生津。
【應用】
1.用于肺熱陰虛引起的燥咳或勞嗽咯血。本品能清肺熱,補肺陰。如沙參麥冬湯,以本品與麥冬、玉竹、冬桑葉等同用,治燥熱傷陰,干咳少痰、咽干口渴;《衛(wèi)生簡易方》以本品與知母、貝母、麥冬、螫甲等同用,治陰虛勞熱,咳嗽咯血
2.用于熱病傷津,舌干口渴、食欲不振。本品有益胃生津的功效。如益胃湯,即以本品配伍麥冬、生地、玉竹等,治上述病證;如熱病傷津較重,咽干口渴、舌絳少津,常以鮮者與鮮生地、鮮石斛同用。
【用量】10?15g;鮮者15?30g。
【使用注意】虛寒證忌服。反藜蘆。
經(jīng)典方劑——沙參麥冬湯
【來源】《溫病條辨》卷一。
【組成】沙參 、玉竹 、生甘草 、冬桑葉、 麥冬、 生扁豆 、花粉。
【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日服二次。
【功用】清養(yǎng)肺胃,生津潤燥。
【主治】燥傷肺胃陰分,津液虧損,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發(fā)熱,脈細數(shù),舌紅少苔者。
【運用】
1、臨證加減 久熱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2、臨床運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功能性便秘、小兒陰虛咳嗽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