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孩子不僅希望孩子未來生活美滿,也希望自己將來有個依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真的是含辛茹苦,都是圍繞著孩子轉(zhuǎn),生怕孩子受到委屈,生怕孩子吃不好,喝不好,學(xué)不好,還要教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孝順。
孩子是一天天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甚至連住的地方都離老父母很遠(yuǎn),一年到頭不回家或者很少回家。
也許有的人長大了,在物質(zhì)上還會保證父母的基本生活,不過回家很少。有的人不僅沒有做到該做贍養(yǎng)義務(wù),甚至人都像消失了一樣,或者只在需要父母的時候才會去看看父母。
這就是新型的不孝順,子女還不覺得無所謂,可父母已傷心不已。
現(xiàn)實生活里,新型不孝順的表現(xiàn)有哪些呢?
1、啃老
這個詞,大家應(yīng)該不陌生吧。意思就是在人成年了之后,大到買車買房,小到生活費都長期依靠父母,把父母當(dāng)成提款機(jī),還覺得父母對自己不好。
小李從小就受到全方面的愛,這也讓小李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xí)慣,即使現(xiàn)在成年了,有工作了,也依然入不敷出,經(jīng)常向父母開口要錢。
而且還養(yǎng)成了懶惰的性格,做工作要選擇輕松的,工資高的,然而自己能力有限,又不能做到哪一步,所以,造成了工作平平,消費還不低。
父母真的操碎了心,小李結(jié)婚所有的費用都是父母包了,包括買車買房。現(xiàn)在,有孩子了,父母依然還在為他們支付生活費和小孩子的開支。
當(dāng)父母有生病的時候,小李也很少過問,除了工作就是玩手機(jī)。這種“巨嬰”真的會把父母給拖垮,不僅身體累,精神上也受折磨。
這主要原因就是小李沒有感恩的心,不懂得體諒父母,即使自己作為父母的兒子,但依然沒有表現(xiàn)出自己該有的情親感。父母真的是有苦難言。
2、留守老人
現(xiàn)在父母與孩子分開住是常態(tài),但有孝心的孩子,會經(jīng)常給父母打電話,或者是抽時間去看看父母。
有的孝順的孩子,會把父母接到自己家里小住,或者在離自己住的地方不遠(yuǎn)的地方給父母租房子住,這樣可以經(jīng)常去看看父母,也能保留一定的“安全距離”。
而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經(jīng)??此?,這樣她就會覺得自己養(yǎng)的孩子沒白養(yǎng),精神上會很滿足,那也是支撐父母快樂生活的源泉。
然而,現(xiàn)實里,有不少人感覺自己有點能力的,在工作的城市買了房子,也長期的生活在那里,對自己的父母很少過問,偶爾給點錢,就覺得很孝順了,其實不然,那是沒有注重父母的精神生活。
換句話說,你經(jīng)常給父母打電話,都比你經(jīng)常給錢好,父母年老了,他們懂得你們更需要錢,尤其是有孩子,而父母自己吃好就行,對生活上沒有太大的要求,但精神上的思念卻很強(qiáng)烈,所以她更注重你的那份心意。
而作為父母的孩子,在有生之年多陪陪父母,多和父母說說話,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父母也不會覺得自己被留守。
3、強(qiáng)迫父母為自己帶孩子
在父母那一輩,幾乎只有他們自己帶子女,教育子女,除此之外還要做很多的工作以維持家庭生活。本以為把孩子養(yǎng)大成人,自己就能好好休息了。
可是自己孩子長大了,結(jié)婚了,生孩子了,父母還是一路的操心。有些父母是體諒孩子,主動幫助帶孩子。
有的父母年事已高,而且在年輕的時候落下了很多病根,在中老年時期就慢慢體現(xiàn)出來了,身體無力,容易感到累。而子女卻不體諒他們。
說自己工作太累了,或者自己工作時間與孩子放學(xué)時間沖突,無法兩方面都顧忌,就強(qiáng)迫老人幫助帶孩子。結(jié)果自己卻有了更多的時間出去玩。
部分讓父母給子女帶孩子,不是減輕了他們的壓力,而是給了他們更多的休閑時間,生活更愜意,不用管孩子,想干嘛干嘛。
這其實就是不孝順的一種,父母為子女辛苦了前半輩子,想著后半輩子可以輕松了,結(jié)果又被子女鬧著帶孩子。那么父母一生都在辛苦中度過了,甚至到晚年還不受子女待見,因為人老了,不中用了,就被嫌棄了。
父母年長了,其實他們對物質(zhì)需求沒有那么看重,反而更在乎親情,希望子女能照顧他們,讓他們心理上得到安慰。
而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給了我們生命,教會了我們生活的技能,才能有我們幸??鞓返纳?,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父母。
有句話說得好,“不能忘本”,就是我們必須要遵守的,尤其是我們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應(yīng)該懂得禮義廉恥,懂得感恩與孝順,在有生之年要好好報答父母,讓父母有一個快樂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