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宗朱由檢,出生在1611年立春日,父朱常洛,母劉氏。崇禎為朱常洛第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勤勉,同時也是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
朱由檢與其兄長朱由校在位時間均短,十六歲的崇禎繼承帝位。此時大明王朝因小冰河期天氣異常寒冷,災(zāi)荒頻繁,在風(fēng)雨中飄搖。
剛即位的崇禎,就將魏忠賢安置于鳳陽,不久又將他縊死,之后又?jǐn)爻褐屹t黨徒崔呈秀、馮銓、魏廣微籍,鞏固了自己的政權(quán)地位。但是,在誅滅魏忠賢勢力的同時,崇禎自己也不會想到,明末龐大的文官勢力卻更加膨脹。
據(jù)載,朱由檢在選擇年號時頗費(fèi)思量。當(dāng)時有四個年號供他選擇,即乾圣、興福、咸嘉和崇禎。當(dāng)有人提議用“咸嘉”時,朱由檢是這樣回答的:“咸旁為戈,今方欲息干戈,勿用。”可見愿望是多么的美好。乍聽起來,此話似乎很有道理,歷史上用咸作年號的確實(shí)不太平。計(jì)有咸熙、咸寧、咸和、咸康、咸亨、咸通、咸平、咸淳、咸雍、咸豐10個。咸熙,是魏元帝曹奐的年號,曹奐被司馬炎廢為陳留王,魏國滅亡。司馬炎則用了“咸寧”作年號。特別是清代的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起義,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內(nèi)憂外患,實(shí)在是不太平。
崇禎雖然拋棄了“咸嘉”而用“崇禎”,但并沒有避開干戈,明末各地反叛連綿起伏,最終崛起的后金取代了大明而立清。
崇禎皇帝怎么不讓袁崇煥避諱改名呢?
實(shí)際上,“崇禎”不是謚號,是年號。
名字:朱由檢
廟號:明思宗,后改為明毅宗。
年號:崇禎
謚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廟號和謚號,是死后才有的稱呼,而年號是皇帝本人在繼位的時候制定的,以表示新紀(jì)元開始了。
雖然年號可以用來特指某個皇帝,但它不是皇帝的名字,只是皇帝在位期間紀(jì)元的名字,所以是不用避諱的。
古人是十分重視避諱的,崇禎帝是詞面上的諱避了,但事實(shí)上的諱是“無力回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