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了解一下統(tǒng)治奧地利600余年的哈布斯堡家族,也就是后來的奧匈帝國皇帝家族。
哈布斯堡家族發(fā)源于阿爾薩斯(Alsace),后擴張至瑞士,1020年在瑞士北部筑起鷹堡,起名為哈布斯堡。
1273年,哈布斯堡公爵魯?shù)婪蛞皇喇斶x羅馬人民的國王,而后不斷擴張,1282年魯?shù)婪蛞皇缞Z取被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占有的奧地利公國。
從此以后奧地利一直在哈布斯堡家族的統(tǒng)治下,直到一戰(zhàn)后。
奧匈帝國內的王國及國家:
內萊塔尼亞[20]:1. 波希米亞,2. 布科維納,3. 卡林西亞,4. 卡尼鄂拉,5. 達爾馬提亞,6. 加利西亞,7. 濱海省份,8. 下奧地利,9. 摩拉維亞,10. 薩爾茨堡,11. 西里西亞,12. 施蒂利亞,13. 提羅爾,14. 上奧地利,15. 福拉爾貝格;外萊塔尼亞[21]:16. 匈牙利王國,17. 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王國;帝國直轄省份:18.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
19世紀,奧地利帝國的皇帝是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就是大家熟知的電影“茜茜公主”的丈夫。在他的統(tǒng)治下,把奧地利帝國轉變?yōu)榱藠W匈帝國。
當時奧地利帝國境內的匈牙利對維也納的統(tǒng)治非常不滿(尤其是以匈牙利貴族為代表)。
原因有很多,比如民族間的矛盾,還有奧地利在俄羅斯帝國的支持下對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鎮(zhèn)壓。
生活在匈牙利地區(qū)的馬扎爾民族是奧地利帝國的第二大民族,一直都想脫離奧地利獨立。
為了防止這么一個強大的地區(qū)脫離奧地利獨立,在一些政府官員勸告下,奧皇弗朗茨·約瑟夫決定通過談判來解決問題。
而勢力強大的匈牙利貴族只接受一個與奧地利傳統(tǒng)貴族之間的二元體制國家。最終在1867年組成一個共主邦聯(lián)──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皇帝約瑟夫)
奧匈帝國有三個不同的政府:匈牙利政府、奧地利政府和一個位于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
匈牙利和奧地利各有各自的議會和自己的首相。皇帝的權力理論上是至高的,但實際上是有限的?;实鄣闹醒胝撠熽戃?、海軍、外交和對外貿易。
1889年,奧匈帝國皇帝約瑟夫的兒子,也是皇儲魯?shù)婪蛟诿芬稚衩厮劳觯谑橇⑷艿拈L子弗朗茨·斐迪南為新皇儲。
然后伊利莎白皇后(著名的茜茜公主)在日內瓦湖畔被一位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以錐子刺死。
1900年,奧匈加入八國聯(lián)軍出兵中國,設立天津奧租界。
1908年,吞并波斯尼亞,也是唯一一次奧匈帝國建立后吞并他國。但是這也導致了薩拉熱窩的暗殺事件。
1914年,約瑟夫皇帝的侄子,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與妻子蘇菲在波黑首府薩拉熱窩遇刺。
奧匈帝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由對塞爾維亞王國宣戰(zhàn),隨后歐洲諸大國都加入戰(zhàn)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
1916年,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去世,終年86歲。弗朗茨·斐迪南的侄兒卡爾即位為奧匈帝國皇帝。
(1914年一戰(zhàn)時的奧匈帝國)
1918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已展開了整整四年,而戰(zhàn)事對同盟國(奧匈帝國,德國等)越來越不利。
雖然在開戰(zhàn)后的四年中奧匈帝國的少數(shù)民族都還對維也納的皇帝保持了忠心,但是他們現(xiàn)在開始考慮自己的利益和權利了。
當協(xié)約國(英國,法國等)一方漏出了勝利的曙光,奧匈帝國內的不同民族也找到了脫離舊帝國的最佳時機,孱弱的奧匈帝國已經無法將這么多不同的民族聚合在一起了。
奧匈帝國的人民也對國家喪失了信心,因為戰(zhàn)爭使經濟發(fā)展停滯,許多戰(zhàn)前在奧地利部分引入的開放政策被取消。
在這些因素下極端民族主義者獲得了許多擁簇者。
1918年10月開始,一系列地區(qū)宣布獨立: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首先宣布獨立,匈牙利隨之。特蘭西瓦尼亞大多數(shù)地區(qū)加入羅馬尼亞,其中還包括了很多匈牙利少數(shù)民族。
南部的斯拉夫地區(qū)聯(lián)合組成了后來的南斯拉夫王國。最終,奧匈帝國在1918年11月3日與協(xié)約國達成停火協(xié)議。
戰(zhàn)后協(xié)約國作為戰(zhàn)勝國承認這些新的邊界,改變了當時的政治版圖。
奧地利和匈牙利都成為共和國,哈布斯堡王朝被推翻,哈布斯堡家族皇室人員被迫流亡海外。
解體后的原奧匈帝國領土被新生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波蘭、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繼承。
值得注意的是,肢解奧匈帝國并非協(xié)約國的最初目的,這個建議一直到戰(zhàn)爭后期才獲得支持。
因為當初不少人認為奧匈帝國的解體,不但無助解決當?shù)氐拿褡鍐栴}、反而只會使這個地區(qū)的局勢更不穩(wěn)定。這個看法應該是很正確的,后來的歷史證明了。
這些國家雖然從奧匈帝國獲得了獨立,但無論從國際地位、經濟狀況(除捷克以外)、和軍隊實力都無法再與之前的奧匈相提并論。
有些國家民族(例如:在波蘭的烏克蘭人、在南斯拉夫的克羅地亞人)的生活水平和國際地位甚至還不如奧匈帝國存在的時候。
在這些分裂開的小國家中民族主義盛行、為了給本國爭取利益也不擇手段,結果給以后的東歐和巴爾干地區(qū)埋下了很多戰(zhàn)爭的禍根。直到今天也還是問題。
謝謝觀看!請批評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