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管理
豐南安全生產培訓
2010 、05
主要教學內容
1、應急概述 2、應急預案
3、應急演練 4、應急處置
教師 韓昌印
• 導 言
安全生產的核心概念:生產經營單位以安全為核心,實施一系列安全管理活動,消除或者有效地控制危險和有害的因素,防止人員傷亡傷害、設備設施損害、環(huán)境破壞的事故發(fā)生,確保人員設備與環(huán)境的安全。
• 如果以安全生產事故為主題,那么安全生產管理的三塊任務就是預防、救援、懲處。 防為上,救為中,懲為下。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安全生產的工作做到家,就必須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有所預料,對事故發(fā)生后應當采取的措施有所謀劃,以便出現意外時會迅速正確的行動,把事故的不良后果降低到最小。這是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這項工作就叫——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法,對此項工作有硬性要求。因此,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和安管人員必須認真研究,規(guī)范運作。
•
•
•
•
• 第一節(jié)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概述
• 一、安全生產管理的常識溫習
• 1、 安全 危險
• 安全與危險是一對釋義相關的反義詞,可以一起分析理解。從兩個層面理解。第一,安全與危險都是人們對事物的一種判斷。第二,判斷的尺度是:有發(fā)生意外事故的可能 而且這種事故的后果令人難以接受。有,則是危險,沒有則是安全。
• 這種可能 任何一個生產經營單位都有,因此安全生產管理就必須放到首位!
• 安全的另外三個特性:
• A、安全總是相對而言危險卻時有可能發(fā)生
• B、安全的概念具有主體性因而沒有絕對性
C、安全概念的確立與事故可能發(fā)生的概率有關
舉例:法航空中客車 灤縣楊柳莊
• 2、事故 事故致因
• 事故就是意外事件,對人對設備設施對環(huán)境有負面影響的意外事件。
• 事故致因: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狀況,管理上的缺陷。
事 故 分 類
• 輕傷---肢體或器官 功能性、器質性
• 失能傷害 1天以上 105天以下
• 重傷---肢體或器官 功能性、器質性
• 嚴重失能傷害 105天以上
• 死亡---當時或傷后一個月內死亡 1---2
• 一般事故 較大事故 重大事故 特重大
• 3 10 10 50 30 100 30 100
• 1000 5000 5000 一億
•
• 3、 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基本功
制度建設:崗位職責、規(guī)章制度、操作規(guī)程
人員培訓:關鍵崗位、特種作業(yè)、全員培訓
應急救援:應急預案、應急演練、救援技術
事故處理:把握原則、科學規(guī)范、重在教育
以上常識溫習目的:緊急救援是安全生產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
二、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
1、事故應急救援的三個特點
安全事故的突發(fā)性:時間地點人員難以預見,危害影響難以預見。 (舉例)
安全事故的復雜性:發(fā)生緣由常常難以立即準確判斷,可能涉及多個環(huán)境設備技術問題,一個事故發(fā)生后還可能有其他隱患。
事態(tài)發(fā)展的多變性:事故難控、場面混亂、人員恐慌、情緒激動等,均有可能。
• 2、應急救援的三個原則
• A、人命關天,救人第一。第一時間,竭盡全力,措施得力,最大努力降低傷亡
• B、控制事態(tài),緊張有序??刂莆kU源,控制事故本身發(fā)展,嚴防次生傷害。
• C、消除后果,恢復現場。封閉、清洗、消毒、隔離、監(jiān)測、清墟、復原。
• 提示:事故調查,對外發(fā)言,必須科學準確謹慎,防止雜音。
(事故的衍生---該事故的發(fā)展演變派生 事故的次生---此事故引起另外的事故)
• 三、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設
• 1、我國各類重大災害和事故頻發(fā)。一是幅員遼闊,氣候多變;二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科技法制人員素質都在一個相應的階段。我國每年發(fā)生的各類事故都在100萬起左右,事故死亡人數在10萬人以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500億。其中,10——29人的事故平均每三天一起,30人以上事故平均每月一起。不可預見的災害事故迫切要求各級政府各個單位把應急救援工作納入重點。
•
• 2、應急救援體系不健全,應急救援水平低能力差,也是傷亡事故嚴重、經濟損失嚴重的主要原因。1998年南方洪水,2003年非典事件,2003.12.23重慶開縣井噴,每年的礦難等等救援不及時救援能力差,暴露出我國應急救援整體水平低。因此應急救援工作必須加強,體系必須完善。
•
•
• 3、進入本世紀后,黨中央國務院確立了以人為本,協(xié)調發(fā)展,和諧社會的理念,應急救援法制、體質、機制逐步加強完善,先后頒布有關應急救援的法規(guī),“一案三制”的應急救援管理開始完善和加強。
• “一案三制”釋義
一案------應急預案
• 三制------
• 法制:預案編制管理謹依國家法規(guī)要求
• 體制:應急救援行動中上下左右部門之間關系、職責、制度
• 機制:應急預案運作之時一個系統(tǒng)之間的上下左右的行動秩序、層次、方法
• 4、許多典型案例說明,經濟救援的工作水平與突發(fā)事故發(fā)生后損失的大小密切相關。
• 正面典型:
• 汶川地震中最牛的校長 葉志平
• 王家?guī)X礦難的救援效果 115 38
• 負面典型:
• 開縣井噴 湘鄉(xiāng)市學生踩踏事件
• 2003.11.23 2009.12.7
• 234人 8人
•
•
•
•
•
•
• 四、應急救援的法律文件要點
• 1、安全生產法 第五章 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與調查處理 2002 11 1
• 第十七條 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并告知從業(yè)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
• 第六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qū)域內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
•
第六十九條 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建筑施工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生產經營規(guī)模較小,可以不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的,應當指定兼職的應急救援人員。
• 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建筑施工單位應當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yǎng),保證正常運轉。
第七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發(fā)生生產安全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
• 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迅
• 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立即如實報告當地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
• 第七十二條 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和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負責人接到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趕到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搶救。
•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支持、配合事故搶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 2002年的安全生產法對應急救援有了明確的提出,但是對應急預案尚無具體要求。
• 2、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
• 2007 11 1 我們學習五個條款
• 第三條 本法所稱突發(fā)事件,是指突然發(fā)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wèi)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
• 第二十三條 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運、使用單位,應當制定具體應急預案,并對生產經營場所、有危險物品的建筑物、構筑物及周邊環(huán)境開展隱患排查,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隱患,防止發(fā)生突發(fā)事件。
• 對三類企業(yè)的要求增加了“預案”
• 第四十九條 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者公共衛(wèi)生事件發(fā)生后,履行統(tǒng)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急處置措施:
• 1、迅速救人 2、區(qū)域控制
• 3、搶修設施 4、禁止限制
• 5、物資支援 6、組織人員
• 7、保障生活 8、管理市場
• 9、維護治安 10、防止衍生
衍生事故:由此事故擴大而生的事故
次生事故:由此事故而引起的另外性質的事故
•
• 第六十四條 有關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統(tǒng)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責令停產停業(yè),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或者營業(yè)執(zhí)照,并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 1、預防措施不得力 2、發(fā)現隱患未消除
• 3、應急準備不到位 4、應急救援不及時
• 此法對應急預案和管理已有了較具體要求
• 3、國家安監(jiān)總局2009年5月1日頒布實施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對預案的編制、評審、備案、實施、獎懲做了詳細要求。
• 4、國家安監(jiān)總局2006年2006年11月1日實施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對預案的制定作了具體指
• (導則: 指導工作時提出的要求、標準)
這兩個文件我們在研究下一節(jié)時細細研究
• 第一節(jié) 小結
• 我們復習了安全生產管理的基礎知識,了解了應急救援的特點重點和環(huán)節(jié),學習了法律法規(guī)對應急救援管理的要求。我們應當明確三個要點:
• 1、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是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常備不懈,有備無患。加強應急救援管理實際上也是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方針。
• 2、法律法規(guī)已經對應急救援有了具體要求,因此應急救援管理一定要規(guī)范實用。
• 3、管安全的人一定要做應急救援管理的內行人。
•
•
•
•
• 第二節(jié) 應急救援預案
• 一、應急預案通用的術語和定義
• 事故應急管理的四個階段
應急預防:針對可能發(fā)生的安全生產事故,采取的組織制度建設,環(huán)境設備技術措施和人員安全培訓。盡可能防止事故發(fā)生。
• 應急準備: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救援行動而預先制定行動方案 ,并在方案指導下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確定人員職責、救援制度、救援方法,準備救援物資,開展救援演練。
應急響應(應急救援):事故發(fā)生后,有關組織或人員根據應急預案所采取的一系列應急救援行動,旨在消除、減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擴大或惡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或危害。
• 應急恢復:事故的影響得到初步控制后,為使生產、工作、生活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動。
二、應急預案的意義
• 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可以防患未然,立足自救,一旦發(fā)生安全生產事故,可以迅速反應,有效救援,降低危害和損失。
• 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的過程,是強化安全意識的過程,是強化應急救援組織與責任的過程,是分析危險源危險因素的過程,是準備應急救援物資的過程。組織應急救援演練的過程也是強化安全訓練的過程。因此,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過程不僅僅是少數管理人員的文案工作,而且是一個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安全實踐大行動。
• 因此,《導則》指出,制訂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是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規(guī)范生產經營單位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風險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證職工安全健康和公眾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環(huán)境損害和社會影響的重要措施。
• 三、預案工作的基本原則
• 1、預防性原則 時刻保持警惕性,居安思危,常備不懈。
• 2、規(guī)范性原則 按照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規(guī)范標準,處處嚴謹認真。
• 3、人本性原則 應急救援中先把救人擺在第一位,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傷害
• 4、職能性原則 主要領導統(tǒng)一指揮,部門領各負其責,指揮到位,行動有力。
• 5、科學性原則 尊重科學,依靠科技隊伍,按照規(guī)程操作,防止次生災害。
• 6、有效性原則 快速反應,依靠群眾,內外結合,協(xié)調聯(lián)動。
• ( 第一節(jié)講到應急救援三原則——
• 迅速救人 控制事態(tài) 平穩(wěn)恢復)
• 四、應急預案的分類
• 單位規(guī)模較大,風險因素多的,可能發(fā)生多種事故類型的,制定綜合應急預案。
• 單位規(guī)模較大,但是風險因素少,可以制定單項應急預案。如只針對火災或爆炸的應急預案。
• 針對重點場所、部位、崗位、裝置,可以只制定應急處置方案。這種預案措施具體,培訓到人,有更強的針對性。
• 綜合預案里應當包含單項預案包含現場處置預案。即大預案里必須有小預案
• 五、應急預案的基本要求基本要素
1、原則要求8條(《辦法》第二章第五條)
• 符合法規(guī) 結合實際
• 針對險情 職責分明
• 措施具體 保障有力
• 要素齊備 銜接緊密 (P23)
•
•
2、內容要求 (12項)
(1)單位概況—單位名稱性質類別規(guī)模產能效益區(qū)位環(huán)境交通等 文字說明加平面圖示
(2)危險源分析—位置設備物質容量能量
(3)危險因素分析—人和物和管理等因素對過去發(fā)生的安全生產事故歸類分析
(4)組織機構與崗位職責—參加單位人員及其職責總負責人具體負責人專項應急負責人及其職責
(5)救援隊伍與技術隊伍——綜合預案中的總工程師工程師 專項預案中的工程師和相關技術人員 需要與能夠動員的各部門人力資源(現場救援隊伍區(qū)域控制與保衛(wèi)隊伍等)
(6)物質準備和檢驗更新——消防器材防毒器材傷員緊急處置器材通訊設備運輸工具
(7)監(jiān)測方法和信息方式——監(jiān)測崗位職責系列反應程序
(8)信息處理和緊急響應
• (9)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理論培訓和實際操作訓練心理素質教育和體能技術要求
• (10)單位自救和上報求援——需要求援的內容需要求援的單位及其負責人聯(lián)系人
• (11)恢復生產和后續(xù)救助
• (12)注意事故起因與過程的分析,有事故后續(xù)處置的留意
•
•
• 六、預案制定的準備工作
• 1、技術準備
危險源的確定與評估
• 危險因素的分析(有數據 分類別)
• 可能發(fā)生的事故危害性分析
• 技術人力物資的分析
• 自救能力與外援力量的分析
2、編制預案的組織機構和管理人員準備
• 總負責人
• 具體負責人
• 綜合預案責任處室責任人
• 單項預案責任處室責任人
• 現場處置預案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 3、物質準備 救援物資添置齊備
•
七、編制預案需要注意的四個問題
1、救援措施科學規(guī)范有效能
本條指應急救援中的措施必須正確規(guī)范
• 安全有效杜絕盲目行動衍生事故
• 2、行動部署嚴密細致可操作
搶救生命控制危險人員從哪里調遣器材
從哪里支取誰去控制危險源誰去門口引
領救護車一處有事故相鄰怎么辦都要精
密思考細致安排
•
• 3、應急響應上下內外都協(xié)調
• 事故現場周圍秩序無論方位還是順序
• 必須緊張而有秩序
• 4、人物信息清楚準確保通暢
• 責任人員辦公地點手機號碼重要通道
• 救援器材救援設備往哪報告找誰支援
• 這些信息一定清楚準確若有變更及時
• 更新保證一叫就到一拿就有一用就靈
•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
• 八、評審和備案
• 1、評審—負責人職能部門專家或專業(yè)技術人員參加。按照《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的“七性”修訂。(P26)
• (第十六條應急預案的評審或者論證應當注重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預防措施的針對性、組織體系的科學性、響應程序的操作性、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應急預案的銜接性等內容。)
•
•
• 2、備案—按照《管理辦法》第二十條辦理
• (第二十條生產經營單位申請應急預案
• 備案,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 ?。ㄒ唬鳖A案備案申請表;
• ?。ǘ鳖A案評審或者論證意見;
• ?。ㄈ鳖A案文本及電子文檔。)
• 豐南區(qū)安監(jiān)局負責管理應急預案管理
• 的職能科室是協(xié)調科。
• 電話:8285753 科長:王黎明
• 分管副局長:孫 雷
• 第二節(jié) 小結
• 制定預案是整個應急救援管理的重點與中心。制定的過程是提高安全意識加強安全防范的過程,是理清應急思路明確崗位職責的過程,是充實應急物資提高應急素質的過程,是排除隱患加強管理的過程。
• 應急預案的質量越高,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處置的水平越高,安全生產管理的整體質量越高。
• 特別提示:編制預案不可偷懶。允許并要求套編,但是絕對不可照抄套搬。
• 第三節(jié) 事故應急救援演練
• 一、應急演練的目的意義
• 應急演練是提高應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檢驗應急預案的必要手段。通過演練可以發(fā)現預案的欠缺和人與物的欠缺,通過演練可以增進協(xié)調,通過演練可以增加體驗提高責任人員責任機構的應急處置管理能力。
• 《管理辦法》和《編制導則》都對演練提出要求和指導。
•
•
• 二、演練的層次與類別
• 從業(yè)人員自救演練
• ——失火觸電窒息外傷報警
• 事故場所應急處置演練
• ——班組車間
• 專項應急救援演練
• ——火災坍塌中毒泄露相關人員
• 綜合演練
• ——生產經營單位組織規(guī)模演練
應當結合實際與可能從全員抓起分層訓練
• 三、演練的工作階段和工作目標
• 1、預案的宣傳與培訓
備案批準的預案,按照要求應當把預案有關要點和程序張貼在應急地點和應急指揮所
• 單位對預案中涉及到的有關負責人和應急崗位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包括程序和技術
• 應急救援中的要領和注意事項有關人員應當熟練掌握清楚記憶以便在桌面演練中清楚地口述
• 2、現場處置桌面演練
• 應急管理部門在會議室或車間現場組織,關鍵崗位負責人和應急預案中的相關人員參加,按照預案的程序,相關人員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進行口頭描述,提高理性認識,鍛煉協(xié)調能力。
• 3、專項響應能力演練
• 針對某項安全生產事故,錘煉迅速響應能力,檢驗有關一系列人員在預警報警決策指揮調動控制外部響應等方面的效果
• 4、綜合性模擬演練
• 以預案中的全部或大部分內容為對象,從實戰(zhàn)目標出發(fā),訓練并檢驗響應速度,技術能力,物質條件,協(xié)調狀況等全方位的應急救援能力與水平。綜合演練需要事前動員,明確要求,精心組織,保障安全,力保演練順利或基本順利。
• 綜合性模擬演練要納入企業(yè)安全工作計劃,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都應參加并指揮。
• 5、對演練活動的總結
• 崗位模擬自救演練,專項響應能力演練,綜合模擬演練,都要有部署、有行動、有總結。演練的目的就是檢驗就是提高,因此就必須有總結??偨Y應當全面,對不足不力的地方有清醒認識,對迅速得力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肯定。有總結有修正才有提高。
• 應急救援演練的總結與修訂注意歸納建檔保存。
• 四、應急演練注意的事項
• 1、參加演練的人員應當與預案中策劃的救援隊伍一致,通過模擬演練得以提高
• 2、參加演練人員要佩戴標志,以便指揮管理,各司其職。
• 3、模擬就是模擬,火焰毒氣煙霧泄漏物質一定要安全、形象。不能沒傷演出傷來
• 4、組織綜合性演練時,必須有觀察評價人員,專門負責觀察應急救援過程中的環(huán)節(jié)是否與計劃相符,是否體現快速實效。還可以請有關部門有關人員觀摩指導。
• 五、演練和預案的其他要求
1、 《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
• 綜合或專項預案,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演練
• 現場處置方案,每半年演練一次
• 2、 《管理辦法》第二十九條 應急預案每三年修訂一次 ,修訂情況記錄歸檔
• 第三十條,有重要原因及時修訂
• 3、 《管理辦法》三十五條,應急預案未按照要求備案的,由安監(jiān)局警告,并處三萬元以下罰款
• 第三節(jié) 小結
• 演練不是演戲,不是走過場。演練是訓練,是實踐,是提高。演練無論大小,都要制定計劃,開展培訓,精心組織,注意安全,善于觀察,提高改進。綜合預案的演練必需由主要負責人組織。專項預案演練要由主管人員主持。現場處置預案演練要有安全部門參加指導。
• 應急救援演練必須格外注意安全。
• 前面已有正反兩方面的例證說明:一旦事故發(fā)生時,有預案和沒有預案不一樣,有訓練和沒有訓練不一樣。真的不一樣!
• 第四節(jié) 應急處置
• 按說,有了應急預案,有了應急演練,應急處置應當是順理成章——基本按著預案實施,根據實際果斷決策。但是,幾個教材版本還是把應急處置作為一節(jié),突出強調一下,安全生產事故發(fā)生時應當注意的事情。
• 一、千方百計突出“兩個第一”
• 第一責任人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親自
• 指揮,果斷決策,爭取應急救援主動權。
• 有了“兩個第一”,預案的實施就有
• 了 保障。近幾年國家遇到的幾場大的
• 自然災害或是社會穩(wěn)定問題,國家主
• 席國務院總理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 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fā)生時,分管安全
• 生產的國務院副總理國家安監(jiān)總局局
• 長都要坐鎮(zhèn)指揮必要時幾天十幾天在
• 事故現場辦公。國家領導做出了榜樣,
• 也對應急救援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
• 二、以人為本,人命關天,一定要把對人員的搶救放到第一位。受傷的盡快處置,窒息的實施心臟復蘇,現場救護得法。一邊就地搶救一邊快速撥打“120”,不能輕易放棄。“120”到來時企業(yè)也要專人陪護,從始至終不斷人。“實在不行了”這句話要到醫(yī)院讓醫(yī)生說。沒脫離危險的盡快脫離危險。 對傷者窒息者看護搶救工作,務必安排得力人員,注意排除干擾,全力搶救,人車錢處處不誤事。歷史經驗值得注意,搶救治療常有奇跡。
• 三、科學救護安全救護,既考慮被救者的安全,也考慮救護者的安全,杜絕次生事故,防止事故衍生。對事故原因不清楚的必須先弄清原因。救護者發(fā)生危險怎么辦一定要有針對性措施有充分把握。
• 四、控制事故、控制事故現場秩序。需要多少人調動多少人。需要多大范圍停工停電及時決策。應急救援現場絕對禁止混亂。參加應急救援行動的人員必須遵守工作紀律,禁止對事故原因事故后果盲目散播!一個事故弄清楚有時需要幾十天!
• 五、采取果斷措施進行必要的限制、禁止,集中力量清理現場修復設備設施,盡快平穩(wěn)恢復生產。對傷者逝者高度重視,盡快理清思路拿出舉措,防止事態(tài)激化擴大。救援清理恢復一系列行動中,要應用多種手段弄清事故發(fā)生的緣由、造成的危害和損失,為后續(xù)的調查處理提供支持,同時也便于接受教訓,實現“四不放過”。
• (“四不放過”——安全生產事故處理上的一個原則,即事故原因調查、主要責任人處理、安全生產的整改措施、對相應人員的教育)
•
• 第四節(jié) 小結
• 第一時間 主要領導 救人第一
• 控制事態(tài) 嚴防擴大 盡快恢復
• 這是本節(jié)的主題詞。事故面前頭腦必須清醒,一要迅速,二要正確。處置方法必須參照預案,依靠骨干,科學嚴謹,內外協(xié)調,迅速上報,從始至終,不能有失誤。人生、事業(yè)難免有失誤,但是關鍵時刻關鍵事項不能有絲毫失誤,否則就會成為終生的悔恨!
結 束 語
我們學習了應急救援管理的理論,學習了安全生產法、突發(fā)事件應對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等一系列法規(guī)、材料。我們已經知道:應急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產必須安全,安全是為了生產。搞好應急救援預案,規(guī)范應急救援管理,安全生產的管理就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對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備案、演練、修訂等重大事項,一定要列入當前的重要議事日程,投入人力,投入財力,在強化應急救援管理的過程中,提高安全生產的總體管理水平。希望和相信本次參訓人員能夠發(fā)揮聰明才智,做出細心而艱苦的努力,為本單位和豐南的安全生產作出新貢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