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祥保
蘇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其歷史的悠久與文化的燦爛,都享譽世界。如何以一部紀錄片的方式來具象地展現(xiàn)她的悠久燦爛,前無古人,也缺少參考,因此,確實不容易做好,甚至也不是容易做到的。在這個意義上來看,28集《蘇州史記》,無愧是新世紀以來,蘇州主要依托本土力量完成的一部影像力作,值得點贊。
說起蘇州,無論是蘇州人,還是外地人,一般都知道蘇州古城已經(jīng)有2500多年的歷史,堪稱獨步。其實,蘇州古城作為具有2500多年的歷史,明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就是說,一個能夠建造不僅具有相當空間規(guī)模,而且具有相當設計水平都城的族群及文化,確實不可能是在一夜之間突然形成的。因此,大型紀錄片《蘇州史記》第一集將視點聚焦于蘇州歷史的“文明曙光”,就非常有見地。在中國文化歷史中,最早能夠代表以蘇州為核心的“吳”字,有甲骨文,也出現(xiàn)在先秦早期經(jīng)典文獻《詩經(jīng)》中;最早也許能夠代表以蘇州人為主的“吳人”,也出現(xiàn)在甲骨文卜辭中。這些情況與在蘇州三山島發(fā)現(xiàn)有1萬多年的人類文明遺址,與蘇州及太湖流域附近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考古發(fā)現(xiàn),都非常契合,也與學術界認為“泰伯奔吳”之前,以蘇州為核心的地域應該有一定社會文化發(fā)展基礎的“先吳”文化存在的觀點可以相互佐證。一句話,《蘇州史記》不局限于長期沿襲以“泰伯奔吳”為歷史起點的做法,比較有根據(jù),因此也比較有意義。正如蘇州籍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考證,在先秦時代就享有盛譽的“吳歈”,發(fā)展為后世的“吳歌”,因此他認為,誕生并傳唱于以蘇州為核心的吳地的諸如《吳趨行》等“吳歌”,其最早出現(xiàn)時間應該不遲于具有3千年歷史的《詩經(jīng)》。以此來看,特別具有“吳儂軟語”特征的蘇州一帶吳語方言,應該也是歷史悠久的,并且這也應該是其能夠更有條件演唱以精雅綺麗、輕柔唯美見長的古老吳歌以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昆曲等的語言語音條件。作為具有檢視歷史功能的影像文本,《蘇州史記》的眼光和其他紀錄片一樣都難以看到遙遠的未來,但是應該盡力投向更為遙遠的過去,因為,這將有利于我們蘇州人不斷更好地走向明天的明天。
《蘇州史記》雖然不是一部嚴格的史書,但是,一般而言,它應該參照中國史書的經(jīng)典書寫方式。在這方面,這部大型紀錄片的選擇是,將參照經(jīng)典歷史書寫方式與當下紀錄片或多或少具有某種專題性的方式進行了比較好的創(chuàng)新結合,因而也就比較好地呈現(xiàn)了蘇州的漫長歷史、浩繁人事和多彩文化。就該紀錄片28集的具體標題來說,比如第一集《文明曙光》、第二集《勾吳崛起》、第三集《勾吳雄風》、第二十七集《走向近代》、第二十八集《蘇州光復》等,基本就是按照歷史時間次序來安排的,就像編年體書寫方式;比如第四集《江東子弟》、第五集《東吳大族》、第七集《范氏高義》、第八集《石湖居士》、第十二集《況鐘治蘇》、第十三集《市民運動》、第十四集《復社風云》、第二十五集《天國遺夢》等,則是以人群和人物為主來進行再現(xiàn)的,就像是紀事本末書寫方式;至于像第六集《詩賦雄州》、第十六集《才子文章》、第十九集《水墨吳門》、第二十集《吳中絕技》、第二十一集《人景壺天》、第二十三集《天下吳醫(yī)》、第二十四集《吳韻清音》等,更多采用專題的方式來呈現(xiàn)燦爛輝煌的蘇州文化的方方面面??傊徊看笮蜌v史題材紀錄片,采用如此多種書寫方式,這對于需要更好地表達一個既有歷史長度、又有文化寬度的蘇州來說,應該是完全可以,也比較恰當?shù)摹?br> 筆者曾經(jīng)在評論今年奧斯卡最佳長紀錄片《辛普森:美國制造》時說過,該片使用了紛繁眾多的各種聲像素材和圖文資料,組織了大量相關人員的訪談拍攝,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極為嚴謹精準的取舍選擇和簡潔巧妙的蒙太奇處理,使紀錄片的主題指向非常明確而令人信服,充分彰顯了導演駕馭浩瀚素材那種“萬取一收”而“得其環(huán)中”的超凡能力。也許《蘇州史記》還沒能達到那種超高水平,但是整體而言,駕馭如此漫長、浩繁和多彩的蘇州歷史文化,即使十年磨一劍也不容易做到很好,而前后歷時4年(且大部分主創(chuàng)人員都并非是專職的)就能完成到如此相對全面且比較精彩的程度,實屬不易,何況其中不少重點內容已經(jīng)被諸如《煙波太湖》《說吳》《回望勾吳》《昆曲六百年》《蘇園六紀》《蘇州水》和《柳亞子》等多個影像文本講述過。如果一定要有什么值得今后進一步提高的話,就是有些內容取舍可以更為廣泛地征詢并吸取較多專家的意見(比如園林),那將更加有利于精益求精。就目前接觸了解而言,廣大蘇州市民,無論是蘇州本地人,還是新蘇州人,都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尤其是很多家長陪兒女觀看以后,大多表示以往對蘇州的歷史文化其實了解非常缺乏,看了《蘇州史記》,長了不少見識,也增加了作為蘇州人的自豪感。他們特別強調,這部紀錄片對于年輕人和中小學生來說,教育意義尤其大,以此作為蘇州中小學生內容豐富而品位較高的鄉(xiāng)土教材,確實非常合格而富有積極影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