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胡錦彪一別后,總想著再見。當時道別只覺著爽氣暢快,現(xiàn)想起來不覺匆忙。與這樣一個真性情的人交往,確實是人生一大快事。
“天高云淡風輕拂,慢吟低唱道逍遙”。當眼光不自覺地被吸引到胡錦彪的紅木小件作品《松下高士》圖時,心下一動。主人家的性情在一雕一刻,起伏落筆之間,淋漓盡致地傳遞出來,引人入思。一位年長的書法家曾表示,書法原不過是一種載體,但是它有時間的厚度,有作者精神的深度。在高科技產(chǎn)品橫行的今天,它不但不會消失,反而更顯得珍貴。胡錦彪的紅木小件與書法作品一樣,它更能夠引起感情共鳴。在當下紅木小件行業(yè)魚目混珠的情況下,唯有精品是能打動人的東西,也能夠從中窺見手藝人的思想。
1983年胡錦彪進入蘇州工藝技校紅木班,主修雕刻技藝,同時輔以繪畫和平面設計等課程。1986年,他以專業(yè)第一名的成績進入蘇州紅木雕刻廠工作,廠里也特別指定了老藝人高云福作為他的指導老師。在紅木小件雕刻的行業(yè),稱左手為“挨千刀”,在紅木雕刻廠最初的工作期間,一個星期去診所三四趟是理所當然的事,但胡錦彪稱這是個“痛并快樂著”的過程。1994年,胡錦彪轉(zhuǎn)到裝修部工作,做古建裝修。在這個過程中,胡錦彪接觸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空間陳設及軟裝置藝術等。俗話說藝高人膽大,即使在上世紀末蘇州工藝陷入低潮時,胡錦彪也能憑借在裝修部積累的經(jīng)驗,辭職和同學一起開設起裝修公司。
先知走下圣殿才能成佛,胡錦彪便是這般。在轉(zhuǎn)行期間,胡錦彪從來沒有真正放下手中的刻刀。只要有時間,有感覺,胡錦彪就會呆在工作室里,靜靜地刻著自己喜歡的東西。他以書畫筆墨入手,一把刻刀如飽蘸墨汁的兼毫筆在硬木上行云流水開來,留下生動的痕跡有如大家筆墨韻味,蘊涵著落筆、走筆、收筆,刻刀的起落間甚至還有飛白的效果。極具個人風格的刀法練就,標志著胡錦彪站在了紅木雕刻行業(yè)的潮頭,他的“非玉雕刻創(chuàng)意工作室”也在姑蘇69閣文化創(chuàng)意園開張。進入胡錦彪的工作室,收理整齊的工作桌,一套茶具,兩三明式靠椅,展櫥里擺放著已完工的作品。胡錦彪的性情瀟灑,想必半生也未許下多少承諾,而謙遜有力的話從他嘴中說出,便是份承擔。眼前的一方工作臺,見證了胡錦彪靈感迸發(fā),雕刻如有神的時候;也看到了他抽一兩支煙,思索片刻,熄燈離去。不論哪一種狀態(tài),胡錦彪都欣然接受。靈感不來,重復無趣,不如放開體味生活,作品自是有的。率性真誠之舉,為著他這門摯愛終生的工藝。
胡錦彪的作品講究意境,講究一氣呵成。他從來就不會事后修改自己的雕刻,此刻就是要保留真真實實的自己,而不完善就留給下次吧。寫至此處,彷佛也進入了胡錦彪的逍遙之境,真想把酒言歡,不待朝夕?! 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