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英喜歡蘇州,不僅因為她是一座古城,最主要的是蘇州的書店多、好書多,而且書價便宜。
當(dāng)年蘇州的書店有三個中心。一是從察院場至飲馬橋一段的護(hù)龍街(今人民路),是舊書肆最集中的地方。再是從察院場至玄妙觀,是新書市場。還有玄妙觀廣場轉(zhuǎn)入牛角浜,是一些小書攤。另外,在護(hù)龍街的東段,東大街、大華路、閭邱坊巷等,也有數(shù)家書店。
阿英住在上海,從上海到蘇州,坐快車只需一小時多一點便可到達(dá)。先找到住宿處,再雇車進(jìn)城。從察院場開始,舊書店一家挨一家,有文學(xué)山房、松石齋、存古齋、來青閣、適存廬、覺民書店、藝蕓閣等等,一直到飲馬橋為止。一上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然后至西園街店,或玄妙觀,略作觀內(nèi)攤頭之訪問。由此折入牛角浜,旋復(fù)回至廟后,雇車入牛東大街,訪來晉閣老店。再折入大華路,大華書店,并其主人家小休,然后則往閭邱坊巷看書。最后乃巡回玄妙觀前之新書肆。 "(阿英《蘇州書市》)
傍晚時分,攜書出城,到旅館稍事休息。然后去上海粥店,買一盆活蝦、一盆菜,晚飯后,回旅館,在燈下翻閱剛買的舊書,如有好書,就一口氣讀完,"讀盡則酣然入夢"。
解放后,阿英長期在北京、天津工作。1976年秋,經(jīng)醫(yī)院檢查診斷患肝癌,已到了晚期。為了便于身體的恢復(fù),8月下旬,經(jīng)子女說服后回到了闊別三十五年的上海。
10月2日,阿英在家屬的陪伴下悄悄來到蘇州。
阿英在建國后一直沒有機(jī)會再到蘇州,但他和古舊書店長期保持著聯(lián)系。1956年,在中央戲劇學(xué)院任教的周貽白回家探親,期間常去蘇州古舊書店。他看到書店收購了一批晚清的《游戲報》、《飛影圖畫報》、《圖畫日報》等文藝報刊,便馬上寫信告訴阿英,阿英立即發(fā)電報買下了這批報刊。
后來,周貽白還把在古舊書店工作的版本學(xué)家江澄波先生介紹給了阿英,兩人自此結(jié)緣。阿英常把自己的圖書目錄寄到蘇州,江澄波在收購舊書時為他留意。江澄波也會把書店新收購的書籍寫信告訴阿英,由他選擇是否需要。這種特殊的購書關(guān)系一直到“文革”開始才被迫中斷。江澄波在整理書信時發(fā)現(xiàn),僅1961年至1965年幾年間,阿英寫給他的購書信就近三十封。
這次回來,首先他想去古舊書店看望江澄波,但此時的江澄波已被下放蘇北了。他又提出去古舊書店看看。當(dāng)時“文革”尚未結(jié)束,古舊書早已成了禁書,嚴(yán)禁出售。阿英無奈地嘆了口氣。
第二天,阿英游覽了拙政園和虎丘。在錢瓔、錢小惠寫的阿英傳記《鏡湖水》中,他們這樣寫道:"到了拙政園,因游客不多,院內(nèi)顯得分外幽靜、典雅,父親幾乎忘了自己是個重病纏身的老人,他的心是那么寧靜,在亭臺廊榭中信步,在小橋池塘畔小憩。他興致勃勃地憶拙政園的興衰史,談柳亞子、范煙橋等老人的往事,久久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中。 "
由于身體的原因,阿英在蘇州逗留了兩天后就回上海了。
來源:姑蘇晚報 ■張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