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益東洞《藥征》
石膏
應用: 1.凡病煩躁者,身熱者,譫語者,及發(fā)狂者,齒痛者,頭痛者,咽痛者,其有煩渴之證也。
2.陶弘景所說石膏發(fā)汗實為無稽之說,用石膏非發(fā)汗之用,是他藥有發(fā)汗之用也,如仲景曰: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這也并不就意味著就可以說小柴胡湯是汗劑
案例: 余嘗治青山侯臣蜂大夫之病,其證平素毒著脊上七椎至十一椎,痛不可忍,發(fā)則胸膈煩悶而渴,甚則冒而不省人事,有年數(shù)矣。
診之脈絕如死狀,但診其胸,微覺有煩悶狀,乃作石膏黃連甘草湯與之。一劑之重三十五錢。
滑石
應用:主治小便不利,旁治渴也
案例: 余嘗治淋家痛不可忍而渴者,用滑石礬甘散,其痛立息
芒硝
功用: 主軟堅也。故能治心下痞堅,心下石硬,小腹急結,結胸,燥屎大便硬,而旁治宿食腹?jié)M,小腹腫痞等
舉例: 柴胡加芒硝湯:小柴胡湯加芒硝,小柴胡可治胸脅苦滿但無攻堅之用,加芒硝則可除滿攻堅
甘草
功用: 主治急迫,治里急,急痛,攣急,而旁治厥冷,煩躁,沖逆等諸般急迫之毒
應用 李東垣:生用則補脾不足,而大瀉心火,炙之則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
人參
功用: 主治心下痞堅,支結也。
旁治不食,嘔吐,喜唾,心痛,腹痛,煩悸
應用: 孫思邈曰:無參則以茯苓代之。此說雖誤,然參不補虛而治心下疾也,亦足以證耳。
觀點: 關于大黃黃連瀉心湯中是否應該加人參的問題:或問曰:吾子言仲景用人參治心下痞硬,而大黃黃連瀉心湯之屬,無有人參,豈亦說乎?曰:有之,何子讀書之粗也?大黃黃連瀉心湯曰:心下痞,按之濡。其于人參,則諸方皆曰:心下痞硬。硬濡二字,斯可以見其異也。
桔梗
功用: 主治濁唾腫膿也,旁治咽喉痛
應用: 腫痛急迫則桔梗湯
濁唾吐膿多則排膿湯
術
功用: 主利水也,故能治小便自利不利。旁治身煩疼,痰飲,失精,眩冒,下利,喜唾。
觀點: 上歷觀此諸方,無論小便之變,其他曰飲,曰痰,曰身煩疼,曰喜吐,曰眩冒,亦皆水病也。
凡小便不利而兼若證者,用術而小便通。
方例: 1.《金匱》水氣?。盒南聢?,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術湯主之
2.桂姜棗草黃辛附湯:是桂枝去芍藥湯與麻附細辛湯的合方
桂枝去芍藥湯:主頭痛發(fā)熱惡風,有汗而腹中無結者
麻黃附子細辛湯:少陰病發(fā)熱
吉益為則:所謂少陰病者,惡寒甚者也。故用附子,附子主惡寒也。依二湯之證推之,心下堅大,而惡寒,發(fā)熱,上逆者,桂姜棗草黃辛附湯主之。主主利水也,是以心下堅大,小便不利者,枳術湯主之。
區(qū)分 《本經(jīng)》中無蒼術白術之分,二者均稱為術。
白術以益氣健脾為主,偏于利水祛濕
蒼術以苦溫燥濕健脾為主,適用于濕濁內阻而偏于實證者
案例:《本事方》許叔微曰:微患飲澼三十年,從左下有聲,脅痛,食減,嘈雜,飲酒半杯即止,數(shù)日必嘔酸水數(shù)升。暑月止右邊有汗,左邊絕無。自揣必有澼囊,如水之有科臼,不盈科不行。但清者可行,而濁者停滯。只以蒼術、麻油、大棗丸服。三月而疾除。
為則:古人則不然,有水聲,吐水,則為水治之。用術附逐其水,其效如神。
白頭翁
功用: 主治熱利下重也
黃連
功用: 主治心中煩悸也。(為則很注重黃連主煩悸的功用)
旁治心下痞,吐下,腹中痛
黃芩
功用: 主治心下痞也
旁治胸脅滿,嘔吐,下利也
方例: 黃芩湯: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芩湯主之。
為則曰:心下痞,腹強急而下利者,此湯主之,其應如響
觀點: 為則:張仲景用黃芩也,治心下痞而已,無有他能。故心下痞而嘔吐下利,則用之即治矣。世醫(yī)不深察,妄以為嘔吐下利之主藥,可悲也夫。
柴胡
功用: 主治胸脅苦滿也
旁治往來寒熱,腹中痛,脅下痞硬
貝母
功用: 主胸膈郁結,痰飲也
觀點: 為則:古人用貝母主治郁結痰飲,旁治咳嗽、乳汁不下也,乃與仲景氏治濁唾腥臭,其歸一也。
細辛
功用: 主治宿飲停水也,故治水氣在心下而咳滿,或上逆,或脅痛
當歸、川芎
觀點 本草以當歸川芎治血,為產(chǎn)后要藥,而仲景治血方中無此二藥者多,而治他證之方中,亦有此二藥,如奔豚湯、當歸羊肉湯、酸棗仁湯類是也。由是觀之,不可概為治血之藥也。
芍藥
功用: 主治結實而拘攣也。
旁治腹痛,頭痛,身體不仁,疼痛,腹?jié)M,咳逆,下利,腫膿。
方例: 為則:小建中湯,《傷寒論》不備其證,是以世醫(yī)不獲方意,以為補劑,故其所施也,竟無效焉。為則按:此方出自芍藥甘草湯,故主治諸病腹拘急而痛者也。
觀點: 朱震亨曰:產(chǎn)后不可用芍藥,以其酸寒伐生發(fā)之氣也。李時珍曰:白芍藥益脾,能于土中瀉水,產(chǎn)后肝血已虛,不可更瀉,故禁之。此子虛烏有也,枳實芍藥散,當歸建中湯皆用于產(chǎn)后也。
艾
觀點: 《名醫(yī)別錄》曰:艾可以灸百病。后人不審其證之可灸與否,一概行之。有灸而發(fā)熱,是毒動也,世醫(yī)以為灸惡,非也。
大凡灸不止一日,乃至五日,七日,以多日為有效矣。
麻黃
功用: 主治喘咳水氣也。
旁治惡風,惡寒,無汗,身疼,骨節(jié)痛,一身黃腫。
地黃
功用: 主治血證及水病也
方例: 八味丸治小便不利
葶藶
功用: 主治水病也
旁治肺癰,結胸。用葶藶之證,浮腫,清涕,咳逆,喘鳴者也。
觀點: 《淮南子》曰:葶藶愈脹,脹是水病也。
方例: 葶藶大棗瀉肺湯、桔梗湯、桔梗白散,同治肺癰,而異其方何也?
用桔梗之證,濁唾腥臭,久久吐膿者也。
大黃
功用: 主通利結毒也。故能治胸滿,腹?jié)M,腹痛及便閉,小便不利。
旁治發(fā)黃,瘀血,腫膿。
附子
功用: 主逐水也,故能治惡寒,身體四肢及骨節(jié)疼通,或沉重,或不仁,或厥冷。
而旁治腹痛,失精,下利
觀點: 夫仲景用附子,以逐水為主,而不拘熱之有無也。
今所謂中風,身體疼痛不仁,而往往附子之證也。
半夏
功用: 主治痰飲,嘔吐也。
旁治心痛,逆滿,咽中痛,咳悸,腹中雷鳴。
嘔者,生姜主之,嘔而有痰者,半夏主之。
觀點: 半夏之毒世以姜汁制之
五味子
功用: 主治咳而冒者也
觀點: 《本草》有五味子收肺補腎之言,原其為說,是由五臟生克而來
栝蔞實
功用: 主治胸痹也,旁治痰飲
方例: 胸痹而胸滿,上氣,喘息,咳唾,則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
胸痹而心下痞硬,則人參湯主之。
葛根
功用: 主治項背強也,旁治喘汗出
方例: 葛根湯證而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也。
葛根芩連湯,其用葛根最多而無項背強急之證,概闕文也。
防己
功用: 主治水也
方例: 木防己湯,人參為君,故治心下痞堅而有水者
防己黃芪湯,茯苓為君,故治四肢聶聶動而水腫者
防己黃芪湯,黃芪為君,故治身重汗出而水腫者
香豉
功用: 主治心中懊儂也。
旁治心中結痛及心中煩而滿也。
澤瀉
功用: 主治小便不利冒眩也
旁治渴
薏苡仁
功用: 主治浮腫也
薤白
功用: 主治心胸痛,而喘息咳唾也
旁治背痛,心中痞
干姜
功用: 主治結滯水毒也
旁治嘔吐,咳,下利,厥冷,煩躁,腹痛,胸痛,腰痛
杏仁
功用: 主治胸間停水也。故治喘咳,而旁治短氣,結胸,心痛,,形體浮腫
經(jīng)驗: 杏仁,麻黃同治喘,胸滿不用麻黃,身疼不用杏仁
大棗
功用: 主治攣引強急也
旁治咳嗽,奔豚,身疼,脅痛,腹中痛
觀點: 十棗湯,大棗為君,而治攣引強急,豈以為養(yǎng)哉。(不贊成大棗保胃氣的說法)
橘皮
功用: 主治呃逆也。旁治胸痹,停飲
吳茱萸
功用: 主治嘔而胸滿也
瓜蒂
功用: 主治胸中有毒,欲吐而不吐也
桂枝
功用: 主治沖逆也
旁治奔豚,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身痛
厚樸
功用: 主治胸腹脹滿也
旁治腹痛
枳實
功用: 主治結實之毒也
旁治胸滿,胸痹,腹?jié)M,腹痛
梔子
功用: 主治心煩
旁治發(fā)黃
酸棗仁
功用: 主治胸膈煩躁,不能眠也
觀點 時珍曰:熟用不得眠,生用好眠。誤矣。眠與不眠非生熟之所為也。見煩躁難眠而用之。
茯苓
功用: 主治悸及肉瞤筋惕也
旁治小便不利,頭眩,煩躁
觀點: 人參、茯苓、黃連,其功大同而小異
豬苓
功用: 主治渴而小便不利也
龍骨
功用: 主治臍下悸動也
旁治煩、驚、失精
牡蠣
功用: 主治胸腹之動也
旁治驚狂,煩躁
觀點: 牡蠣、黃連、龍骨同治煩躁,而各有所主治也。膻中,黃連所主也;臍下,龍骨所主也;而部位不定,胸腹煩躁者,牡蠣所主也。
張步桃《傷寒論》藥物篇
大棗:
1. 麻黃湯不用大棗,因為其作用部位在呼吸系統(tǒng)而非消化系統(tǒng)
2. 他用十棗湯治療肝硬化腹水效果不太好,常以逍遙劑搭配活血化瘀與軟堅散結方
3. 葶藶子瀉肺水的作用較為峻烈,以大棗緩和之
大黃:
1. 大黃和何首烏同屬蓼科植物,何首烏用多了也有明顯的瀉下作用
2. 臨床上見到便秘的患者,他不會馬上用大黃,先用行氣推動的藥例如木香,大腹皮,烏藥等,或是增液湯,大黃用多了反而會導致便秘
3. 見到部分失眠,甘麥大棗湯加鉤藤是很好用的(當辨證)
五味子:
1. 小青龍湯怎么用?治療寒飲之喘,加厚樸杏仁前胡款冬花都可以輔助治療,見到鼻流清涕,稀稀漉漉也可以用,若鼻涕黃稠仍用之就是火上澆油了。
升麻:
1. 升麻的升提作用很強
2. 麻黃生麻湯治療上熱下寒,什么是上熱下寒呢?上面喉嚨腫痛,結果下面拉肚子;上寒下熱也是有的,比如冬天上面硬是要戴圍巾,但是晚上睡覺腳卻要露在外面
3. 臨床上有偏左或是偏右的熱汗出,雖然中醫(yī)有講“左血右氣”,但是很可能是做過手術或其它一些情況損害了部分的臟腑經(jīng)絡
天門冬:
1. 含大量淀粉,蔗糖,所以是強壯劑
2. 天王補心丹中二冬二地三參比較滋膩,有的人脾胃比較差,吃了不消化,會腹脹,有時候甚至會拉肚子,這個時候配伍一些行氣的藥可能會好一些
巴豆:
1. 巴豆是熱性,中毒可以冰水,綠豆湯解毒
2. 巴豆是毒不死小鼠的,反而越來越肥,所以民間稱巴豆為肥鼠豆,所以有時候用小白鼠做實驗不一定是符合人體的
文蛤:
1. 《金匱》中文蛤散為小青龍湯變方,《傷寒論》中文蛤散只有一味藥
2. 凡海底的植物、動物、礦物都多屬咸寒之味,大多都具有解熱的作用
虻蟲,水蛭:
1. 柴龍牡有一定的化瘀效果(有大黃)
2. 《內經(jīng)》:有故無損,亦無損也。有邪在內則藥先攻邪而不傷正
3. 桂枝茯苓丸是相當平妥的活血化瘀方(雖說平妥,但畢竟為藥,也不得亂用,比如束永康師兄總結的一下部分幾點:
瘦人慎用桂枝茯苓丸,可以根據(jù)情況考慮加黃芪
桂枝茯苓丸治痘痘要考慮加上大黃土茯苓牛膝引火下行,否則可能更加容易生痘上火
桂枝茯苓丸慎用于血管痙攣的患者,加上黃芪可以抵消部分此”副作用”)
代赭石:
1. 臨床上常用旋覆代赭石湯治療打嗝(針刺內關治療打嗝咳嗽效果也不錯)
半夏:
1. 半夏長于治痰,包括脾胃所生之痰亦可用半夏瀉心湯來解決
2. 見到人早上刷牙就想嘔,也可以用半夏劑,例如小柴胡湯
甘草:
1. 甘令人滿,中滿忌之
2. 甘草配伍茯苓白術就不那么令人滿
3. 四逆湯的強心作用是很好的
生地黃:
1. 富含鐵,所以說它有補血的作用
2. 停經(jīng)癥候群,更年期癥候群,可以用炙甘草唐合加味逍遙散,心悸嚴重者加柏子仁,出現(xiàn)潮紅烘熱感可以加鱉甲地骨皮
生姜、干姜:
1. 糖尿病患者后期出現(xiàn)脫疽的現(xiàn)象
2. 一個脫疽病人,無糖尿病,以當歸四逆湯加牛膝引藥下行,加丹參活血化瘀,加薏苡仁去痹,三十六帖愈
3. 經(jīng)驗:干姜粉+石膏可以加快組織愈合(干姜可修復末梢血管)
4. 紅腫熱痛可以涂三黃粉
5. 柏葉湯:側柏葉,艾葉,干姜,馬通汁,對末梢血管同樣具有修復作用
6. 咽喉腫痛的患者應該少吃姜
白術:
1. 白術可以吸收身體各組織部分的水分,比如吸收呼吸道黏膜水分的苓桂術甘湯
2. 白術在婦人常見的帶下病常用來燥濕止帶
3. 黃柏是很好的天然抗生素
4. 紅花,人參,肉桂一般單煎
白頭翁:
1. 治療熱痢下重,肛門重墜則加檳榔木香,增加推動之力
2. 關于產(chǎn)后癥狀的虛實:張子和:當以活血化瘀以去惡露;朱丹溪:當以虛癥為治
石膏:
1. 石膏當打碎包煎,直接吞服會導致心下不適
2. 男性患者高熱可見囊縮之癥
3. 水腦癥:清震湯(升麻、蒼術、干葛、甘草、鮮荷葉),見昏迷之腦膜炎,作者常以柴龍牡與此方合用
4. 作者常用麻杏甘石湯加魚腥草冬瓜子以加強方之力
5. 虹彩炎:竹葉石膏湯合小柴胡湯加木賊草、茺蔚子、菊花、川芎。木賊草對于眼睛癢,過敏的療效相當神奇
6. 臨床上治療急性紅腫熱痛期痛風:白虎加桂枝湯,搭配四妙散或桂枝芍藥知母湯效果更佳理想
竹葉:
1. “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迸R床上見到高熱患者若手足越冷而且冷的時間越長,后面發(fā)燒就越厲害,而且發(fā)燒時間也就越長。
2. 錢乙的導赤散(竹葉、生地、木通、甘草):導赤,小便短赤,甚至有刺痛灼熱感,小腹微脹。感冒之后小便這個感覺就較為明顯。竹葉清上焦熱,木通利尿,生地滋陰補水。若仍覺得瀉火之力不足,加黃連,名為“瀉心導赤散”。
3. 《醫(yī)宗金鑒》竹葉黃芪湯:竹葉石膏湯+四物湯+黃芪+黃芩,對于血虛氣虛的病人有降血糖的作用
4. 古法治療結膜炎,角膜炎,用新鮮的竹葉煮水熏蒸眼睛,加上桑葉效果更好
吳茱萸:
1. 吳茱萸湯治療頭痛(寒痛日久)可加祛風寒且上行之藥,如川芎,荊芥。藁本治療頭痛也是一味好藥,不過水煎劑味道很大
2. 秦艽鉤藤能安定情緒,抗痙攣
3. 案例:一個患者冬天逆著強風抽煙,結果開始呃逆,作者沒有用旋復代赭湯,因為此為寒氣之為病,因為吳茱萸湯也有降逆之用(治療吐利手足逆冷),所以作者用吳茱萸湯合芍藥甘草湯,一劑效。
杏仁:
1. 為什么講杏仁有毒?有少量氫氰酸的成分
2. 可以擴張氣管降逆止咳
3. 杏仁與桃仁同屬薔薇科,但杏仁作用在肺而桃仁在大腸
4. 臨床上治療很多呼吸系統(tǒng)有問題的病人,都可以見到腸胃的問題比如便秘,肺與大腸相表里嘛,臨床上用清燥救肺湯有時候能緩解便秘也就是這道理
5. 防風通圣與大柴胡合方通大便
淡豆豉:《肘后方》蔥豉湯:解表
貝母:
1. 與白果合用清痰治肺
2. 與天冬,麥冬,百合同科,都有養(yǎng)肺化痰之用
3.多尿多咳都可以用白果收澀(傅青主善用白果收澀止帶)
4.貝母中的皂素可以溶解痰核,不僅可以化痰,對于一些淋巴疾病也很好用
赤小豆:
1. 赤小豆當歸散:近血
2. 黃土湯:遠血
3. 黑豆有利水的作用
知母:
知母泡在水里滑膩膩的,所以說它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阿膠:
1. 《傷寒論》中用到阿膠的三個方:豬苓湯、炙甘草湯、黃連阿膠湯
2. 阿膠+雞血藤,治療血虛
厚樸:
1. 謝貴雄總結治療三種不同證型的氣喘證:
腎虛型:六味地黃丸
脾虛型:參苓白術散
脾腎兩虛:四君子湯+五味子+補骨脂
2. 傷暑用才用香薷飲,想吐吐不出,想拉拉不出的感覺
苦酒:好醋,苦酒湯治療咽喉腫痛說不出話來
桔梗:
1. 肝膽病黃疸,常用茵陳五苓散
2. 《傷寒》桔梗湯=《金匱》甘桔湯
3. 張元素治療咽痛特別推崇牛蒡子荊芥二味藥
4. 桔??频纳硡櫡勿B(yǎng)陰
柴胡:
1. 并不是每個人吃了大柴胡都要拉肚子,每個人對于大黃的敏感程度不同
2. 七味白術散(錢乙):四君子湯+葛根藿香木香(脾胃津虛內熱)
烏梅:治療久痢
秦皮:
1. 秦皮有斷下之功,止瀉的效果很不錯
2. 滯下可加木香檳榔
茵陳:
1. 茵陳+白茅根(降肝指數(shù))
2. 乳房分泌問題或有腫塊單用一味蒲公英
3. 回乳退乳可用炒大麥芽
栝蔞實(根):
1. 稍有抗AIDS作用
2. 天花粉可治療口渴并降血糖
茯苓,豬苓:
1. 兩者算不上是真正的利尿劑,像木通澤瀉車前才是,它倆的作用是淡滲,先上行再下行,所以說它們對于小便有一個雙向調節(jié)作用,像腎氣丸也是有一個雙向調節(jié)作用
2. 龜苓膏有潤腸通便的效果
3. 五苓散濕盛熱輕,豬苓湯濕熱并盛
商陸:作用強烈的瀉下劑
旋覆花:痞硬和痞鞭的意思是不一樣的,這個鞭是革字旁,按上去有點像皮革的感覺
梓白皮: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中的梓白皮可以桑根白皮替代,桑根白皮有解熱泄肺的作用,也有醫(yī)家提出可以用茵陳蒿來取代梓白皮
梔子:
1. 肝膽有問題時,第一個性狀通常會瘙癢,然后排出灰白色糞便,小便顏色加重
2. 黃水茄:利水消腫止痛
3. 茜草科的植物多有涼血的作用
4. 越鞠丸中的香附可以通行十二經(jīng)脈奇經(jīng)八脈氣分
白通草:
1. 白通草是五加科植物,在《傷寒論》出現(xiàn)在當歸四逆湯中,有利尿通竅的作用
2. “仲景的調味功夫一流,應該很會做菜了?!?/span>
連翹:臨床上治療一些證型的皮膚病用麻杏甘石湯合玉女煎,再加上連翹,桑白皮,荊芥,牡丹皮這一類的藥。牡丹皮可瀉血中伏火,有清熱化瘀之用。
麥冬:麥冬清肺,五味子斂肺。一清一斂就是生脈飲
黃芩:
1. 《金匱》中的安胎方:白術散;當歸芍藥散
2. 逆經(jīng):經(jīng)期來時頭痛,嘔吐,胸脹,甚至必衄,吐血
黃連:
1. 黃連阿膠湯:少陰病的瀉心湯
2. 黃連絕不是瀉心湯
滑石:
1. 徐之材的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十劑
1.宣可決壅
仲景先生的梔子豉湯、瓜蒂散,當胸膈積水痰飲或胸口緊悶造成不通,就可用這二個方劑催吐。
2.通可行滯
由于水份囤積身體某部位,導致泌尿系統(tǒng)小便不利,或痰飲導致身體組織異常,仲景先生用五苓散、十棗湯通利。尤以十棗湯內有大戟、甘遂屬大戟科,而芫花則屬瑞香料,含有強烈生物堿,屬峻烈之品,而以利尿法使腹水消退,達到通可行滯的療法。
3.補可扶弱
我們身體因正虛而受外邪致病,因致病而體更虛弱,如心臟虛弱、低血壓導致畏寒肢冷、腦部缺氧或脾胃虛寒、脾失健運,仲景先生就用四逆輩的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理中湯或小建中湯等滋補方劑治療。
4.瀉可去閉
閉與滯相較而言,閉較滯為嚴重。瀉可去閉,仲景的代表方有陷胸湯、承氣湯、抵當湯系列,因為這些方都有大黃制劑。一般宿食、宿便因發(fā)酵,使大腸蠕動不良,有時到發(fā)高燒不退,藉大黃生物堿可清宿食宿便。在陽明病可以找到“拈衣摸床,神昏譫語”癥狀,與現(xiàn)代的腦膜炎癥狀相同,都是高燒引起,用瀉法可治危急重癥。
5.輕可去實
這“實”是指八綱辨證的“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的實,實就是實證。邪氣實,如風邪、寒邪導致實證,用葛根湯、麻黃湯等,內有麻黃,麻黃與木賊同樣,都是輕劑,輕劑通常有發(fā)散作用,達到去實效果。
6.重可鎮(zhèn)怯
所有礦石介殼類藥材都有鎮(zhèn)靜作用,仲景的代表方如旋覆代赭石湯,就是藉代赭石的重達到鎮(zhèn)逆、降逆,如氣逆惡心、食道逆流,用本方效果就很好。依我臨床經(jīng)驗,服本方,我會交代患者大小便如出現(xiàn)紅色,是因代赭石是紅色的,不用擔心。又如腦內壓、腦血管病變、中風或腦異常放電造成癲癇,用柴胡龍骨牡蠣湯,龍牡就可達到重鎮(zhèn)效果。
7.滑可去著
“著”是指病邪附著在人體某一部位,如腸胃消化系統(tǒng)障礙,大便已從腸管直腸到肛門,但就無法排出,只差臨門一腳。仲景方的代表就是豬膽汁方、蜜煎導方、土瓜根方,都是“去著”方。另外,我認為豬苓湯的滑石、阿膠均可潤滑,所以豬苓湯加車前子、冬葵子,也可去著去結石。
8.濇可固脫
“脫”是因虛而脫,如不停流汗導致亡陽,即陽氣衰竭而死。又如脫肛,由氣虛引起下利便膿血。仲景方如赤石脂余禹糧湯、旋覆代赭石湯、桃花湯,都有收濇作用。臨床上,我還選用五倍子、蓮蕊須治脫肛,效果不錯。
9.燥可去濕
傷寒之邪,得濕而不行,濕的特性是趨下、黏膩,使人全身困重,甚至不良于行。仲景代表方是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赤小豆就是很好的利濕藥。臨床上,我會加薏仁、白術,因為薏仁可宣痹止痛,去濕除濕,如此因濕而痹而痛的癥狀就可減輕,白術也因除濕燥濕,使脾胃腸管水份減少,就可達到健運脾胃的效果。
10.濕可潤燥
脾是喜燥而惡濕,肺是喜潤而惡燥,因此主呼吸系統(tǒng)的肺,一旦過于干燥缺乏水份就會乾咳,甚至咳 血。仲景的代表方,就是麥門冬湯、黃連阿膠湯、清燥救肺湯。阿膠可以滋陰養(yǎng)陰,達到潤燥的目的。
藁本,白芷,天冬:古代美容方
葛根:
治療不自主眨眼(看作一種肌肉緊張性痙攣)的患者,葛根+木賊草,茺蔚子,鉤藤,秦艽
葶藶子:
1. 泄肺水
2. 己椒藶黃丸:治療腸間有水氣的痰飲
澤瀉:
1. 澤瀉利水帶走鉀離子,常用會造成缺鉀性水腫,形成腎功能損害
2. 八味地黃丸:尺脈旺者用知母,尺脈弱者用桂附
薤白:
1. 四逆散加減法中,加薤白治療里急后重
2. 腹痛肛門下墜厲害可加木香檳榔大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