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七律《馬嵬》讀記
(小河西)
馬嵬二首其一
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
馬嵬二首其二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馬嵬(wéi)即馬嵬坡?!?/span>元和郡縣圖志》:“(京兆府)興平縣東至府九十里。”“馬嵬故城在縣西北二十三里。”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十五載七月亂軍攻破潼關后,玄宗逃亡。七月十五日馬嵬驛發(fā)生兵變。史稱馬嵬事變。此組詩即詠嘆馬嵬事變。
先簡單說下“其一”。
上聯(lián):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
冀馬:冀州所產(chǎn)之馬,亦泛指馬。《左傳》:“冀之北土,馬之所生。”《哀江南賦》(北周-庾信):“俄而梯動亂舞,冀馬云屯。”
燕犀(xī):燕地犀甲;借指披甲的北兵?!稙樨戧柡钆c太尉王僧辯書》(南朝陳-徐陵):“躍冀馬者千群,披燕犀者萬隊。”《從軍行》(唐-虞世南):“冀馬樓蘭將,燕犀上谷兵。”
動地來:《飲馬長城窟行》(唐-王翰):“遙聞鼙(pí)鼓動地來,傳道單于夜猶戰(zhàn)。”《長恨歌》(唐-白居易):“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大意:因安史亂兵驚天動地而來,唐明皇不得不“自埋紅粉”楊貴妃于馬嵬驛。
下聯(lián):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
玉輦:天子所乘之車?!都镔x》(晉-潘岳):“天子乃御玉輦,蔭華蓋。”《洛陽長句》(唐-杜牧):“連昌繡嶺行宮在,玉輦何時父老迎?”
大意:明皇如果早知道沉迷女色能傾國,怎么會來到馬嵬驛這個地方?
“其一”主旨是說明皇覺悟太晚,沉迷女色而誤國。以下說“其二”。
首聯(lián):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聞:空聞?!毒椛綇R》(唐-宋之問):“徒聞滄海變,不見白云歸。”
更九州:還有九州?!妒酚?/span>-孟子荀卿列傳》:(鄒衍)“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shù)。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此詩原注:“鄒衍云:'九州之外,復有九州。’”
未卜:沒有卜占。引申為不知,難料?!抖ㄇ槠罚ㄌ?/span>-喬知之):“共君結新婚,歲寒心未卜。”《將之澤潞留別王郎中》(唐-李端):“事成應未卜,身賤又無機。”
大意:徒聞海外還有九州,聽說楊貴妃在海外仙山上說到與君王“密相誓心,愿世世為夫婦”的話。有沒有來生或來生能否為夫婦還很難說,但此生緣分已盡人神已隔卻是分明的。(這里“徒聞”的就是《長恨歌》中的“忽聞海上有仙山”的故事。)
背景材料:《長恨歌傳》(唐-陳鴻):“方士…,見最高仙山,上多樓闕,…窺其門,署曰“玉妃大真院”。 …(玉妃)揖方士,…問天寶十四載已還事。…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曰:“昔天寶十年,侍輦避暑驪山宮。秋七月,牽??椗嘁娭Γ厝孙L俗,是夜張錦繡,陳飲食,樹瓜華,焚香于庭,號為乞巧。宮掖間尤尚之。時夜殆半,休侍衛(wèi)于東西廂,獨侍上。上憑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為夫婦。言畢,執(zhí)手各嗚咽。此獨君王知之耳。”
《長恨歌》(唐-白居易):“臨邛方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頷聯(lián):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虎旅:虎賁氏與旅賁氏的并稱。兩者均掌王之警衛(wèi)。后因以“虎旅”為衛(wèi)士之稱。《周禮》:“虎賁氏掌先后王而趨于卒伍。…旅賁氏掌執(zhí)戈盾,夾王車而趨?!薄段骶┵x》(漢-西京賦):“陳虎旅于于飛廉。”
宵柝(tuò):又名金柝,巡夜的梆聲?!稘h舊儀》(東漢-衛(wèi)宏):“晝漏盡,夜漏起,城門擊刁斗,周廬擊木柝。”《木蘭辭》(南北朝):“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夜到潤州》(唐-孫逖):“城郭傳金柝,閭閻閉綠州。”
雞人:皇宮中報時的衛(wèi)士。漢代制度,宮中不得畜雞,衛(wèi)士候于朱雀門外,傳雞唱。
曉籌:拂曉的更籌?;I:計時的用具?!逗唾Z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唐-王維):“絳幘(jiàng-zé)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
大意:再沒有聽到報時的“雞人”來報時,還以為禁軍傳來的是報時的聲音。(一層:渴望重享“雞人報曉籌”;二層:逃難時才有“虎旅傳宵柝”。三層:沒想到“虎旅傳宵柝”時兵變了。)
頸聯(lián):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六軍:指天子所統(tǒng)領的軍隊;這里或指唐之禁軍?!吨芏Y-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左傳-襄公十四年》:“周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新唐書-百官志》:“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號六軍。”
駐馬:駐軍;停馬不走?!峨]頭吟》(唐-王維):“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長恨歌》(唐-白居易):“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牽牛:牽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織女故事。
大意:那一天所有的禁軍都“駐馬”嘩變。想當初七夕之夜還笑牛郎織女難得見面。(“此日”指貴妃賜死之日。“當時”指七夕相約之時。當然這個“相約”是《長恨歌傳》或《長恨歌》里說的。)
尾聯(lián):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四紀:四十八年。歲星(木星)繞太陽一周約需十二年,故古稱十二年為一紀。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約為四紀?!秶Z-晉語》:“文公在狄十二年,狐偃曰:'蓄力一紀,可以遠矣。’”《文心雕龍-神思》(南朝梁-劉勰):“張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練《都》以一紀。”
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后生活幸福?!?/span>河中之水歌》(梁-蕭衍):“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作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
大意:為什么當了四十多年的天子,還不如嫁到盧家的莫愁女那樣可以夫婦相守。
此詩首聯(lián)實際從白居易的《長恨歌》或陳鴻的《長恨歌傳》中的故事說起。說徒聞楊貴妃在海外仙山上說到曾與君王“夜半無人私語”說的話,但此生緣分已盡卻是改變不了的事。這已經(jīng)是在對比。海外傳聞與楊妃已死的對比。頷聯(lián)上句說馬嵬驛事變中“虎旅”嘩變,下句說宮廷生活中的雞人報曉。頸聯(lián)上句說馬嵬驛“六軍駐馬”逼死貴妃,下句說當年七夕的海誓山盟。到尾聯(lián)又把四紀為君不能保一夫人與民間夫婦白頭偕老拿來對比。全詩四聯(lián)都是強烈的對比。如果說本組詩的“其一”主要是諷唐明皇因沉迷紅粉而傾國的話,“其二”諷其既使在“傾國”之后仍然執(zhí)迷不悟。全詩亦諷亦慨,情味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