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與得的命題,很有哲學(xué)的味道。舍得,先有舍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舍是得的基礎(chǔ),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蓮因舍棄牡丹 的雍容而圣潔,虹因舍棄磐石的永恒而炫彩,山因舍棄水的靈動而偉岸。在巴勒斯坦有兩個水源相同的湖,加里勒亞湖清澈潔凈,四周一片生機(jī)勃勃,而死海,卻了 無生氣,湖邊也是寸草不生,一片荒涼,他們的不同之處是前者既接受也付出,而后者在接受之后,只保留,不懂得舍卻原來的水。讓水流動,方得一池清澈,這是 流水不腐的道理。 舍,而后得,是自然的辯證法,也是生活的辨證法,舍得之妙,妙在這是一門生活的藝術(shù)。生活充滿了舍與得的選擇,取舍往往 亂人心菲難以抉擇,我們也在選擇中逐漸成熟。做學(xué)問要有取舍,做生意要有取舍,愛情要有取舍,實現(xiàn)人生價值更要有取舍……正如孟子所說:“魚,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王昭君舍棄了錦衣玉食,得到了一時太平與后世贊美;李白舍棄了富貴,而留住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骨……舍與得之間蘊(yùn)藏著不同的機(jī) 會,真正有智慧的人就能夠“舍”,而有時不“舍”便會“失”,即使有得,也是得不償失。
一直認(rèn)為“舍”意味著難過,有些東西,于他人看也 許并不算什么,可是自己卻不舍得舍棄,一篇未發(fā)表的文稿,一段未果的情感……都被藏在記憶深處,無法舍去,又總想挽回。其實,細(xì)細(xì)想來,不是不能舍棄,而 是內(nèi)心不想舍棄,總想挽回過去的東西,總想追求兩全其美……舍與得,本身就是一種矛盾。世界瞬息萬變,浮光掠影,誰能保證一項事物可以長握于手,長記于 心?那曾經(jīng)的心中珍寶被迫拋棄,失落、懊喪也無濟(jì)于事;將要失去的,總有一天會失去,死死地攥在手中,也不過是妄執(zhí),投入再多的希望與企盼,也只能徒增傷 悲,不如放棄,不如忘記。 然,“舍”也是一種美,舍棄是一種讓步,但讓步?jīng)Q不是退步,讓一步,就避其鋒芒,然后養(yǎng)精蓄銳,再向前沖刺;舍 棄是量力而行,明知道得不到的東西,何必苦苦相爭,明知道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撐到底;不以得喜,不以舍悲,只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管它花開花落,云卷 云舒。外在的舍棄會讓你接受教訓(xùn),內(nèi)心的舍棄會讓你得到解脫。舍棄并不意味放棄,而在于將來更高層次的獲得。參悟“舍”與“得”,是一種心境,更是一種智 慧。
在佛教中,舍即是得,得即是舍;道教中,舍是無為,得是有為;儒家曰,舍惡以得仁,舍欲以得圣;而在今人的眼里,舍是付出,是投入,得是收獲,是回報。舍得是一種大智慧:孰舍孰得,是大智慧者,在洞悉了大勢所趨后的智慧抉擇。
豁 達(dá)的人懂得超脫,智慧的人懂得舍與得。人生不只是追求,還有舍棄;年輕時,不僅僅要學(xué)會得到時的謙遜,還有舍棄時的達(dá)觀。只有品嘗了酸咸苦辣之后,我們才 懂得人生的甘甜;只有經(jīng)歷了風(fēng)風(fēng)雨雨之后,我們才會迎來人生的彩虹。“得”的快樂往往與“舍”的痛苦相隨,成功的選擇來源于明智的舍棄,舍棄之花永遠(yuǎn)綻放 著理智的美麗。懂得舍棄與失去,人生才會更加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