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必看: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著您:《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選題
作者:方長榮
(新版《水滸傳》中的宣贊)
水泊梁山有位英雄,武藝相當高強而且極有指揮能力,其軍事謀略和造旨也較為突出,他的話連當時的朝廷太師蔡京都聽得進,按理說其前途不可估量。
可就是這樣一位杰出的奇才幾乎是霉運相伴一生,他武藝高強卻屢屢戰(zhàn)敗被捉,弄得在圈內(nèi)的名聲尷尬難敘,好不容易打了場露臉的戰(zhàn),被王爺看重招為郡馬爺,那曉得卻因長相過于磕磣,要強的郡主哪能接受,終因不敢面視而自殺身亡。
雖然無過沒被追責,但人生最怕的“雪藏”就此降臨,當然,美好前程也是就此打住,這個倒霉的好漢就是“丑郡馬”宣贊。
(電影版宣贊)
(一)關于“丑郡馬”的綽號
關于宣贊的出身《水滸傳》描寫不多,只交代其長相怪異,丑難視人,又說其武藝高強,一把鋼刀玩的那是如火純清難遇敵手,除此之外還善玩陰招“連環(huán)箭”,憑此絕技常常是十拿九穩(wěn)擺平對手。
作者如此描述無非是想應承那句“人不可貌相”的俗語,其實宣贊的出身并不干凈,也許是磕磣的長相不受待見,破罐子破摔的緣故,干起了令人不齒的盜匪生涯。又可能是感覺這個行當不是個非久的買賣,便花錢托關系投靠了王爺,雖然弄了個芝麻官但總算是官家飯,由此可見其能耐絕非一般盜匪而具。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是每個上進人都有的想法,宣贊當然不會欠缺,話說這王爺有個如花似玉的姑娘,竟讓宣贊垂涎三尺,不過,他不敢造次,則是一廂情愿的單相思。
(郡主)
終于有一天得以暴露,而且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那是大宋番屬國的一員大將跑到王爺府來逼親,仗著自己有兩下子說話張狂的很,還不時的擺弄手中的兵器,那宣贊本就心急難按,自己暗戀的美女豈能讓你南蠻虜去,不等王爺發(fā)口就動起手來,說是切磋武藝,其實是比武爭親。
兩人大戰(zhàn)數(shù)個回合難分勝負,最后宣贊使出獨門絕技“連環(huán)箭”給打落馬下,番將羞愧難當跑的無影無蹤,當然,宣贊受到了隆重表彰而且升了官銜。
事情到此本該不會節(jié)外生枝,可這個王爺偏偏中了邪,不曉得發(fā)哪門子羊角風,竟然把女兒嫁給他,究竟什么原因?書中可謂是交代不清。
筆者愚見不外乎幾種,宣贊的要挾或者軟磨硬泡,再不是王爺有求于宣贊,或者有啥把柄被宣贊拿著,不然,萬不會把女兒嫁給他。
無論什么原因反正宣贊如愿以償成為郡馬爺,可能是眾氣難平,送他個綽號“丑郡馬”,他自己倒是不在乎,可把郡主氣個半死,堂堂的金枝玉葉竟嫁給這等貨色,氣血攻心一時想不開竟然以死相抵,宣贊是白喜一場。
郡主死后才引起王爺?shù)脑骱藓秃蠡?,也沒理由找宣贊的麻煩,全都是自己惹的禍,心里十分憋屈,又不能過于明顯,否則,名譽受損的定是他。出這口氣的辦法就是雪藏他,讓他掛個閑職,一輩子不得翻身耗死他,就這樣宣贊默默無聞渡過數(shù)年。
其實,宣贊極有城府,能忍辱負重只是暫時的收斂,他要借著郡馬爺?shù)拿^出人頭地,則是時機不熟,他堅信有出頭的那天。
(二)出頭并非走運
水泊梁山的宋江領兵攻打大名府,太師蔡京慌忙召開緊急會議,商議出兵救援,宣贊認為出頭之日來臨,當即提出老朋友當時擔任蒲東巡檢的關勝,可以領兵披掛上陣,而且自己愿意同進。建議得到蔡京的認可,關勝被任命為前線總指揮,同時,宣贊被任命為副總指揮,兩人躊躇滿志領兵前去征討梁山。
那宋江正在攻打大名府,聞聽朝廷派兵攻打梁山,趕緊回師梁山,半路上碰到宣贊,雙方安營扎寨,接著開戰(zhàn)。
宣贊根本不把這些山林賊寇放在眼里,挺馬立刀上前叫陣,梁山出馬的是小李廣花榮,那曉得這個花榮也是玩箭高手,話沒兩句抬手就是三箭,宣贊躲過兩箭,第三箭還是射中后背護心境,嚇得他立即打馬回營不敢戀戰(zhàn)。
真是出師不利,活該倒霉,總指揮關勝竟中了埋伏被梁山活捉,宣贊跑去接應,結果也被活捉,結果是剿匪不成反成叛匪。
入伙梁山后,宣贊雖立功不少,但霉頭也頗多,難逃被捉笑命。攻打凌州時,又犯老毛病,急功求成冒然進軍,結果功沒立成反被守將生擒臉面皆失,得虧在押解途中碰到李逵等人才被救出,否則,什么個結局都難以預料。
梁山攻打東昌府時,宣贊又是自告奮勇上馬戰(zhàn)敵,這回又遇到強手,迎戰(zhàn)的是“沒羽箭”張清,這人硬功夫不行,卻有一手飛石絕技,還沒等他使出連環(huán)箭呢,就被對方的怪石擊傷臉部并跌落馬下,要不是眾將搶的快,肯定是血灑疆場。
宣贊最后一戰(zhàn)極為悲壯,可謂是轟轟烈烈,讓那些譏笑他的人為之動容、心存愧意。這一仗就是征討方臘時在蘇州的飲馬橋之戰(zhàn)。
宣贊領兵在該處遇到方臘的守將,人稱“飛豹將軍”郭世廣的頑強抵抗,兩人從橋上打到橋下,戰(zhàn)的是天昏地暗卻不能前進半步,急的宣贊使出看家本領才打傷對方,未料到自己也負傷。
可是郭世廣沒有半點退意,望著自己的兄弟難以沖過,這時的宣贊已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抱定同歸于盡之心,兩人誰也不放過誰,帶傷死磕又戰(zhàn)幾十回合,終于同歸于盡掃清障礙,全軍將士無不動容。
勝利后朝廷為表彰他視死如歸的戰(zhàn)功,追封他為“義節(jié)郎”,這個名譽可是梁山的唯一,可見其跡之煌,都說他是“霉運將軍”想不到臨死時以其壯一洗恥辱,給后人們留下形象之輝。
【作者簡介】方長榮,南京人,江蘇散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