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雪麗
《紅樓夢》里,三春吧,挺沒存在感,賈母呢,對外來的親戚,都比對她們有關(guān)注度,三春同進同出,挺小透明的,賈母寵黛玉寵寶琴,王夫人寵愛寶釵,倒是三春,沒什么人特別的關(guān)愛,她們也都習(xí)慣,湘云打小常在賈府,后來就是黛玉,后來就是寶釵,反正,外來的姑娘都是優(yōu)秀的,可人疼的。
不要以為,三春真沒感覺,其實她們也有些失落,她們長在賈母身邊,最依賴的是賈母,探春迎春庶出,跟了祖母,那當(dāng)然比嫡母好,惜春是寧府的小姐,可父親修道,母親沒了,兄嫂不理,她那當(dāng)然能依賴的是賈母,可惜,賈母先寵湘云,后愛黛玉。
迎春吐槽的是湘云,話多,睡在那里,自己說一陣笑一陣,話太多,其實是暗示,湘云不淑女,千金小姐可講究貞靜。而探春呢,對于黛玉的生日,張口一句不記得,賈璉可是說,年年給林妹妹過生日,而一心長于俗務(wù)的探春,居然不記得,是不想記。懶得記,黛玉的生日規(guī)格,可能高于三春。
黛玉忌妒寶釵,寶釵一來,就上下賓服,丫頭們多喜于寶釵玩耍,人謂黛玉不及,黛玉能不吃醋吧,在寶玉面前提到寶釵,比她會說,比她會玩,會拉了寶玉散心,妥妥的黛玉吃醋。
薛家送宮花,黛玉問是大家都有,還是單給她的,這其實不該問,薛家和黛玉,本沒什么親戚關(guān)系,人家不住林家,為什么給你送東西,其實黛玉倒是沾了三春的光,人家不好單不給黛玉,看賈母份上,才有黛玉一份,而黛玉這一句,就有些失態(tài),不過是她惱寶釵,才會如此,后來那句,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不給我。
而湘云能忌妒黛玉,黛玉沒來前,她是賈母的開心果,可是黛玉一來,寶玉賈母都寵了黛玉,冷落了湘云,湘云直接說,我來了,你們不理一理我,可知小姑娘委屈,突然間來個林姑娘,怎么就不一樣了,寶玉圍繞黛玉轉(zhuǎn),賈母的目光在黛玉身上。
所以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湘云完全是近釵遠黛玉的姿態(tài),和寶釵成了閨蜜,遠了黛玉。
湘云與黛玉二人的友善,是到了后面了,寶釵回了薛家,中秋夜,湘云黛玉聯(lián)詩,此時,湘云已經(jīng)訂親,年紀也大了些,心理成熟了些,對黛玉的態(tài)度,才有些改變,不再如從前。
寶釵生日,自然有戲,鳳姐說一個戲子模樣像一個人,她看出來,像黛玉,可是沒直說,只有湘云直接說了,寶玉使眼色,湘云生氣。
這個場景,大家會以為是湘云真爽,可是說不通,此時寶釵十五,湘云和黛玉同年紀,應(yīng)該十三左右了,而且這姑娘,打小在史府和賈府之間往來,史府的女主人對她是有管束的,比如做女紅,比如做客的服飾,因為湘云哪怕沒了父母,出門也代表了史候家,她在賈府做客,就是史家的代表,如果言行不妥,人家不會笑話賈府,只會說史家沒教育她。
所以史湘云自然懂得分寸,什么話不能進,比如把主子比成戲子,這自然不妥當(dāng),當(dāng)時輕視戲子,她不可能不知道,史家也看戲,要是把她比成戲子,她肯定不樂意,她之所以脫口而出,完全是因為,不顧忌黛玉的面子。
事后,她還生氣,還和寶玉鬧,完全是不講理。
倒是黛玉只是生氣寶玉,沒有和湘云計較。
湘云是史家的姑娘,賈母隔三差五地接來,先是襲人后是翠縷,可都是賈母的丫環(huán),若不是賈母主動接,史家不可能把沒了父母的湘云,往賈府送,顯得他們不想照顧是的。
如果賈敏一直在世,黛玉不進京,那么史湘云才是賈母相中的寶二奶奶。
寶玉和湘云是最早的青梅竹馬,二人一起淘氣,一起做詩,一起喝酒,一起烤肉吃,說起來,寶玉是和湘云在一起最快樂。
對于賈母來講,把湘云嫁進賈府,對于史家和賈府聯(lián)姻,自然樂見其成,畢竟,兒子這一代沒有聯(lián)姻,如果孫子輩,再不聯(lián)姻,兩家的關(guān)系就遠了。
王家呢,兒子這一代,把王夫人嫁了進來,孫子這一代,又有個鳳姐,倒是史家,顯得冷落。
這才是史家同意湘云,常居賈家的原因,他們也希望聯(lián)姻。
如果沒有黛玉,寶玉不會不接受湘云,賈母也會和娘家聯(lián)姻,這自然也是湘云樂意的,賈母疼她,她喜歡賈府。
可是黛玉一來,都變了,賈母更疼愛外孫女,寶玉只和黛玉一起玩,湘云自己都說,我來了,你們也不理理我。
黛玉的出現(xiàn),讓湘云的命運軌道變了。
【作者簡介】韓雪麗,石家莊人,熱愛詩歌,有作品發(fā)表在《寫乎》《作家薈》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