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你最愛的人,我們的緣分就在這“關注”的瞬間喲
說出來可能大家都不相信,在明朝以前中國沒有棉被!小編剛知道這一事實時也是十分震驚,要知道在古代沒有取暖設備,而且冬天天氣跟現在比起來可是寒冷多了,那么漫漫冬夜該怎么度過呢?實在不敢想象冰天雪地里可以拿什么用來取暖。那么在沒有棉被之前,人民究竟用什么取暖呢?
根據史料記載,棉花原產于印度和阿拉伯,在宋朝和明朝之間才傳入中國,而且當時并沒有得到大面積種植,人們認為這東西不能吃不能喝,沒啥用。所以一直沒有種植,當時人們認為能夠填飽肚子就已經很不錯了,而且對于棉花種植經驗不足,也不會加工制作,就這樣一直被耽擱。所以當時,人民過冬也是非常狼狽。大家都記得那個故事吧,就是傳說一個孝子受到了后媽虐待,給用柳絮做棉襖,看起來很鼓很厚,但是保暖效果不好,后來幫父親推馬車時因為冷使不上勁,父親給了他幾鞭子打爛了棉襖布料,里面柳絮飄了出來,這時候他父親才發(fā)現原來他一直受著后媽虐待,回去要休掉妻子,遭到這個孝子阻攔,后來后媽對他很好……等等,反正這個故事是講這個人孝順的,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柳絮確實也可以制作為保暖衣物。
事實上,當時勞苦大眾就是用這些來制作過冬被子,這保暖效果肯定是等同于無效,那也沒有什么辦法,只能多蓋幾層,當然買不起那么多布料,只能蓋麻布。幾個人擠一擠就是一夜。條件好一點就可以用雞毛,鵝毛,鴨毛等一些動物毛做成被子,衣物來保暖,這就像咱們現在的羽絨被。可能你覺得這很舒服,但是當時是什么工藝,也沒有那么多羽毛,長毛短毛一律縫進被子里,這樣蓋著肯定不舒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羽絨服跑毛現象,可以腦補一下羽絨被跑毛,那種酸爽也只能安危自己說,不冷就好了吧。然后就是富豪家了,富豪家取暖可以說非常壕了,都是用動物毛皮,就是皮草大佬啊,穿著貂皮大衣那種。當時沒有什么動物保護法,可以大肆捕殺野獸,用動物毛皮制成褥子,制成大衣抵御寒冬。但是在很多地區(qū)是沒有野獸可以捕殺,于是很多人就用狗皮作為御寒物品,關于狗皮的御寒能力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大家知道“狗屁不通”這個俗語來源嗎?其實就是說“狗皮不通”,意思是說狗皮不透氣,御寒能力很強。但是很多人認為狗皮作為御寒物品不太合適,所以一直沒有被作為御寒御品被重視。
朱元璋做這些非常難得,因為一個皇帝都屈尊開墾荒地種植棉花,這對國民有很多調動性。要知道在古代嗎,一個皇帝的喜好可以直接影響國民喜歡,十分具有導向性。正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在明朝也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棉花種植,收成之后,朱元璋又派人進行指導制成棉被,使大家能夠度過寒冬。不得不說,朱元璋還是比較關心民間疾苦的,并不像那些荒淫無道者。小編知道這些真相之后,對朱元璋也是覺得非常感恩,如果不是他,小編豈不是要抱著一團布度過寒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