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
想干事的人既需要抬頭看路又需要腳踏實地。
在WINDOWS操作系統(tǒng)中,自帶有“掃雷”“紙牌”“紅心大戰(zhàn)”“空檔接龍”等幾個經(jīng)典小游戲。我經(jīng)常會趁著工余時間玩幾局,轉移一下注意力。這其中我最喜愛的小游戲,就是“紅心大戰(zhàn)”。
“紅心大戰(zhàn)”的游戲規(guī)則并不復雜。刨去大王小王之后一副牌四種花色五十二張,由一位“人類玩家”和三位“程序玩家”隨機各執(zhí)十三張,通過相同花色“比大小”、不同花色墊牌的方式輪流出牌。紅桃是“分牌”,得一張就計一分,而黑桃Q則是“炸彈”,拿到直接計十三分。“紅心大戰(zhàn)”的勝負規(guī)則是:得分越少越好,一旦幾局過后玩家中有人得分超過了一百,比賽結束,得分最少的那位就是冠軍。
贏得“紅心大戰(zhàn)”往往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每一局都避免吃到黑桃Q和紅桃花色,通過謹慎的防守贏得比賽;另一種則是盡量收走黑桃Q和所有的紅桃,這樣你就可以送給其他每個玩家二十六分,而自己本局不得分,這就是游戲中最驚喜的環(huán)節(jié),“擊中月亮”!
“紅心大戰(zhàn)”雖然簡單容易上手,但想當個“常勝將軍”卻并非易事,因為游戲程序當中設置了幾個觸發(fā)機制。比如當你為了“擊中月亮”而率先拿到黑桃Q后,程序中其他玩家就會爭先恐后地搶奪發(fā)牌權,以便趕緊扔掉一兩張紅桃,讓你的計劃破產(chǎn);又比如程序會在你收走紅桃的過程中,拼命留住大牌,以便逃掉一張紅桃;再比如你即使不想“擊中月亮”,只是希望趕緊把黑桃Q墊掉,程序也會拼命出黑桃,讓你手里那張Q無處遁形……
簡單地說,想駕馭“紅心大戰(zhàn)”,需要你這個唯一的“人類玩家”具備幾樣基本的素質。一是記牌掌握形勢,記住每種花色尤其是黑桃和紅桃出了多少張,還剩多少張,以便決定自己是“擊中月亮”還是選擇死守;二是出牌把握時機,“紅心大戰(zhàn)”畢竟是個小程序,出牌時墨守既定算法,往往保留大牌先出小牌,這就給“人類玩家”留下了機會。
舉個例子,在我拿到黑桃Q和大多數(shù)紅桃后,手里剩下了A和9,而程序玩家的紅桃還剩Q和7沒有出,這個時候就要先出9,因為程序玩家按照算法一定要保留最大的Q先出7,這樣也就確保了我能收走所有的紅桃。
當然,這些心得不是我做夢夢見的,也不是被哪個高人點撥的,而是這些年自娛自樂通過零零碎碎幾百場游戲慢慢琢磨的。之所以樂此不疲,之所以厚著臉皮在這里“總結顯擺”,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無論線上游戲還是線下做事,記牌掌握形勢和出牌把握時機這兩項技能實在太過重要。
記牌掌握形勢的能力,其實就是綜合信息判斷趨勢的能力。如果我們跳出游戲范疇,放眼實際生活就會發(fā)現(xiàn),信息時代真正的“金礦”,不是土豪家里的礦,更不是流量網(wǎng)紅帶的貨,而是信息。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排在今天實力榜前列的大企業(yè),多是如雷貫耳的信息科技企業(yè),因為他們能夠抓取收集海量的消費信息,甚至判斷未來的消費趨勢。這信息的礦脈,就是“大數(shù)據(jù)”。
“大數(shù)據(jù)”現(xiàn)在成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專用熱詞,但事實上我們的祖先前輩早就意識到了收集數(shù)據(jù)判斷趨勢的重要性。“兵圣”孫子那句“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就是明證。如果一個將軍既不知自己的實力也不知敵人的虛實就妄想打勝仗,那絕對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妄人。不信的話隨便翻翻“二十四史”,這樣的妄人多得是,都是血的教訓。
劉伯承元帥(右一)參加會議籌備解放大西南 來自網(wǎng)絡
不僅僅是帶兵打仗干大事業(yè),小事也能看清一個人是否具有分析數(shù)據(jù)判斷趨勢的能力。影片《大決戰(zhàn)·淮海戰(zhàn)役》中有這么個情節(jié)。劉伯承司令員冷不丁問警衛(wèi)員,“你剛剛跑下來的那段樓梯有多少級啊?”警衛(wèi)員直撓頭,答不出來。劉司令員笑呵呵地說:“十四級。記住了這個數(shù)字,萬一深夜遇到緊急情況你就不會摔倒誤事?!笨梢?,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跟敵情完全無關,一段樓梯有幾級臺階這種小case,也能詮釋出現(xiàn)代“軍神”的不凡。
劉伯承元帥作為屢建奇功的開國元勛,在戎馬生涯里最有名的特點就是注重情報收集研判敵情,就是在制定作戰(zhàn)計劃前反復研讀地圖,反復推演局勢。有了這些腦海中的超前博弈,他才會“導演出”響堂鋪、神頭嶺、羊山集,乃至孤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等一系列戰(zhàn)爭史中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
把握出牌時機的能力,則是我們熟知的執(zhí)行力。這個執(zhí)行力可不是“你咋說我咋干”唯馬首是瞻這么簡單,而是需要結合瞬息萬變的復雜形勢,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行動部署。一句簡單的執(zhí)行力,起碼包含了面對變化的承受力、應對變化的決斷力,和適應變化的行動力。三力合一,才是地道的執(zhí)行力。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學生寫作業(yè)這么件常事兒,就會經(jīng)常用到執(zhí)行力。在下午課程沒結束的時候,一個學習勤奮的孩子就已經(jīng)知道了當晚需要完成的大部分作業(yè),并為此在腦海中設想好了計劃,先完成哪項,后完成哪項,會大概花多少時間等等。但臨近放學的時候某位老師又布置了幾項緊急作業(yè),并明確第二天早上就交。這時,孩子就要運用執(zhí)行力,把新的作業(yè)放進計劃,并根據(jù)緊急程度重新排序,重新規(guī)劃完成時間,甚至可能還要做好犧牲娛樂時間的思想準備。就是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