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臨習《曹全碑》
——撇畫
馬于強
《曹全碑》中撇畫有主副之分。主筆撇畫如直撇、斜撇等皆為隸書的經典之筆。副筆摘畫一般不作大的發(fā)揮變化。同時一字中若有多撇組織在一起時,則其主次變化不太明顯,其傾斜方向、角度大致也相近,有一種秩序感。具體寫法如下所示:
?。?)斜撇。這種撇畫已初具楷書撇的雛形,但在漢碑隸書中應用不多,如圖一“功”字的撇畫。其書寫方法是,逆鋒起筆稍駐,回中后順勢向左下行,宜用側筆中鋒,筆尖靠左,筆身右傾,行筆宜慢,取澀勢,漸提收筆,力送鋒尖,可避免瘦弱輕浮之感。
?。?)直撇。如圖二“易”字首撇。其具體書寫方法是,一駐入紙后左下斜送,至盡處一駐即起。臨習此畫時注意起收筆宜緩,而行筆宜疾,務求敏捷挺勁,如遲疑猶豫則易失之弱。
?。?)鉤形撇。其寫法是藏鋒逆入,稍駐后向左下行筆,至盡處筆鋒稍挫,扭鋒向上,其收筆可出鋒、可回鋒,鉤或大或大小。這種撇畫在行筆中間往往筆鋒要作一定提按及筆向改變,因此形態(tài)有一波三折的起伏感,且勁健有力,如春風擺楊柳,似出水芙蓉花。此畫不能寫得太暢,暢則乏力,如圖三“開”、“右”等字的鉤形撇。
?。?)短平撇。其寫法是藏鋒逆入后稍駐,中鋒向左緩行緩提,最后朝左露鋒平出,撇尾尖圓,筆力內含,如圖四“重”字首撇。
?。?)豎向撇。如圖五“咸”字的第二撇,它在形態(tài)、方向上已沒有撇的原形,狀如短豎。其起筆與其他撇相似,只是行筆時應注意豎直勻速下行,收筆可出鋒亦可回鋒。
?。?)方尾撇。如圖六“德”、“收”等字的方尾摘。這種撇畫是隸書點畫中較明顯的特征,其收筆處呈方形。這種撇在該碑中應用較多,也較難寫,故在臨寫時應多體會。具體寫法是,逆鋒起筆后向左下徐按徐行,至中段左送,收束處上提右駐呈方形。
![]() | ![]() | ![]() |
圖一 | 圖二 | 圖三 |
![]() | ![]() | ![]() |
圖四 | 圖五 | 圖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