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寒岫冷月
古代的和親公主是不幸的,她們遠嫁異國,面對的不僅是陌生甚至語言不通的丈夫,還有惡劣粗陋的生活環(huán)境,截然不同的風俗習慣。西漢時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被迫到烏孫國和親后,就寫下了一首詩傾訴這種遠離故土、骨肉分離的痛苦: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廬為室兮旃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長土兮心內(nèi)傷,愿為黃鵠兮還故鄉(xiāng)。
其實,劉細君還算是幸運的,畢竟她先后所嫁的兩位烏孫王對她都還不錯,在她之后有些和親公主可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其中有一位嫁給突厥可汗的公主的命運最是凄慘:國家亡了,家族也被滅了,最后還被自己的丈夫親手殺死。
這位命運凄慘的公主就是南北朝時期北周王朝的千金公主。
千金公主生于公元563年,是趙王宇文招的女兒,她雖然是鮮卑人,但母親是漢人,父親也深受漢族文化的影響,能詩會畫。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千金公主從小就接受了漢化教育,對琴棋書畫、經(jīng)史政治都有相當程度的造詣,是一位真正的才女。
公元579年,突厥佗缽可汗派使節(jié)到北周,向北周宣帝宇文赟求娶公主。宇文赟自己也不過20來歲,哪有女兒可嫁,但他知道叔叔宇文招的女兒、自己的堂妹才貌雙全,就封她為千金公主,嫁到突厥去和親。
圣旨傳到趙王府,年僅16歲的千金公主聽了后簡直是晴天霹靂,但皇命難違,她除了接受別無選擇。好在還沒來及出嫁,年邁的佗缽可汗就病死了,這讓宇文招一家喜出望外,以為上天有眼,千金公主總算擺脫了和親的命運??上屡c愿違,公元580年2月,佗缽可汗的兒子、新即位的沙缽略可汗決定維持兩國已經(jīng)締結(jié)的婚約,派遣使節(jié)前來迎親,千金公主只得含悲忍痛告別父母,踏上了前往突厥的道路。
婚后的生活還算不錯,千金公主的美麗與聰慧征服了沙缽略可汗的心,他對年輕貌美的嬌妻十分寵愛,讓千金公主憂傷抑郁的心情慢慢好轉(zhuǎn),也學著去適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新的生活方式,畢竟故鄉(xiāng)是回不去了,她只能在這異國他鄉(xiāng)度過自己的一生。
新婚僅一年,一連串令人震驚的消息不斷傳到了突厥王廷:荒淫無道的北周宣帝病死,年僅7歲的北周靜帝宇文闡即位,不久就被輔政大臣、國丈楊堅逼著“禪位”,然后又被毒死;楊堅奪權(quán)后于581年2月建立了隋朝,并屠殺北周的王室宗親,千金公主的父親趙王宇文招起兵討伐楊堅,失敗后被誅九族。
國亡族滅、親人慘遭屠戮讓千金公主感到天崩地裂,悲痛欲絕的她對天發(fā)誓,一定要報這個血海深仇,她請求丈夫下令讓突厥向隋朝開戰(zhàn)。沙伯略可汗本來就疼愛妻子,加上楊堅建立隋朝后忙于鎮(zhèn)壓內(nèi)亂,顧不上與突厥進行外交往來,讓他覺得受到了輕視,于是答應(yīng)了千金公主的請求。
公元582年,突厥向隋朝宣戰(zhàn),《北史卷九十九列傳》中記載:
沙缽略妻,周千金公主,傷宗祀絕滅,由是悉眾來寇,控弦士四十萬。
氣勢洶洶的40萬突厥大軍侵入國境,先后攻下了延安、天水等6城,讓建立不久的隋王朝大為震動。由于剛經(jīng)歷了內(nèi)亂,楊堅不愿再耗費國力與突厥死戰(zhàn),于是聽取了長孫晟的建議:對突厥人實施離間計。
在離間計的作用下,突厥各部落紛紛反叛沙缽略可汗,使他腹背受敵,陷入了內(nèi)外交困的窘境之中。
前面已經(jīng)介紹過,千金公主對于政治也是有造詣的,她清楚突厥內(nèi)部的自相殘殺肯定是楊堅從中搗鬼,決定把報仇雪恨的事情暫且擱下,先幫助丈夫走出絕境。
她忍住滿腔的仇恨,親自向雙手沾滿自己親人鮮血的仇人楊堅寫信,表示自己雖然是北周的公主,但是一直都很欽佩他的“英明神武”,希望能夠成為他的女兒,以結(jié)兩國之好。老謀深算的楊堅怎會不明白千金公主的真實意圖,只是他清楚自己才結(jié)束內(nèi)戰(zhàn),現(xiàn)在還不具備打敗突厥的實力,而且他也需要穩(wěn)定了北方的突厥好去攻打南方諸國,于是就順水推舟答應(yīng)了這位前朝公主的請求,給千金公主賜姓楊,改封為大義公主,意思是希望她能夠深明大義,讓大隋與突厥和平共處。
又過了幾年,公元587年,沙缽略可汗病死,其子都藍可汗即位。按照突厥繼承婚的風俗,大義公主又改嫁給了都藍可汗。
公元589年,隋朝滅掉了陳國,楊堅為了表示對義女的恩寵,派人把陳后主的一面華貴的屏風送到突厥,賜給了大義公主。大義公主得知這扇屏風的來源后,聯(lián)想起自己國亡族滅的遭遇,不覺感慨萬千,忍不住在屏風上寫下了一首詩:
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
榮華實難守,池臺終自平。
富貴今何在?空事寫丹青。
杯酒恒無樂,弦歌詎有聲。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虜廷。
一朝睹成敗,懷抱忽縱橫。
古來共如此,非我獨申名。
唯有《明君曲》,偏傷遠嫁情。
她萬萬沒有想到,一時的感慨竟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這首詩傳到楊堅那里后,他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大義公主在借詩嘲諷自己。
楊堅是篡權(quán)奪位當?shù)乃宄实?,本來就得位不正,何況他奪的還是自己外孫宇文闡的皇位,盡管這個外孫跟他沒有血緣關(guān)系。他的女兒、北周皇太后楊麗華沒有生育,喪母的宇文闡自幼就由她撫養(yǎng),情同親生。楊堅篡權(quán)奪位,還不顧自己的懇求殺掉了年僅7歲的宇文闡,讓痛失養(yǎng)子的楊麗華悲憤不已,每次見到楊堅都是又哭又罵,也不肯接受他給自己的隋朝公主的封號。
得位不正讓楊堅很是敏感,大義公主的詩自然挑動了他的神經(jīng)。“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虜廷”的虜廷,在一般人看來說的是突厥王廷,但他偏偏認為是他創(chuàng)建的大隋王朝;“一朝睹成敗,懷抱忽縱橫”更讓他惱羞成怒:你感慨這些,不就是北周亡了讓你不滿意,對我大隋懷有深仇大恨嗎?
對于自己的親生女兒楊堅無可奈何,挨了責罵也只有默默忍受,但對這個心懷異心的義女他可不能忍受,他開始尋找機會殺掉大義公主,他不能讓仇恨自己的前朝公主繼續(xù)活在世間。
不過,大義公主畢竟是突厥的可敦,楊堅不可能派人去殺她,他只有尋找機會讓突厥可汗殺她,她現(xiàn)在是無依無靠的亡國公主,突厥人想殺她的話是沒有什么顧忌的。
機會來了,據(jù)《北史卷九十九列傳》記載:
公主與所從胡私通,因發(fā)其事,下詔廢黜之。
大義公主雖然嫁了兩個丈夫,但都是迫于無奈,并非自己真心所愿。無親無故地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十幾年后,她遇到了一個喜歡的人,也就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出軌。
紙包不住火,這件事情被泄露了,楊堅趁此機會廢掉了她大義公主的封號,他這種釜底抽薪的方式就是為了鼓勵都藍可汗毫無顧忌地殺掉她。
與此同時,都藍可汗的弟弟、統(tǒng)治突厥北方、野心勃勃的突利可汗為了爭取隋朝的支持,暗中派人向楊堅請求娶一位公主,楊堅回復(fù)他,只能在他殺了千金公主之后,自己才會嫁公主給他。
突利可汗為了達到與隋朝結(jié)親、加強自己實力的目的,決定犧牲千金公主,不過他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直接動手去殺她,于是就跑到都藍可汗那里出言挑撥,激怒哥哥殺掉千金公主?!侗笔肪砭攀帕袀鳌酚浵铝诉@個過程:
突利以為然,復(fù)譖之,都藍因發(fā)怒,遂殺公主于帳。
史書中沒有記載突利可汗到底說了些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話極具鼓動和刺激作用。都藍可汗聽了他的話以后勃然大怒,拔刀沖進千金公主的帳篷,一刀將她殺死。
可憐的千金公主死時年僅3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