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帳下也曾人才濟濟,文有陳宮,武有高順,可謂是其左膀右臂。不過,由于呂布為人心胸狹隘,且有反復(fù)無常,最終還是未能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呂布兵敗時,陳宮和高順一同被誅,足見他們二人也被曹操視為呂布心腹。
歷史上的呂布并非沒有重用高順。比如,建安三年時,呂布便是派高順領(lǐng)兵攻打劉備,又挫敗了曹操派來的援軍夏侯惇:
建安三年,布復(fù)叛為術(shù),遣高順攻劉備于沛,破之。太祖(曹操)遣夏侯惇救備,為順?biāo)鶖??!度龂尽尾紓鳌?/blockquote>劉備、夏侯惇都是當(dāng)時十分杰出的將領(lǐng),卻相繼敗給了高順,足見這員大將有過人之處。關(guān)于高順的記載,史書并不多見。但裴松之注《三國志》曾引《英雄記》,其中有一段指出了高順不受呂布重用之事:
順為人清白有威嚴(yán),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余兵,號為千人,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shù)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度龂尽放崴芍⒁队⑿塾洝?/blockquote>按《英勇記》之說,高順這個人剛正清廉,且自律性很強,從不飲酒,幾乎如同一個完人。不過,高順也有個十分致命的問題——太過耿直。
高順經(jīng)常指出呂布的問題,稱自己的主公“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shù)也”。如此一來,以呂布想心胸,雖然深知高順忠于自己,自然也會有些防備。更為重要的是,呂布手下大將郝萌兵變后,他對身邊所有人都有了一定的防備,其中也包括高順。
在曹操擒獲呂布后,高順和陳宮也一同被殺。按《三國志》所載:
“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后葬之?!?/blockquote>其實,曹操之所以殺高順、陳宮,主要是深知其二人不會為己所用。要知道,當(dāng)年陳宮就是遠(yuǎn)離曹操而去,后又投奔呂布的,而高順又是呂布的第一愛將,自然也不會屈從于自己。
想反,張遼與陳宮、高順不同,他最初是東漢郡吏,后追隨丁原,丁原兵敗后又歸屬董卓,董卓被殺后再跟隨呂布。說白了,張遼并非是忠于一主之人。在東漢末年,兵敗投降并非可恥之事,所以呂布兵敗下邳時,張遼又歸附了曹操。
曹操誅殺呂布時,幾乎已經(jīng)將忠于呂布的人一并處死,作為勝利者,自然不會斬盡殺絕。況且,張遼當(dāng)時又有部分兵馬,收降這樣一位將領(lǐng),是利大于弊的。正因如此,曹操封張遼為中郎將,賜關(guān)內(nèi)侯。
參考資料:《三國志》
高順是呂布最忠心的大將,呂布對他也是極其信任,信任到可以把性命托付給他的程度??蓞尾冀K究不能用高順,是他不會用嗎?還是不敢用?
我認(rèn)為呂布是不敢用高順的,高順的能力之強,強到連呂布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否制約住他,而曹操殺高順,沒人為他求情也是正是因為如此。
高順憑著所率領(lǐng)的七百士兵,南征北戰(zhàn),“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破徐州,攻劉備,敗關(guān)張;平定郝萌之亂;害夏侯惇失去一目;俘獲劉備家小,讓他無奈投降了呂布等等都是高順的功勞。
但呂布最終還是不能用他,因為高順的本事太強了,萬一要是也像郝萌一樣反叛的話,自己也未必有能力壓制住他。所以呂布不但不讓高順掌握兵權(quán),還奪取了他的“陷陳營”,讓親家魏續(xù)管理。“以魏續(xù)有外內(nèi)之親,悉奪順?biāo)鶎⒈耘c續(xù)”。
這可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呂布自己殺父殺上司,就把天下所有人人也看成了和他一個德性。但呂布看錯了高順,即使兵權(quán)被奪,高順也沒怨恨過這個上司,“順亦終無恨意”。
劉備,關(guān)羽,張飛,夏侯惇,曹操這些當(dāng)世梟雄名將,全都不過是高順的手下敗將而已。尤其是關(guān)羽和夏侯惇兩人。
關(guān)羽第一次慘敗就是被高順奪去的,這對一向高傲的關(guān)羽來說能受得了嗎?他自信可以打敗張遼,打敗呂布,打敗全天下名將,卻唯獨這一次敗在高順的手里。所以關(guān)羽能為張遼求情,卻不想救高順。
同樣,“盲夏侯”的美名眾人皆知,夏侯惇是極度討厭這個稱號和自己瞎了一只眼的事實,北方集團里誰也沒膽子提這事,連曹操都不敢亂說。現(xiàn)在害自己盲眼的仇人就在眼前了,夏侯惇還會求情嗎?
曹操自己也清楚,高順是收買不了的,對張遼能用知遇之恩,對臧霸能用金銀珠寶,但對高順卻只有“忠義”二字能收買。現(xiàn)在他唯一效忠的呂布都死了,高順也不能茍活下去。
高順很驕傲,自始至終沒說過一句話,慷慨赴義,曹操很聰明,他以斬首來成全高順的“忠義”之名。這兩個人雖生為對手,倒真是相知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