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課堂整理
一、表“授官、做官”的詞語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
2.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
如①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冼馬。
3.察:考察后予以推薦、選舉。
4.薦: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5.舉: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文選·陳情表》: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6.授:授予官職。
7.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
8.起:重新啟用,任以官職。
9.復(fù):恢復(fù)原職務(wù)。如順帝初,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
10.征:由朝廷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征召,特指君招臣。
11.仕:做官。如《論語·子張》:學(xué)而優(yōu)則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職。如《孔雀東南飛》: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
13.仕進(jìn):進(jìn)身為官。
14.任:擔(dān)負(fù)、擔(dān)任。
二、表“調(diào)動、補任”的詞語。
1.改:改任官職。
2.調(diào)、徙、轉(zhuǎn):調(diào)動官職(特定語境下可以表示升職或降職)。
3.遷:調(diào)動改派。一般情況下,“轉(zhuǎn)遷”“遷調(diào)”表示調(diào)職;“右遷”“遷除”表示升職;“左遷”“遷謫”表示削職降等。
4.累遷:表示多次調(diào)動。
5.放: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
6.出:京官外放,與“放”意思相近。
7.補:補任空缺官職。
8.蔭補:靠先人的業(yè)績補缺做某官。
三、表“升官、加封”的詞語。
1.拜:按一定禮節(jié)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拜亮為丞相。
2.晉、進(jìn):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如成語“加官晉爵”。
3.加:加封,即在原來官銜上增加某種榮銜,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權(quán)。
4.超遷:越級升遷。
5.擢:在原官職上提拔官職。
6.超擢:破格提拔。
7.陟:提升官職。如諸葛亮《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8.升:提升。
9.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
如《文選·陳情表》: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
10.提:提拔。
四、表“貶官、免官”的詞語。
1.貶:①降低官職,降級。②降職并外放。
2.竄:放逐、貶官。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4.謫:降職,封建時代把高級官吏降職并調(diào)到邊遠(yuǎn)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5.左遷:降職貶官,特指貶官在外。
6.左除、左降、左轉(zhuǎn):降職。
7.出:離開京城外調(diào),一般指貶官(與“入”相對,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為榮),有時也指平調(diào)。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9.黜、絀:廢掉官職。
如《司馬遷〈屈原列傳〉》:屈平既絀。
10.免:罷免官職。
11.奪:削去,罷免。
五、表“辭官”的詞語。
1.告老:官員年老辭職。
2.解官:辭去官職。
3.請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養(yǎng)老。
4.乞身:古時認(rèn)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稱請求退職為“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請求退職,意思是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
6.移?。荷蠒Q病,為居官者請求退職的委婉語。
7.謝?。和胁∫嘶蛑x絕賓客。
8.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六、表“兼職、代理”的詞語。
1.假:臨時的、代理的。如《史記·項羽本紀(jì)》: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
2.兼:兼任,同時監(jiān)管。
3.領(lǐng):兼任(較為低級的官職)。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王子晞為尚書,領(lǐng)行營節(jié)度使,寓軍鄶州。
4.判:高位兼任低職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5.權(quán):暫時代理官職。
6.?dāng)z:暫代官職。
7.署:暫任、代理官職。
8.守:代理官職。
9.行:代理官職。
七、與“官員任職相關(guān)”的詞語。
1.知:主持。
2.典:主持;主管。
3.主:主持,掌管。
4.視事:官吏到職開始工作;在任。
5.下車:新官到任
6.坐:因犯……罪或錯誤。如《漢書》:群臣坐陷王于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余人。
7.封:指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
8.秩滿:官吏任期屆滿。
9.行部:巡行部屬(漢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視部署,考察刑政,稱為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