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xiàn)不一樣的歷史。
縱觀歷史,從秦到清的五百余位帝王之中,大多出身于權(quán)貴階層,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的建立者也基本都是部落首領,很少會有平民當上皇帝的,劉邦起兵前好歹是個亭長,劉秀雖然在家種地但也是上過長安太學的人。因此真要說誰的出身最卑微,大家恐怕都會想到明太祖朱元璋。事實上,有一些割據(jù)政權(quán)的建立者,出身甚至更加卑微,比如后趙開國皇帝石勒,乃是中國唯一奴隸出身的皇帝,而前蜀高祖惠皇帝王建,發(fā)跡之路更是傳奇。
▲前蜀高祖惠皇帝王建坐像
王建,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祖輩都以售賣燒餅為業(yè)。一開始,王建是個地痞流氓,常做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的勾當,為鄉(xiāng)鄰所不齒,因其排行第八而罵他“賊王八”。王建父親去世時,王建找了塊無主之地,掘地數(shù)尺后將父親草草埋葬。然而當他挖好墓穴后,卻不論怎么樣子都無法把父親的棺材擺正。恰好一個道士路過,就對王建說:“此乃天子之穴,豈能讓汝等小民安葬于此?”王建壓根不信道士的話,經(jīng)過數(shù)日努力,終于把父親的棺材放置完畢,終于入土為安。
▲壁畫上的唐朝軍隊
不久,王建與晉暉(后官至前蜀太師)在許昌為盜時,被官府緝拿,二人在墓中躲了好一陣,最后王建不幸被抓捕下獄。因為驚異王建隆眉廣額、龍睛虎視的奇特外貌,獄吏認為他不同凡人,便悄悄將他放出。王建于是跑到武當山,隱匿于山間。某天,王建遇上一位名叫處洪的云游僧人。處洪與王建開懷暢談,最后說:“子骨法甚貴,盍(何不)從軍自求豹變?”王建一聽似乎有道理,于是拉著好友晉暉一同前往忠武軍從軍,很快,二人憑借作戰(zhàn)勇武得到節(jié)度使杜審權(quán)賞識,被提拔為列校,后來均名列“忠武八都”。
▲唐昭宗李曄劇照
至此,王建正式踏上“發(fā)跡”之路,先是被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為養(yǎng)子,后在叛軍作亂時護駕有功,得到唐僖宗的感激,賜其壁州刺史,開創(chuàng)將帥遙領州鎮(zhèn)之先河。自此之后,王建步步高升,任利州刺史、永平軍節(jié)度使、檢校司徒、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等職,加封瑯琊王、西平王。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武定節(jié)度使拓拔思敬歸降王建,王建順勢奪取巴蜀全地,逼迫唐昭宗封他為蜀王。唐朝滅亡后,王建不服后梁朱溫統(tǒng)治,遂于成都稱帝,國號大蜀,改元武成,自尊“英武睿圣皇帝”,頒行《永昌歷》。
▲王建石像
王建雖然出身卑微,但是對治國之道的理解并不弱于那些皇室子弟,他統(tǒng)治巴蜀期間,任用賢能、唯才是舉,選拔了一批貧寒子弟,使得許多有志之士的才華都得到了施展。此外,王建還尊道士杜光庭、僧人貫休等人為國師,之后又重任韋莊為相??梢哉f,王建對于人才是不計較其出身的,不論是三教九流中的任何階層,只要有過人才華就有機會被重用。正是因為王建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得前蜀國力大增。
▲前蜀高祖王建永陵
然而遺憾的是,由于王建猜疑心極重,在統(tǒng)治后期為鞏固政權(quán)、防止武將叛亂,冤殺了很多武將,朝中的賢臣也很難獲得王建的完全信任,這些舉動使得前蜀的政治環(huán)境變得黑暗壓抑,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前蜀王朝的滅亡。光天元年(公元918年)六月,王建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二歲。在位的十二年里,王建為前蜀社稷嘔心瀝血,興水利、重農(nóng)耕,為巴蜀百姓謀得了幾十年的和平穩(wěn)定,使他們遠離了戰(zhàn)亂之苦,盡管他晚年犯了一些錯誤,但瑕不掩瑜,依然可以稱之為一代明君。
▲前蜀時代的成都城
回顧這位出身卑微的皇帝一生,其中細節(jié)確實值得玩味。王建安葬父親時,那位路過的道士,可曾想到這位堅持把父親安葬在“天子之穴”的年輕人,三十年后真會成為一位天子?那些嘲笑挖苦王建的鄉(xiāng)鄰們,又可曾想到當年那個地痞小流氓,也會有一日會黎民百姓操勞?人生之中遇到如此重大的轉(zhuǎn)折,即使是親歷者本人也會有些難以置信吧。
參考資料:
《五代史》《十國春秋》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