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讓是一個很“高大上”的詞,是統(tǒng)治者把首領(lǐng)的位置讓給別人,這是古代先賢,特別是儒家極為推崇的國家權(quán)力傳承方式。
說起禪讓,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大概就是堯舜禹了吧,堯讓位于舜,舜讓位給禹,這是幾千年來為人稱頌的故事。然而堯舜禹的時代太過久遠,所有的記述難辨真?zhèn)?,故而阿飛暫且稱其為故事,只當(dāng)是古代先賢治國理念的寄托吧。
上古的傳說暫不去談,歷史上有禪讓的事例存在嗎?當(dāng)然有,而且是一大把,說起來只要帝王還活著的時候把位子傳給別人,就都算是禪讓。禪讓也被分為內(nèi)禪和外禪。
外禪典型的比如漢獻帝劉協(xié)讓位給曹丕,魏元帝曹奐讓位給晉武帝司馬炎,這都是三國里耳熟能詳?shù)氖虑榱?。誰都知道,這都是被逼的啊,誰是主動讓位的?
還有一種內(nèi)禪,也就是讓位給自家人,其實這也沒誰是樂意讓這個位。比如唐高祖李淵讓位給兒子李世民,自己當(dāng)了太上皇,這還不是被玄武門之變給逼得?北齊后主高偉和宋徽宗趙佶讓位給自己兒子,那是他們倆不想擔(dān)著亡國之君的罪名。乾隆皇帝到貌似是主動讓位的,可他也是被他爺爺壓著啊,況且他讓了位沒讓權(quán)啊,到死還是握著權(quán)力的。
那么歷史上有主動禪讓的帝王嗎?
別說,還真有這樣的“傻人”。
這個人就是戰(zhàn)國時燕國的燕王噲。
燕王噲在位,任命子之為相,燕王噲非常欣賞子之,也很信任他,很多國家大事都交給子之去辦。而子之呢,善謀權(quán)術(shù),雄心勃勃的人物,總想著討好燕王獲取更大的權(quán)力。
子之有一個好朋友叫蘇代,這個蘇代是大名鼎鼎的蘇秦的族弟,也是當(dāng)時有名的縱橫家,曾經(jīng)出仕于燕國,后來去了齊國。有一次蘇代以齊國使者的身份來見燕王噲。燕王問蘇代:“你覺得岐王怎么樣?”蘇代說:“他不是稱霸的料?!薄盀樯??”燕王好奇?!耙驗樗恍湃未蟪??!碧K代打得一手好助攻,燕王噲聽了蘇代的話更加信任子之了。
可以肯定,蘇代是子之請來給自己幫腔的,為什么這么說?據(jù)史記記載,事后子之送給蘇代百金并表示以后聽蘇代的指使。
本來燕王噲對自己還是很自信的,他繼位后“不安子女之樂,不聽鐘石之聲,內(nèi)不堙污池臺榭,外不弋田獵,又親操耒耨以修畎畝”,他覺得自己還能算個明君的??墒窃谘嗤鯂埲甑臅r候,曾聯(lián)合趙、魏、韓、楚四國攻打秦國,結(jié)果灰突突的回來了毫無建樹。燕王噲突然不那么自信了,他覺得自己也許不是當(dāng)君王的料,如果自己不行,總得找一個人來接替自己吧。
選誰呢,當(dāng)然還是要效仿古代圣賢,哪怕是自己的最后一步也得給世人留下賢明的印象。于是燕王噲決定效仿堯舜,傳賢不傳子。燕國內(nèi)誰最賢呢?當(dāng)然是國相子之了。
子之可能也洞察力燕王的心思,開始找他的同伙幫他諫言了。
不久,有個叫鹿毛壽的人對燕王噲說:“大王不如將國家禪讓給國相子之。世人都稱頌堯賢德,那是因為他曾經(jīng)將天下禪讓給許由,許由沒有接受,這樣堯有了禪讓的美名也沒有失去天下。大王讓位給子之,子之也不敢接受的,這么做大王就有了和帝堯一樣的美德了,豈不是兩全其美?”燕王噲聽了很高興,連連稱是。
這件事后,子之雖然表面上沒得到實際利益,可是他在燕國的地位更高了,試想,國君都想要讓位的人,誰不敬重?事情不可能到此就結(jié)束。
沒過多久,又有人對燕王說:“過去夏禹舉薦伯益做繼承人,而用的人卻都是夏啟的人。后來禹年老,稱夏啟不能擔(dān)當(dāng)天下重任,將天下傳給伯益。可不久夏啟就和他的手下打敗了伯益,奪回了天下。所以人們都說,夏禹名義上將天下傳給伯益,實際上則是讓夏啟自行奪取天下?,F(xiàn)在大王嘴上說將國家托付給子之,可用的官吏全是太子的人,這跟夏禹有什么不同呢?!?/p>
這話可是直戳燕王噲的心窩了,是啊,自己話都說出去了,要禪讓給子之,可到頭來自己還把著權(quán)力,傳出去名聲可就臭了。燕王噲可以說是一個很看重名聲的人,或者說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咋辦啊,當(dāng)然名聲重要,再說讓位就讓位唄,子之比自己賢明,有能力,由他治理燕國,國家會更強的。于是燕王噲把俸祿三百石以上的官吏印信全都交給了子之。
燕王噲繼位五年后,正式禪位于子之。子之難眠稱王,燕王噲對子之稱臣。
不過子之的能力可不是燕王噲想象的那么出色,子之當(dāng)政三年,就搞得燕國大亂,百姓恐懼。太子平和將軍市被發(fā)動政變,造成了數(shù)月的災(zāi)難,死者多達數(shù)萬人,眾人恐懼,百姓離心。齊國趁機進攻燕國,燕王噲和子之都死在了戰(zhàn)亂之中。中山國也趁機攻占了燕國大片領(lǐng)土。燕國險些亡國。
或可說燕王噲?zhí)^天真,他不會識人,不懂用人,不辨人心,不清現(xiàn)實,只是一味的追求自己理想中的治國之路。
歷史上唯一一次主動禪讓,就這樣收場了。燕王噲一生追求的賢明,最終成了笑柄。
不過我們還是為燕王噲的胸襟鼓個掌吧,畢竟世上有幾人能有這樣的氣度,毫不吝惜的將至高的權(quán)力拱手讓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