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頭條號“小陳茶事”原創(chuàng)文章,首發(fā)頭條號,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文/小陳茶事
《01》
這幾天,有許多新茶在微信上咨詢。
很多茶友,都很熱情地曬出自己剛入手的老白茶,希望村姑陳能夠為他們鑒定一下,這茶到底是不是做舊的、茶的品質怎么樣。
說實話,憑著一張圖判斷品質,目前村姑陳還不具備這種技能。
如果說看著你這樣的圖片,就知道這茶是產自那個產區(qū),是高海拔還是低海拔,村姑陳真做不到。
如果真的說了,這不就成了孫悟空扮醫(yī)生給人把脈嘛。
但從圖片上我們的確是能看出一點什么來的。
比如這餅茶的等級、是否有做舊的嫌疑等,這些能看出來。
茶友們很好奇,村姑陳是怎么從一餅的外表上判斷的呢?做舊的老白茶除了從外形上判斷,還有沒有什么輔助判斷的標準呢?
別著急,跟著村姑陳的步伐,一起去撕開做舊老白茶的假面具吧。
《02》
我們?yōu)槭裁磿憛捵雠f老白茶呢?
很簡單的一點,我們花了500塊錢卻買到了只值50塊錢的茶,您難道不覺吃虧?
除了這點,做舊老白茶因為采用的是高溫、發(fā)酵等非常手段,所以很大程度破壞了白茶營養(yǎng)物質,這樣一餅喝起來滅有營養(yǎng)價值、口感還差的茶,有什么理由不討厭。
做舊的老白茶,就是一只披著羊皮的狼。
我們只要掌握正確的方式,就能夠將做舊老白茶的面具撕下。
買到一餅茶后,要如何判斷這茶是不是正常陳化的茶,有4個標準,分別是外形、香氣、滋味、葉底。
既然已經有指標給到我們去判斷茶葉,具體要怎么做呢?有沒有什么標準呢?
《03》
接下來,村姑陳將告訴茶友們這些指標要怎么用。
1、外形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做舊老白茶多以餅茶的形態(tài)出現。
因為做茶茶餅,被識破的概率低,而且簡單。
如果是是散茶做舊,那這個難度可想而知?,F在還有一種說法,說用3年的茶拼新茶,這個也稱之為做舊,但這個屬不屬于做舊尚且不定論。
但在年份上做舊,是一定會被人戳著脊梁骨罵的。
接下來說說做舊茶在外形上有什么破綻。
做舊的老白茶,因為經過高溫長時間蒸壓,又經過發(fā)酵,所以餅面整體呈現出黑灰色、且顏色均勻,幾乎是一個顏色,遠遠看去,這餅就是黑乎乎的一塊。
而正常陳化的老白茶呢,顏色是五顏六色的有明顯的黃片。
不論是2013棗紅壽眉還是2014白露餅茶,均有此特征。
所以呢,你買到的一餅茶,且不說是不是10年的,如果5年的茶都是外表色澤統(tǒng)一,那你可要當心,這茶有做舊之嫌。
但從外表上,我們不能一刀切斷,也不能馬上判斷這就是做舊茶。
我們得用一下個標準來判斷。
2、香氣
如果你看餅茶的外形,懷疑是做舊的茶,接下來就聞聞香氣吧。
香氣可從2方面著手。
一是干茶香,二是水香。
正常陳化的茶,不論是干茶還是茶湯,都會有濃郁的香氣?;蚴菞椣?,或是藥香,或是薄荷香,不管是何種香氣,均是舒服的,不刺鼻的。
如果一餅茶的干茶、水香有刺激性,那您可得注意了。
當然,現在很多人做舊的手法也很高明,也能通過手段讓白茶聞起來有藥香,有棗香,有薄荷香。
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喝茶了。
這里就涉及到了第3個標準——滋味。
3、滋味
一餅茶,盡管在香氣上能夠使手段,但滋味是騙不了人的。
就好像一個人去整容,盡管在外形上別人看不出,但這言行舉止是騙不了人的。
這茶湯的滋味,便是輔助判斷的最好標準。
列為看官請注意,不論這茶的年份有多久,它的茶湯一定是順口、舒服、不刺激的。
如果你在一餅所謂的老白茶里感受到了強烈的刺激感,比如化不開的苦澀味、 豆豉味,那就要注意了。
最簡單的例子,上次有位朋友拿了一餅2009年的白茶,請村姑陳一起品飲。
按照村姑陳喝這么久老茶的經驗老推斷,這白茶餅正常陳化了8年,茶湯是很柔和、順滑、稠厚的。
結果一喝了這餅茶,反而有一股很濃烈的豆豉味,刺激感很強烈,有明顯的苦澀感,就好像吃生橄欖的感覺。
加上朋友的描述,這茶八九不離十就是做舊茶了。
4、葉底
再來說說最后一個標準——葉底。
沖泡之后,我們看葉底也是能看出所以然來的。
沖泡之后,白茶因為吸水,會讓葉片舒展開。
正常陳化出來的老白茶,葉底是鮮活、有彈性的、堅挺的。
而做舊的老白茶,葉底是死的,硬邦邦,輕輕撥動一下就爛了。
所以呢,如果您的老白茶葉底一碰就爛,那可要長個心眼了。
《03》
通過這4點,就能夠判斷出這餅茶是否做舊了。
如果您覺得這個步驟太麻煩,那村姑陳給茶友們支一個招,不過這個方法破壞性強,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很簡單,你準備一個臉盆,燒一鍋開水,再拿出這餅被你懷疑的茶。
將茶放在臉盆里,加開水,等上一段時間,茶餅就會因為吸收分散。
這時候你只要看茶餅外部和內部的色澤是否一致即可。
如果茶餅外部和內部不一樣,那這茶就是做舊咯。
不過此法有風險,且用且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