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里,真正被逼上梁山的,或者說,真的是因為走投無路才被迫上梁山水泊的,其實只有林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水泊代表的是“王土之外”,意思不言而喻。
事實上,林沖差點也被逼下梁山,白衣秀士王倫也一而再、再而三的為難他,林沖上山不得,下山不能,在梁山108將中是唯一一個。
新版《水滸傳》中的林沖形象
林沖本性善良,只求飯碗,一忍再忍,休妻、發(fā)配、風(fēng)雪山神廟,終于爆發(fā),殺了陸虞侯,最后上了梁山水泊。
這一切,都因為高衙內(nèi)。
高衙內(nèi)調(diào)戲林娘子,林沖忍了;高衙內(nèi)想念林娘子以致茶飯不思,陸虞侯就故意調(diào)出林沖,把林娘子哄到家里,供高衙內(nèi)調(diào)戲(差點成功);高衙內(nèi)眼看就要死了,陸虞侯等人就想到害死林沖……
98版《水滸傳》中的陸虞侯形象
如果問,這個高衙內(nèi)到底是誰,大家都會說,他是高俅的兒子啊,干兒子。原文都說了:(林沖)恰待下拳打時,認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內(nèi)。
這個說法不對,因為高衙內(nèi)的本來身份,是高俅叔叔的兒子,也就是說,他其實是高俅的兄弟!
原著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原來高俅新發(fā)跡,不曾有親兒,無人幫助,因此過房這阿叔高三郎兒子在房內(nèi)為子。本是叔伯弟兄,卻與他做干兒子。因此,高太尉愛惜他。
看到了吧,高衙內(nèi)本來是高俅兄弟,卻心甘情愿的給高俅做兒子。
98版《水滸傳》中的高衙內(nèi)形象
問題是:為什么高衙內(nèi)要給高俅做兒子呢?原著沒說,但是我們可以推測出來。
首先,原文說的是,“高俅新發(fā)跡,不曾有親兒,無人幫助”,就是說高俅才剛發(fā)跡,沒有心腹人,所以需要個人來幫他,一時之間找不到人,又沒有兒子,于是乎就過繼了一個堂兄弟。
古人過繼很正常,我們所熟悉的諸葛亮,他在有親生兒子諸葛瞻之前,就過繼了哥哥諸葛瑾的兒子諸葛喬作為兒子。但是過繼一般輩分不亂的,高俅這次可謂是開創(chuàng)先河,明明是兄弟,愣是搞成了兒子。
新版《水滸傳》中的高衙內(nèi)形象
沒辦法,誰叫高俅牛逼呢?
再看“本是叔伯弟兄,卻與他做干兒子”,是“與”他做干兒子,可見是主動的,要不然,高太尉怎么會愛惜他呢?
這么看來,堂堂兄弟,最后給人做了兒子,而且最后淪落到“專一愛淫垢人家妻女”“花花太歲”,只能說,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