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407年—431年),南匈鐵弗部族人赫連勃勃建立的政權,國都統萬城,也是十六國時期最后出現的一個政權。中國古代以“夏”為國號的政權頗多,因此史家又稱十六國時期的夏政權為赫連夏,又稱為胡夏。
赫連夏政權從赫連勃勃公元407年稱天王大單于算起,到431年北魏(拓跋鮮卑)的屬國吐谷渾俘赫連定止,僅存在了二十五年。
赫連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劉勃勃,匈奴鐵弗部人,407年,赫連勃勃叛秦自立,自稱天王、大單于,赦免境內罪犯,建元龍升,設置和任用百官,赫連勃勃認為匈奴是夏后氏的后代,故國號大夏。
413年,改姓赫連,在境內實行大赦,改年號為鳳翔,征發(fā)嶺北(秦嶺北)十萬胡人、漢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修筑都城,名曰統萬城(今陜西靖邊北),赫連勃勃自己說道:“朕正要統一天下,統治萬邦,可以用統萬作名稱。”
417年,東晉大將劉裕滅亡后秦,進入長安,派使者送給赫連勃勃書信,請求和好,約為兄弟。
418年,赫連勃勃乘東晉大將劉裕滅后秦后南歸之機,攻取長安,在灞上稱帝,不久回師統萬城。
425年,赫連勃勃去世,兒子赫連昌繼位,426年北魏攻取長安,427年攻陷統萬城,428年3月又陷安定城,俘赫連昌。
赫連昌被俘后,昌弟赫連定在平涼自稱夏皇帝,431年赫連定滅西秦,又欲渡黃河擊北涼遭吐谷渾襲擊,兵敗被俘,被送于北魏,夏亡。
亡國原因
赫連夏政權的主要經濟支柱,就是掠奪,總以各種理由與借口對四鄰發(fā)動戰(zhàn)爭以掠奪地盤和財物,雖然據有了廣袤的土地來畜養(yǎng)牲口,但還是支撐不了連年的戰(zhàn)爭消耗,因此發(fā)動戰(zhàn)爭愈多,國力下降愈多。
赫連勃勃在奪取了長安之后,夏國疆土南界秦嶺,東戎蒲津,西收秦隴,北薄于河,國勢達到全盛。赫連勃勃逐漸驕橫起來,統治極端殘暴,嗜殺戮,視民如草芥,搞得人人自危,忠良卷舌,人心盡喪,儒士寒胸,軍將失信。
赫連勃勃晚年昏聵,聽信讒言,廢長立幼,欲廢太子赫連璝而改立酒泉公赫連倫。赫連璝聽到消息后,不甘坐以待黜,于是不分青紅皂白,率騎一萬,攻殺赫連倫。赫連璝殺赫連倫后,率眾返長安,并攻統萬城。赫連倫之弟太原公赫連昌聞知,即起兵攻殺赫連璝,之后收編了赫連璝的部眾回到統萬城。赫連勃勃聞訊后悲憤不已,卻亦無可奈何,只得封赫連昌為太子,這次太子之爭連損夏國兩根頂梁柱,令赫連夏政權大傷元氣。
帝王世系表
武烈帝赫連勃勃(381年—425年),在位(407年—425年)
德武帝赫連昌(?—434年),在位(425年—428年)
平武帝赫連定(?—432年),在位(428年—431年)
大夏國的都城遺址
大夏政權是赫連勃勃一手建立的,國都稱作“統萬城”,他建立起來的大夏國政權也是十六國時期最后出現的一個政權。中國古代以“夏”為國號的政權頗多,因此史家又稱十六國時期的夏政權為赫連夏,又稱為胡夏國。赫連夏政權從赫連勃勃公元407年稱天王大單于算起,到431年北魏的屬國吐谷渾俘赫連定為止,一共僅存了二十五年的時間。
關于赫連勃勃之所以能夠建立大夏國也是歷經戰(zhàn)爭迫折,在十六國十六國的時候先依附劉淵,后附前秦。滅了代國,命其首領劉衛(wèi)辰黃河以西。前秦瓦解后,劉衛(wèi)辰勢力發(fā)展,據有朔方之地。后來在晉太元時期,北魏將劉衛(wèi)辰攻殺。他的兒子赫連勃勃投奔了后秦,還任職安遠將軍。在晉義熙三年的時候,赫連勃勃襲殺自己岳父、以及后秦高平公沒弈干,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改姓赫連,自以為匈奴是夏后氏后裔,建立大夏政權。但是大夏政權并沒有維持很長的時間,在赫連勃勃立夏稱帝之后,他的兒子赫連饋、赫連倫、赫連昌兄弟之間,為了爭奪皇位進行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這正好為這就為北魏滅夏創(chuàng)造了條件,直到公元430年的時候,北魏攻占平涼,赫連定向西逃走,被吐谷渾俘殺。夏國正式滅亡。
赫連勃勃皇后是誰
縱觀赫連勃勃的一生,他的才略在當時君主中是屬于一流的。但他為人過于殘暴,酷愛殺人取樂,在政治上只注重武力治國,沒有看到文治的重要性,國內政治十分黑暗,在他的晚期,很少有人才脫穎而出,造成了政治基礎的自我消弱。所以他死后僅短短的六年,他親手創(chuàng)立的大夏國便被北魏滅亡。
赫連勃勃的梁皇后圖片
破多羅夫人,鮮卑首領沒弈干之女,亦是他的正妻。在前秦瓦解后,鐵弗部受到北魏的攻擊,赫連勃勃的父親被殺,因此年幼的劉勃勃逃往薛干部,之后薛干酋長又把劉勃勃送給沒弈干,沒弈干很是器重他,于是就把女兒嫁給劉勃勃。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破多羅夫人的死卻是被赫連勃勃所殺。
赫連勃勃的一生并不是只有破多羅一位妻子,另一位就是皇后梁氏,歷史稱之為梁皇后。看過赫連勃勃的相關歷史,都因該知道梁氏不是赫連勃勃的原配妻子,赫連勃勃在即位前曾娶鮮卑首領沒奕干的女兒為妻。在407年,赫連勃勃反抗后秦建立大夏國,突然襲擊后秦將軍的沒奕干。并將他殺死,根據歷史的推測,在此事前后,沒奕干的女兒已經被自己的丈夫赫連勃勃殺死。
至于梁氏,是在414年的時候被立為王后。之后赫連勃勃稱帝便立梁氏為皇后。歷經7年之后,年赫連勃勃去世,他的第三個兒子赫連昌繼任皇帝。在427年時,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攻占夏都統萬,赫連昌逃至上邽,史稱赫連昌的皇后和赫連勃勃的皇后均被俘,據推測,赫連勃勃的皇后應該就是梁皇后,從而也證明了她活得比赫連勃勃長。
赫連勃勃女兒叫什么
赫連勃勃他的原名是劉勃勃,是中國十六國時期夏國的建立者。赫連勃勃生性兇暴,嗜好殺人,沒有常規(guī)。常常站在城頭上,把弓劍放在身旁,凡是覺得嫌惡憎恨的人,就親自殺死。但即便是這樣,他所建立的大夏國及大夏政權卻在歷史上留下了不滅的痕跡。
大女兒太武皇后赫連氏
關于他的一生幾乎都忙于戰(zhàn)事,忙著建立自己的大夏政權。關于他的女兒是誰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一探究竟。從他的家庭成員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他子女一共有17位,其中兒子就有十四個,女兒四位。
大女兒是太武皇后赫連氏,也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皇后。太武皇后的哥哥夏國皇帝赫連昌出逃來到上邽,遭到北魏的俘虜,在此之后她便和她的兩個妹妹成為了拓跋燾的嬪妃。在432年正月的時候,才被立為皇后,想必之前一段時間她通過了拓跋家族鑄金人的習俗才得以被立為皇后,在經過宗愛之變后,赫連皇后被尊為太皇太后。于453年三月赫連太皇太后卒,葬于云中金陵,謚號太武皇后。從歷史記載的情況來看,史書上對太武帝年間赫連皇后的活動并沒有過多的記載,但明確的是赫連皇后是沒有孩子的。
二女兒和三女兒都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妃,但歷史上對她們根本就沒有一絲記載,所以關于她們具體叫什么,根本無從得知。老四就是北魏平原王拓跋素的妻字,叫做赫連昌妹。
赫連勃勃為何豪言一統
赫連勃勃他的原名是劉勃勃,是中國十六國時期夏國的建立者。勃勃是南匈奴單于的后裔,他的父親劉衛(wèi)辰死在了北魏戰(zhàn)爭結束后,而他則是依靠后秦高平公沒弈干,之后又得到后秦君主姚興賞識。及后就以后秦與魏通好而叛秦,殺害沒奕干并自立,建北夏國,屢度進攻后秦。隨后更乘東晉滅后秦后班師的機會占領關中。
赫連勃勃
他之所以能夠說出豪言統一國家與他從小便異于常人相關,并且還很會用兵,深受后秦王年的賞識。
后秦弘始九年的時候,赫連勃勃因為怨恨后秦與北魏通訊,于是下定決心背叛后秦。擅自扣押柔然可汗送給后秦的馬匹數千,又假裝在高平川狩獵,偷襲沒弈干,并將其殺掉,吞其部眾。勃勃自以是匈奴夏后氏后裔,于是建國號為“大夏”,自立為王。
勃勃自立不久后,想要出兵討伐后秦,但當時諸將都反對出兵后秦,建議勃勃先固守高平,穩(wěn)固根本,然后才圖長安。但勃勃認為夏國初建,實力仍弱,關中這個地方一直因為后秦的強大而沒能攻取,若果自守一城,必會引來后秦各鎮(zhèn)的聯手攻伐,終兵敗亡國,故此特意不長居一處,以游擊戰(zhàn)術,出其不意,讓對方疲于奔命,以取嶺兵、河東之地,再待后秦君主姚興死后才攻取長安。這這些方面就足以看的出來赫連勃勃的軍事才能,或許也正是這樣成就了他的統一建國。
在413年時期,勃勃稱天王后,在境內實行大赦,還改了年號為鳳翔。任用叱干阿利擔任領將作大匠,后又征發(fā)嶺北十萬胡人、漢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修筑都城,都城起名為“統萬城”。赫連勃勃自己說道:“朕正要統一天下,統治萬邦,可以用統萬作名稱。”
赫連勃勃墓
赫連勃勃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群雄并立的一代裊雄,他可算得上陜北高原上崛起的叱咤風云的人物,曾經在今天陜北靖邊縣紅墩界鄉(xiāng)的白城子建立了大夏國。
赫連勃勃墓
然而,從公元406年建立國家,直到公元431年徹底滅亡,大夏國僅僅只生存了26個春秋。當初赫連勃勃為表“統一天下,君臨萬邦”信心,花費了7年的功夫修建的首都統萬城早已湮沒在塞上無邊無際的沙漠中了。關于大夏王國的歷史時間很是短,它滅亡后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北方處在群雄爭霸的時期,最后北魏統一了北方,與南方的東晉遙遙相對。大夏王國在陜北高原上著實熱鬧了一番后,象顆流星一樣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隕落,最終謎一般地神秘而富有傳奇性。
由于大夏王國的國度本身就很短,在加之隨之而來紛亂的戰(zhàn)爭,使得歷史關于它的資料沒有得到完善和整理,尤其是作為大夏王國第一代皇帝赫連勃勃的死之歸所,更是眾說紛紜,引來大家的猜測。據說,在他死后被葬于嘉平陵。
但是至于具體的葬地,史書上并沒有詳細的記載,只有從古留下的傳言。根據傳言說赫連勃勃的墓地是位于延安城東北延川縣稍道鄉(xiāng)東風原白浮圖寺山巔白浮圖寺遺址前。白浮圖寺遺址前的100米的地方,是白浮圖寺山的最高處。上面有一個大土堆,底面是圓形,高約八、九米,周長約60米,這就是相傳的赫連勃勃墓。相傳此墓為赫連勃勃疑冢,原有7冢,現僅存1冢。
赫連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劉勃勃,十六國時期胡夏國(又稱赫連夏)建立者。
其父劉衛(wèi)辰曾被前秦天王苻堅任為西單于,督攝河西諸部族。
407年,劉勃勃殺沒弈干,并吞其部眾,自立為天王,大單于,國號夏,年號龍升,定都統萬城。
狼煙四起的環(huán)境,戰(zhàn)火連天的時局,使赫連勃勃小小年紀就成為一個像狼一般機警的漢子。
東晉太元十六年(391年)十一月,拓跋襲殺劉衛(wèi)辰,赫連勃勃憑著靈活頭腦成功擺脫北魏騎兵,孤身一人逃到了叱干部。
困頓之時,狼最善于偽裝。赫連勃勃寄寓期間,處處夾著尾巴做人,竟也贏得了“性辯慧,美風儀”的口碑,后秦國君姚興“見而奇之,深加禮敬”,不僅封他為驍騎將軍,加奉車都尉,還經常讓他“參軍國大議”。
狼終歸是狼,它是不講究知恩圖報的。有了騎兵后,赫連勃勃召集三萬部眾,以打獵為名襲擊高平,殺害了岳父沒奕于,并改編了他的部隊。狼,永遠是喂不熟的,恩將仇報是狼的天性。
在歷代皇帝中,機警的,奸詐的,兇殘的,狡黠的,嗜血的,均不可勝數;但將這些狼性融貫于一身的,卻極其罕見。十六國時期胡夏建立者赫連勃勃,就是這樣一匹來自北方的狼。
以其機警、奸詐、兇殘、狡黠、嗜血稱霸于草原。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鳳翔六年(418年)十一月,在“群臣固請”下,赫連勃勃于灞上筑壇即皇帝位,改元昌武。
權力,最容易暴露一個人的本性,尤其是赫連勃勃這樣的狼性皇帝。赫連勃勃稱帝后,變得更加殘暴,殺人成性,嗜血成癮。
他時常拿著弓箭站在統萬城上觀察路上的行人,看到誰不順眼,拉弓就射。
赫連勃勃生性兇暴,嗜好殺人,沒有常規(guī)。
常常站在城頭上,把弓劍放在身旁,凡是覺得嫌惡憎恨的人,就親自殺死,大臣們有面對面看他的,就戳瞎眼睛,有敢發(fā)笑的,就割掉嘴唇,把進諫的人說成是誹謗,先割下其舌頭,然后殺死。胡人、漢人都躁動不安,民不聊生。
這種野蠻血腥統治,致使“夷夏囂然,人無生賴”,叫苦連天,怨聲載道。
機警、奸詐、兇殘、狡黠、嗜血,赫連勃勃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狼性的皇帝。赫連勃勃靠狼性起家創(chuàng)業(yè),最終卻落得聲名狼藉。
狼雖厲害,終有老去。子嗣之爭,熟為狼性。
他終日生活在復仇中,人性的扭曲使他變得殘暴,殺戮是他釋放自己內心洪水猛獸的方式,也是他葬送自己的不歸路。
元嘉二年(425年),赫連勃勃因病在永安殿去世,終年四十五歲,謚號武烈皇帝,廟號世祖,葬于嘉平陵。
他的國家民不聊生,他的兒子們?yōu)闋幎坊饰?,四處征伐相互猜忌,最后家破人亡不說,淪為他人屠刀下的鬼。
赫連勃勃掙扎一生,將北魏視為自己的仇敵,為著有朝一日為父報仇,卻不想再最后胡夏帝國,又摧毀在北魏的鐵蹄下,真是莫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