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痰熱壅肺證
定義: 指痰熱交結(jié),壅滯于肺,肺失清肅,以咳喘、痰黃稠及痰熱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
證候表現(xiàn): 咳嗽,氣喘息粗,胸悶,或喉中痰鳴,咯痰黃稠、量多,或咳吐膿血腥臭痰,胸痛,發(fā)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證候分析:
病因: 多因外邪犯肺,郁而化熱,熱傷肺津,煉液成痰;或素有宿痰,內(nèi)蘊(yùn)日久化熱,痰與熱結(jié),壅阻于肺所致。
證候:
①痰熱壅肺,肺失清肅,氣逆于上,故見咳嗽,氣喘息粗;
②肺熱蘊(yùn)郁,胸中氣機(jī)不利,故見胸悶胸痛;
③痰熱交結(jié),隨氣而逆,故見痰黃稠量多,或喉中痰鳴;
④若痰熱壅滯肺絡(luò),火熾血敗,肉腐成膿,則見咳吐膿血腥臭痰;
⑤里熱蒸騰,陽盛則熱,故見壯熱;
⑥內(nèi)熱傷津,故見口渴,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
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乃痰熱內(nèi)蘊(yùn)之象。
辨證要點(diǎn): 咳嗽、氣喘息粗與痰熱癥狀共見。
八、寒痰阻肺證
定義: 指寒痰交阻于肺,肺失宣降,以咳嗽、氣喘、痰多色白及寒證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
證候表現(xiàn): 咳嗽、氣喘,痰多色白,或喉中哮鳴,胸悶,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濡緩或滑。
證候分析:
病因: 多因素有痰疾,復(fù)感寒邪,內(nèi)客于肺,或因寒濕外邪侵襲于肺,或因中陽受困,寒從內(nèi)生,聚濕成痰,上干于肺所致。
證候:
①寒痰阻肺,宣降失司,肺氣上逆,故見咳嗽、氣喘;
②肺失宜降,津聚為痰,則見痰多色白;
③痰氣搏結(jié),上涌氣道,故見喉中痰鳴;
④寒痰凝滯于肺,肺氣不利,故見胸悶;
⑤陰寒凝滯,陽氣郁而不達(dá),肌膚失于溫煦,故見形寒肢冷。
⑥舌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濡緩或滑,均為寒飲痰濁內(nèi)盛之象。
⑦若痰稀者為寒飲停肺證,痰稠者為寒痰阻肺證,若寒象不明顯,僅以咳嗽、氣喘、痰多色白為主者,為痰濁阻肺證。
辨證要點(diǎn): 咳嗽、氣喘與寒痰癥狀共見。
九、飲停胸脅證
定義: 指水飲停于胸脅,阻滯氣機(jī),以胸廓飽滿、胸脅脹悶或痛及飲證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即屬痰飲病之“懸飲”。
證候表現(xiàn): 胸廓飽滿,胸脅部脹悶或痛,呼吸、咳嗽或轉(zhuǎn)側(cè)時牽引作痛,或伴頭暈、目眩,舌苔白滑,脈沉弦。
證候分析:
病因: 多因中陽素虛,氣不化水,水停為飲;或因外邪侵襲,肺通調(diào)水道失職,水液輸布障礙,停聚為飲,流注胸腔而成。
證候:
飲停胸脅,氣機(jī)阻滯,絡(luò)脈不利,故胸脅飽脹疼痛;
水飲停于胸腔,氣機(jī)不利,呼吸、咳嗽及身體轉(zhuǎn)側(cè)時引及飲邪塞迫于肺,故牽引作痛;飲為陰邪,阻遏陽氣,清陽不升,故見頭目暈眩;
水飲內(nèi)停,故可見苔白滑,脈沉弦。
辨證要點(diǎn): 胸廓飽滿、胸脅脹悶或痛與飲證癥狀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