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時間,我們會迷戀鄉(xiāng)村的山水,總有一時間,我們會迷戀鄉(xiāng)村的人情,總有一時間,我們會迷戀鄉(xiāng)村的故事,總有一時間,我們會迷戀鄉(xiāng)村的文化,鄉(xiāng)村總是那么的獨特且有魅力,今天我們就一起分享鄉(xiāng)村特有的魅力。
我們這兒都是種果樹,各種各樣的果樹一壟接著一壟,但是不管哪一種果樹,都有其特定的生長周期,種上十幾年以后都要換新的,所以每年的冬季都會有很多的樹樁被砍下來,一車車的拉回來。之前家家戶戶炒菜做飯都是燒柴火,剛好把它們利用了,可后來基本都是用了天然氣,這就為一堆堆的木材犯愁了,果木都是硬實木,白扔了太可惜,用起來又不知道做什么用。
直到前年年末,村東頭的路邊突然建起了一個工廠,說是專門利用這些樹樁燒木炭的??珊?,把這些成堆的樹樁都利用了,既能換點錢用,又能騰出院子來,別說還真是兩全其美呢!一時間我也是特別地開心,早先在南方的時候,看他們基本上村村都有企業(yè),讓人很是羨慕,這下自己村上也有了企業(yè),我按耐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急忙跑去圍著廠子轉(zhuǎn)了一大圈,里里外外參觀了個遍,朋友們知道這木材是怎樣變成木炭的嗎?
這一車車的樹樁拉過來,是不能直接扔進窯里的,首先要用電鋸加工成長短粗細差不多的木塊,這樣燒出來的木炭也是一塊一塊的比較規(guī)整。然后再把加工好的木塊整齊的擺進炭窯里,用燃料點燃了木塊,等燃燒到一定的程度,將炭窯封起來,先不用管它,冷卻下來以后,就可以開窯取炭,平時我們燒烤用的木炭就是這樣燒出來的!
經(jīng)過學習,小編覺得,這木炭的好壞,關鍵在于窯內(nèi)燃燒的控制,燒的時間短了燒不透,木炭點起來總是愛冒黑煙,燒的時間長了就容易過,出來的木炭雖好,但沒有多少產(chǎn)量!所以把握好火候才是最關鍵,另一個炭窯的設計也很有考究,窯燒起來以后在頂部加個蓋,留上一個小小的出煙口,這時候主要冒的是白煙,這是木材里面的水汽被排出來了。隨著白煙越來越少,開始出現(xiàn)藍煙的時候,說明木炭開始燃燒了,就要封死窯頂,不再讓空氣進入窯里面!封死后木炭自己燃燒還會持續(xù)三四個小時的樣子,再等上一天讓它冷卻了,一批上好的木炭就這樣制成了!
小編認為農(nóng)村里能有這樣的廠子是很好的事情,因地制宜,解決了廢樹樁的難題,又增加了鄉(xiāng)親們的收入,同時還活躍了村里的氣氛。話說這廠子建起來以后,村里的大爺大媽也都忙起來了,倒出的窯渣里面留有很多的碎木炭,大爺大媽們每天都提著竹籠來拾木炭,有的拾回去燒炕用,有的拾回去生爐子用,有的則是拾回去堆起來等到來年雪天里給大棚升溫用,看來這木炭的余溫也是深暖人心吶!
朋友們那邊的農(nóng)村都有些什么樣的企業(yè)呢?歡迎留言評論,一起來探討探討!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鄉(xiāng)村的文化源遠流長,鄉(xiāng)村的美食回味無窮,鄉(xiāng)村的人民勤勞也真誠,鄉(xiāng)村的民俗淳樸而風趣。鄉(xiāng)村,總是讓人留戀與不舍,鄉(xiāng)村,就是這樣的有魅力!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鼓勵是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