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像寺是五臺山有名的寺院。清初皇太極的三女兒出家以后,就在殊像寺修行。正是因為這,寺院遭到了大火焚燒。
皇太極的三女兒,人稱三皇姑。三皇姑生在黃金屋,長在翡翠閣,如花似玉,百媚千嬌。但是,她心性十分剛烈,見不得阿諛奉承的人,也見不得齷齷齪齪的事。那時候,吳三桂父子迎清兵入關(guān),為清皇室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三皇姑看不起吳家的人格,常私下議論說:狗披上人皮還是狗,人披上狗皮還是人?!闭l知順治皇帝恰恰把三皇姑許給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yīng)龍。
原來,吳三桂降清以后,仍然握有重兵。順治皇帝怕他出爾反爾,但又不便立刻解除他的兵權(quán),就想法子籠絡(luò)他,利用他,讓他帶兵南征,并說將他的兒子吳應(yīng)龍留在京城,招為駙馬,與三皇姑成親。順治皇帝這樣做,為的是拴住吳三桂,使他不敢反清,也難以反清。三皇姑是順治皇帝的妹子。聽說哥哥將自己許配給吳應(yīng)龍,由不得一腔怒火胸中燒,手腳氣得發(fā)了麻。她不顧宮闈那許多規(guī)矩,立刻去找順治皇帝,開口就說:“哥哥!你是不是逼著妹子死?”
順治了解三妹子的脾氣,笑了笑,沒有回答。
“吳家父子,衣冠禽獸,妹子寧愿出家修行也難從命!”三皇姑仍然怒氣難消。
順治不慌不忙,走到三皇姑面前,勸道:好妹妹,你知道,吳家父子舉足輕重啊!再說那吳應(yīng)龍滿腹學(xué)識,一表人材,大有儒將之風(fēng),也能配得過你。皇妹若不信,可以召來看看?!?/p>
三皇姑冷笑一聲。順治又說:“皇妹知理識義,應(yīng)以國事為重啊!
三皇姑不答,再次冷笑。順治再勸,三皇姑再笑,笑得順治動了怒,說:“你不嫁吳應(yīng)龍,就去當尼姑。
這一下,三皇姑開了口,說:“寧愿當尼姑,不嫁吳應(yīng)龍!”
三皇姑意志堅決。順治皇帝沒有一點兒辦法 但又不能失掉皇帝的威嚴,只好傳下諭旨,讓三皇姑到五臺山殊像寺出家。
三皇姑來到五臺山,大大小小的廟庵里和尚和尼姑都被轟動了。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一個嬌滴滴的金枝玉葉,吃慣了山珍海味,穿慣了綾羅綢緞,來到五臺山,能過出家人的清苦生活嗎?有的說,一個你尊我敬的皇宮少女,正當妙齡,能清心寡欲,受得了寺院的清靜嗎?大家留心看著,聽著,等著,要看一個皇家姑娘的笑話。果然,時間不很長,就發(fā)現(xiàn)了蛛絲馬跡。
在殊像寺,三皇姑所住的地方叫“善靜室”。一天晚上,不知從什么地方走來一個風(fēng)流灑脫的小和尚。大家正想走上前去問個名號,一轉(zhuǎn)眼,他已走進“善靜室”。好事的人等著聽動靜,動靜沒聽到,直到天明也不見出來。從那以后經(jīng)常見小和尚大搖大擺地來。卻不知小和尚什么時候去。大家再也沉不住氣了,紛紛向住持進言:“快讓這位公主離開寺院吧,莫讓她玷污了佛門凈土!
然而,三單姑畢竟是皇姑,誰敢輕易撩惹她?住持也覺得沒有真憑實據(jù),怎能輕舉妄動?只好說:“貧僧自有辦法?!?/p>
一個晚上,一個小尼姑又來報告,那個小尚走進“善靜室”了。住持叫她不要聲張,就獨自一人悄悄來到“善靜室”的窗臺下。側(cè)耳靜聽,聽不到室內(nèi)一點兒響動,于是,便推門進來,室內(nèi),只有三皇姑人跌坐誦經(jīng)。 見住持進來,她趕忙起身讓坐,打了個問訊道:“師傅深夜來訪,必定有所見教?!?/p>
住持四壁張望,沒有發(fā)現(xiàn)點兒可疑跡象,遂裝做關(guān)心的樣子說:” 出家修行,并非一蹴而就,要注意保重身體啊!“他嘴里這么說,心中卻不得暗暗稱奇。
住持翻來復(fù)去想,明明進去了人,為什么一下子就不見影兒了呢?是不是小尼姑看錯了?從此,他不再聽其他人的話而是獨自暗暗留起心來。一天,夜幕降了,西山頂上的一彎新月只放出微弱的黃光。住持正在窗口張望,忽見一個人影閃了過去,定睛細看,那人影已經(jīng)鉆到“善靜室”去了。住持躡手躡腳,來到“善靜室”門前偷聽,沒有一點兒動靜。推門進去,室內(nèi)如往常:只有三皇姑一人跌坐誦經(jīng)。
一連幾次,情況一模一樣,住持恍然大悟:“這三皇姑一定不是凡人。那個小和尚或許是哪位菩薩。菩薩前來,一定是超度三皇姑的。”從此,無論誰來饒舌,住持都一概不理。可是,這一來,大家都說住持膽小,不敢得罪三皇姑,三皇姑的流言也就越傳越遠,不久,就從五臺山傳到了北京城。
北京城里,順治皇帝已經(jīng)退了位,坐龍庭的是清圣祖玄燁,人稱康熙皇帝。三皇姑是康熙皇帝的姑母??滴趸实勐牭焦媚傅牧餮暂呎Z,勃然大怒。然而大怒又能怎樣?真是治罪不行,不治罪也不行。想了幾天,他給殊像寺住持下了一道密諭:“火燒殊像寺”。當然,燒寺的目的是為了燒人,要把三姑母和流言蜚語一齊燒掉。
大火沖天,一座殊像寺,燒了三天三夜。大部分殿宇和房屋,均已化為灰燼,只有三皇姑居住的“善靜室"和文殊殿安然無恙。大家都感到奇怪,進“善靜室”一看,三皇姑早已端端正正坐化了。你看,她沒有一絲兒痛苦,笑瞇瞇的,像活著一樣。在她面前還放著一張紙,上面寫著四句偈語:“只見來,不見去,人言紛紛神也懼。且喜我把文殊遇,離宮離殿無所慮。
住持將火燒殊像寺的情形表奏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感嘆不已,遂下詔書,重修殊像寺。三皇姑出家的故事,還有另一種傳說,說是三皇姑真與一個年輕英俊的和尚來往,朝夕談經(jīng),但他們奉戒堅貞,未亂教規(guī),品格純潔高尚。殊像寺大火焚燒,一片白地,只有三皇姑和她居住的“善靜室”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