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文專題復(fù)習(xí)資料
第一部分古詩、詞、文背誦默寫
一、課內(nèi)古詩、詞、文背誦默寫
(一)填空式默寫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陶淵明《桃花源記》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獎⒂礤a《陋室銘》
3、于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直,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周敦頤《愛蓮說》
4、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 ,神情與蘇、黃不屬。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核舟記》
5、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道之行也》
6、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杜甫《望岳》
7、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春望》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杜甫《石壕吏》
9、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span lang="EN-US"> ——酈道元《三峽》
10、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1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2、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張岱《湖心亭看雪》
13、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歸園田居》
14、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王維《使至塞上》
1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李白《渡荊門送別》
16、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 ——陸游《游山西村》
17、萬里來游還望遠(yuǎn),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吊古風(fēng)霜里,老木滄波無恨悲。
——陳與義《登岳陽樓》(其一)
(二)理解性默寫
第21課《桃花源記》 P168
陶淵明
1、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span lang="EN-US">
2、描寫桃花源美好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安寧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4、描寫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yè)、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5、最能體現(xiàn)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fēng)淳樸的句子是“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span lang="EN-US">
第22課 短文兩篇
《陋室銘》 P173
劉禹錫
1、文章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表現(xiàn)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從反面表現(xiàn)作者情趣高雅的句子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5、文中運(yùn)用類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負(fù)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6、文中具有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毕嗪魬?yīng)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愛蓮說》 P174
劉禹錫
1、文章集中表現(xiàn)蓮高潔品格的主旨句是“蓮,花之君子者也?!?span lang="EN-US">
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道出荷花莊重、質(zhì)樸、潔身自好、不落塵俗的品格。
3、描寫蓮的形象,先用襯筆,其中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是一般映襯,菊和牡丹是重點映襯,菊是正襯,牡丹是反襯。
4、描寫蓮生長環(huán)境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描寫蓮體態(tài)、香氣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描寫蓮清高風(fēng)度的句子是“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5、表現(xiàn)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第24課《大道之行也》 P183
1、全文綱領(lǐng)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句子是“①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②男有分,女有歸。(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③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3、全文總結(jié)性句子是“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4、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是“鰥寡孤獨”“夜不閉戶”
第25課 杜甫詩三首 P185
《望岳》
1、借齊魯大地來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的詩句是“岱宗復(fù)如何,齊魯青末了?!?/span>
2、用虛筆寫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實筆寫出了泰山的高大的詩句是“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span lang="EN-US">
3、詩中“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出作者襟懷之浩蕩,眼界之空闊的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
4、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yīng)具有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高峰的雄心和氣概的哲理詩句是“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1、詩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span>寫出望中之所見,也痛切地傳達(dá)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
2、詩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span>承上啟下,表明了詩人感時傷事的情感。
3、詩中的擬人句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span lang="EN-US">
4、憂國思鄉(xiāng)的詩句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span lang="EN-US">
5、悲己句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
1、《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綱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節(jié),都是從這里生發(fā)出來的。
2、極其概括、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尖銳矛盾的兩句詩是“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span lang="EN-US">
3、說明當(dāng)時戰(zhàn)爭慘烈的詩句是“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span lang="EN-US">
4、最能概括凄慘情景的詩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span lang="EN-US">
5、說明當(dāng)時兵役苛酷的詩句是“三男鄴城戍?!?span lang="EN-US">
第26課《三峽》 P196
酈道元
1、描寫春、冬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泵鑼懴淖罹哂刑厣木渥邮恰?u>夏水囊陵,沿溯阻絕?!泵鑼懬镒罹哂刑厣木渥邮恰?u>晴初霜旦,林寒澗肅?!?span lang="EN-US">
2、與《三峽》中“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唐詩是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中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span lang="EN-US">
3、文中山河秀麗句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比俨季涫恰?u>懸泉瀑布,飛漱其間?!?span lang="EN-US">
4、文中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泵枥L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睂懕M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第27課 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 P199
陶弘景
1、文章首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點題,表達(dá)欲與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
2、描寫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span lang="EN-US">
3、直抒胸臆句是“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span lang="EN-US">
《記承天寺夜游》 P200
1、描寫月下之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span lang="EN-US">
2、抒發(fā)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第28課《觀潮》 P202
周密
1、寫參演艦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
2、寫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3、寫水兵在船上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寫雙方習(xí)戰(zhàn)之激烈的句子是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寫聲勢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6、作者對潮水的描寫由遠(yuǎn)而近,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jìn)行描繪。
寫“形“的句子是“僅如銀線?!保粚憽吧钡木渥邮恰?u>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寫“聲”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寫“勢”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勢極雄豪?!?span lang="EN-US">
第29課《湖心亭看雪》 P206
張岱
文中具體描寫雪景的句子是“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第30課《詩四首》 P209-211
1、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寫詩人早晚躬耕的句子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北砻髯约簹w隱決心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2、王維的《使至塞上》描寫奇特壯美的塞外風(fēng)光的名句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保ㄔ娭杏挟嬀洌?span lang="EN-US">
3、李白的《渡荊門送別》詩人通過想象來描繪長江之景的句子是“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痹娙送ㄟ^長江之水的描寫來抒發(fā)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span lang="EN-US">
4、陳與義的《登岳陽樓?其一》一詩中顧影自憐,飽含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的詩句是“白頭吊古風(fēng)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迸c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登高》)“萬方多難此登樓”(《登樓》)意境相似的詩句是“萬里來游還望遠(yuǎn),三年多難更憑危?!?span lang="EN-US">
二、課外古詩、詞、文背誦默寫
(一)填空式默寫
1、??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2、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王績《野望》
3、木落雁南度,北風(fēng)江上寒。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4、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5、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黃鶴樓》
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畎住端陀讶恕?span lang="EN-US">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秋詞》
8、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梅堯臣《魯山山行》
9、山下蘭牙短浸溪,林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蘇軾《浣溪沙》
10、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1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秋夕》
(二)理解性默寫
《長歌行》漢樂府 P217
1、詩中勸勉人們珍惜青春,應(yīng)及時努力的詩句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詩中通過描寫鮮明的色彩來表現(xiàn)春季無限生機(jī)和旺盛活力的句子是“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
3、詩中暗示美景不是永恒不變的,從而隱喻時光一去不返,人的壽命有限,要倍加珍惜時光之意的一句是“朝露待日。”
4、借題發(fā)揮,描寫陽光普照,萬物欣欣向榮的詩句是“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5、詩中通過寫季節(jié)的變化,隱喻人們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詩句是“??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6、古詩詞中有許多告誡人們要懂得惜時的名句,請寫出你知道的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
(1)“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span lang="EN-US"> ——岳飛的《滿江紅》
(2)“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隋寸功?!?span lang="EN-US"> ——杜旬鶴的《題弟侄書堂》
《野望》 P218
王績
1、詩中通過描寫傍晚景色,表現(xiàn)詩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詩句是“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2、詩中通過對季節(jié)的描寫,表現(xiàn)山景蕭瑟、寂寞的詩句是“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span lang="EN-US">
3、交代牧人、獵者遂愿而歸,收獲頗豐的詩句是“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
4、詩中透露出詩人閑情野趣中隱含彷徨無依的莫名苦悶之情的句子是“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span lang="EN-US">
5、詩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詩句,來表現(xiàn)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之情的詩句是“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6、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有詩寫道:“相顧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北驹娭信c其意思相似的詩句是“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span lang="EN-US">
《早寒江上有懷》 P219
孟浩然
1、詩中借鴻雁南飛,秋季已至,來表達(dá)詩人思?xì)w之情的詩句是“木落雁南度,北風(fēng)江上寒。”
2、詩中表現(xiàn)詩人欲歸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詩句是“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3、詩中借“鄉(xiāng)淚”、“歸帆”表達(dá)旅人睹物傷情,思念故鄉(xiāng)的詩句是“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有句云:“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贝嗽娭信c這兩句意境相近的詩句是“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5、詩中能夠寄托詩人思?xì)w的哀愁和前途渺茫愁緒的詩句是“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6、詩中交代家鄉(xiāng)的位置而自然成對的詩句是“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7、古詩詞中有許多表現(xiàn)詩人遠(yuǎn)離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情的詩句,請寫出其中你最喜歡的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
(1)夕陽西下,斷陽人在天涯。 ——馬致遠(yuǎn)的《天凈沙?秋思》
(2)鄉(xiāng)書何處達(dá)?歸雁洛陽邊。 ——王灣的《次北固山下》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P220
孟浩然
1、詩中運(yùn)用對偶修辭方法,描繪洞庭湖雄偉景象的名句是“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2、詩中表現(xiàn)詩人渴望援引的詩句是“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3、詩中表現(xiàn)水天一色,渾然一體的景色的詩句是“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4、詩中表現(xiàn)詩人不甘寂寞的詩句是“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5、詩中表明作者對自己不能報效君主而深感愧疚的詩句是“端居恥圣明。”
6、詩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又心懷內(nèi)疚的詩句是“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7、詩中表明詩人想投身仕途而又無人舉薦的詩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8、詩中形象地描寫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積廣大,充滿活力的詩句是“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9、詩中表明詩人無職可做,寂寞無依之情的詩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0、古詩詞中有許多關(guān)于水的名句,請寫出其中你最喜歡的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
(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曹操的《觀滄海》
(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 ——白居易的《憶江南》
《黃鶴樓》 P222
崔顥
1.詩中詩人從傳說入筆,以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描寫景物的詩句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2、詩中能夠表達(dá)詩人對世事變遷的無限感慨之情的詩句是“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3、詩中情景交融,道盡無限思鄉(xiāng)之愁的詩句是“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4、詩中表現(xiàn)詩人懷念家鄉(xiāng)的惆悵之情的詩句是“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5、詩中能夠詩人觸景生情而起思鄉(xiāng)之愁的詩句是“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6、詩中與馬致遠(yuǎn)《天凈沙?秋思》中“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詩句是“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7、請寫出古詩詞名句中關(guān)于“鄉(xiāng)情”的兩句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
(1)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的《靜夜思》
《送友人》 P223
李白
1、詩中交代送別地點及環(huán)境的句子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2、詩中借馬的蕭蕭長鳴,表現(xiàn)友人不忍離去的詩句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3、詩中比喻友人離家遠(yuǎn)游,行蹤難定的詩句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4、詩中借比喻的修辭手法來表達(dá)詩人與友人難舍難分之情的詩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古詩詞中,有許多表現(xiàn)贈別之情的名句,請寫出其中你最喜歡的連續(xù)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
(1)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2)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的《別董大》
《秋詞》P224
劉禹錫
1、詩中能夠表現(xiàn)詩人昂揚(yáng)奮發(fā)的創(chuàng)作精神的句子是“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2、詩中體現(xiàn)詩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獨創(chuàng)新視角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3、詩中運(yùn)用鮮明的對比來表現(xiàn)作者觀點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4、詩中描寫秋天美景的詩句是“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5、詩中熱情歌頌秋天的句子是“我言秋日勝春朝。”
6、白居易有詩云:“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斷腸是秋天?!睒O言秋之悲涼。本詩中與之情調(diào)相反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7、詩中能夠表現(xiàn)作者推陳出新,賦予秋天新內(nèi)涵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8、除詩外,我國古代詩文中還有許多關(guān)于“秋”的膾炙人口的名句,請寫出其中你最喜歡的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的《憫農(nóng)》
(2)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的《虞美人》
《魯山山行》 P225
梅堯臣
1、詩中道出群山高低起伏及自己情趣的詩句是“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fù)低。”
2、詩中表明山景讓步欣賞不夠,目不暇接的詩句是“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3、詩中描寫秋天空野自然之趣的詩句是“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4、詩中表明山中人煙稀少,游者離山村較遠(yuǎn)的詩句是“人家在何許,云處一聲鳴。”
5、山往往因其巍峨而成為詩人歌詠的對象,請寫出古詩中表現(xiàn)山宏偉氣魄的兩句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
(1)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的《望岳》)
(2)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的《望天門山》
《浣溪沙》 P226
蘇軾
1、詞中寫作者雖到老年,但仍具有積極、樂觀精神的句子是“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2、詞中表明環(huán)境清新優(yōu)美、淡雅寧靜的詞句是“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3、詞中使人振奮,且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的詞句是“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4、有詩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贝嗽~中,反其意而用之的詞句是“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5、詞中表達(dá)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和豁達(dá)的胸襟的句子是“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P227
陸游
1、詩中表現(xiàn)詩人有為國戍守邊疆的宏愿的詩句是“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2、詩中詩人巧借自然風(fēng)雨,將實現(xiàn)與夢境聯(lián)系起來的詩句是“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3、詩中表現(xiàn)詩人至死不忘報國決心的句子是“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4、詩人借夢境表達(dá)自己戍邊志愿的詩句是“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span lang="EN-US">
5、詩中極寫詩人老病而孤凄冷清卻又念念不忘復(fù)國的憂國之心的句子是“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6、陸游《示兒》詩中寫道:“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北憩F(xiàn)了詩人至死不忘復(fù)國的決心。本詩中表達(dá)與其相同意思的詩句是“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7、曹操《龜雖壽》中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钡脑娋洌纱宋覀兛梢月?lián)想到本詩中詩句是“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8.除本詩外,古詩詞中還有許多表達(dá)詩人欲為國立功,報效國家的名句。請寫出你最欣賞的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
(1)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
(2)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第二部分古詩、詞、文閱讀理解
第21課《桃花源記》 P168
陶淵明
一、作者及作品
陶淵明,晉宋詩人,散文家。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還學(xué)過他的文章有《歸園田居》(其三)、《飲酒》、《五
二、文章知識
(1)線索:以漁人(武陵人),進(jìn)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發(fā)現(xiàn)——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2)順序:時間先后順序
三、詞語解釋
1、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復(fù)前行,欲窮其林。緣:沿著。窮:窮盡。
2、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鮮美:鮮艷美麗。落英:落花。
3、甚異之。異:詫異。
4、豁然開朗。豁然:開闊的樣子。
5、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
6、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交通:交錯相通。
7、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黃發(fā):老人。垂髫:小孩。怡然:喜悅的樣子。并:都。
8、問所從來,具答之。具:詳盡。
9、村中聞有此人,咸(xian)來問訊。咸:都。
10、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妻子:妻子和兒女。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11、處處志之。志:動詞,作標(biāo)記。
12、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志:名次,標(biāo)記
13、聞之,欣然規(guī)往。欣然:高興的樣子。規(guī):計劃。
14、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尋:不久。津:渡口。
15、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耙笔峭僮?,“要”通“邀”,邀請。
四、句子翻譯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翻譯:芳香的野草鮮艷美麗,落花到處都是。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翻譯: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
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翻譯: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4、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翻譯: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狗叫的聲音。
5、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翻譯:男女穿戴,完全與桃花源外的人一樣。
6、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翻譯:老人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
7、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翻譯:帶領(lǐng)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8、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翻譯:(他們)問起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9、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翻譯:這個人詳細(xì)的介紹了自已所聽到的事。
10、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了?!?span lang="EN-US">
翻譯: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11、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翻譯:尋找以前做的標(biāo)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不到路。
12、后遂無問津者。
翻譯:此后就再也沒有探訪的人了。
五、成語積累
1、世外桃源:與世隔絕,沒有戰(zhàn)亂,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后用此成語指虛構(gòu)的超脫現(xiàn)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
2、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yōu)殚_闊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與“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語。)
3、無人問津;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后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
4、落英繽紛;落英:落花。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六、簡答
1、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
答: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fēng)尚的哪兩個方面?
答:生活幸福;民風(fēng)淳樸。
3、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碧一ㄔ慈藶楹螄@惋不已?
答: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4、“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5、漁人離開桃源后,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后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這是一個虛構(gòu)的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gòu)的理想社會?
答: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未果,尋病終。
7、“桃花源”是作者虛構(gòu)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它呢?
A、虛構(gòu)目的
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dāng)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dá)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B、作品意義
盡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xiàn),但它體現(xiàn)了人們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反抗。
第22課《短文兩篇》
《陋室銘》P173
劉禹錫
一、文體常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功頌德的文字,后成為一種文體。人們經(jīng)常用“座右銘”來激勵鞭策自己。請你從平時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則有關(guān)學(xué)習(xí)方面的“座右銘”。示例: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二、詞語解釋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名:出名靈:成為靈異的水。
2、斯是陋室。斯:這。
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馨,香氣。
4、無絲竹之亂耳。絲竹:借代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亂:使……亂。
5、無案牘之勞形。案牘:案,文書,案卷。牘,公文。案牘是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三、句子翻譯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翻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譯: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主人卻有美好的德行。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翻譯:談笑的是淵博的學(xué)者,往來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譯: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四、簡答
1、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為什么?
答: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質(zhì)條件的好壞,而是精神世界的純潔與充實,他們鄙棄功名利祿,不趨炎附勢,不與惡濁的世風(fēng)同流合污,保持著自己堅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不覺其陋。
2、作者做此銘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負(fù)和情操,也流露出諷刺現(xiàn)實的意味。你能看出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是怎樣的嗎?
答:官僚士大夫階層思想庸俗、頹廢、居豪宅,尋歡作樂。
3、本文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
答:表達(dá)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4、從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積極還是消極的?
答:從本文表達(dá)的高尚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看,作者的思想是積極的。從獨處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來,使自己與污濁的社會隔離開來等做法來看,作者的思想又是消極的。(可發(fā)揮自己的見解)
5、在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dá)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略)
6、人人都有自己的居室,你喜歡的居室是什么樣的?請描繪出來,并說明你喜歡的原因。
答:(略)
7、文中有哪些駢句和散句?
答:駢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span lang="EN-US">
散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愛蓮說》 P174
周敦頤
一、詞語解釋
1、可愛者甚蕃。蕃:多。
2、濯清漣而不妖。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
3、不蔓不枝。蔓:長枝蔓。枝:動詞,長枝節(jié)。
4、于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獨:只,僅。濯:洗滌。妖:妖媚。益:副詞,更。植:樹立。褻:親近而不莊重。
5、菊之愛,陶后鮮有聞。鮮:少。
6、宜乎眾矣。宜:應(yīng)當(dāng)。
二、句子翻譯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翻譯:我唯獨喜愛蓮從污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2、蓮,花之君子者也。
翻譯:蓮是
3、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翻譯: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翻譯: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翻譯:喜愛牡丹的人當(dāng)然就很多了。
三、簡答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zhì)的描寫,表達(dá)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的鄙棄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1)牡丹---“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菊---“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蓮---“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了他不愿與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節(jié)操的思想感情。
3、文章中“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這些具體特征代表了蓮花的哪些可貴品質(zhì)?
答:“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這些特征代表蓮花的可貴品質(zhì)是“質(zhì)樸、高潔、胸懷豁達(dá)、品行無邪;不拘繁文茍禮、美德廣布四方、獨立自主、威嚴(yán)不可褻瀆。”
4、細(xì)細(xì)揣摩“菊之愛”有兩種含義:一是做一個避世的隱士。二是像陶淵明那樣保持獨立的人格。你贊成哪一種說法?談?wù)効捶ǎㄈ缳澇蓛煞N都有道理。自圓其說即可。)
答:作者的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塵世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yīng)了上文的哪一句話?結(jié)尾這一句感嘆表達(dá)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yīng)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結(jié)尾這一句感嘆表達(dá)了作者對追求逐利(追求富貴、貪慕富貴)、趨炎附勢的世風(fēng)的鄙棄。
6、文章的最后一段運(yùn)用了多種句式,你能具體指出都用了哪些句式嗎?
答:文章的最后一段運(yùn)用的句式分別是感嘆句(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設(shè)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7、孟子認(rèn)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與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種觀點,談?wù)勀愕目捶ā#ㄗ詧A其說即可)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受環(huán)境影響,“孟母三遷”說的即是這個道理。
答法二:同意本文的觀點,只要保持堅貞的節(jié)操,潔身自好,即使處于污濁的環(huán)境中也能不受影響。
8、本文所用的修辭手法、表達(dá)方式、表現(xiàn)手法有哪些?
答:本文所用的修辭手法有排比、設(shè)問、比喻;表達(dá)方式有記敘、描寫;表現(xiàn)手法有象征、襯托。
9、目前,全國正在進(jìn)行“國花”推選活動,如果你也參加這項活動,下面三種花中你打算選什么為“國花”,請仿照示例,在橫線上填上一句相關(guān)的古詩文名句(任選一個)。
示例:我選擇杜鵑為國花,因為:花中此物似西施。
參考答案:
我選擇荷花為國花,因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選擇牡丹為國花,因為: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我選擇梅花為國花,因為:梅花香自苦寒來。
10、不久前某行政部門征集公益廣告,以一幅清蓮圖為主體圖案的廣告創(chuàng)意,因積極的比喻意義被采納,清你為該主體圖案配一句恰當(dāng)簡明的廣告語。(不少于8個字)
第23課《核舟記》 P178
魏學(xué)洢
一、詞語解釋
1、高可二黍許???span lang="EN-US">:大約。許:上下。
2、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曾:尚,還。盈:滿。
3、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挑選。修狹:長而窄。
4、臥右膝,詘右臂支船?!霸x”同“屈”,彎曲。
5、左手倚一衡木?!昂狻蓖皺M”,橫著。
6、其兩膝相比者。比:靠近、挨著。
7、珠可歷歷可數(shù)也。歷歷:分明可數(shù)的樣子。
8、細(xì)若蚊足,鉤畫了了。若:像。了了:清楚明白。
9、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戴高高帽子。為:是。
10、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奇:零數(shù)
二、句子翻譯
1、蘇黃共閱一手卷。
翻譯:蘇軾和黃魯直一同觀賞一幅書畫卷子。
2、舟尾橫臥一楫
翻譯:船尾橫擺著一支櫓。
3、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
翻譯:總計這只船上刻了五個人,八扇窗。
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翻譯:原來是挑了一個長而狹的桃核刻成的。
5、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翻譯: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的(名種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態(tài)。
6、嘗貽余核舟一。
翻譯:曾經(jīng)贈給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
7、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翻譯:可是計算它的長度還不滿一寸。
8、技亦靈怪矣哉。
翻譯:技藝出真奇妙??!
9、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翻譯:他們相互靠近的兩膝,都隱藏在畫卷的衣褶中。
10、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若聽茶聲然。
翻譯:那人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第24課《大道之行也》 P183
《禮記》
一、詞語解釋
1、選賢與能。與:通“舉”舉薦,選拔。
2、古人不獨親其親。親:以……為親。親:親人、父母。
3、不獨子①其子②。①子:以……為子。②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歸。分:職分、職業(yè)。
5、貨惡其棄于地也。惡:憎惡。
6、盜竊亂賊而不作。亂:造反。賊:害人。作:興起。
7、是謂大同。是:這。大同:理想社會。
8、女有歸。歸:女子出嫁
二、句子翻譯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翻譯: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
翻譯:因此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要有職業(yè),女子要有歸宿。
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翻譯: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共有的。
4、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翻譯: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xiàn)象,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5、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翻譯: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guān)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第25課 杜甫詩三首 P185
唐 杜甫
一、作者及作品
杜甫,字子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jìn)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yán)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fù)。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愿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他的作品“三吏”、“三別”是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杰作,《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合稱“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合稱“三別”。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huán)境下的縣吏、關(guān)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zāi)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凄慘的人生悲劇。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他的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yù)為“詩史”。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
二、詩歌賞析
1、《望岳》
【思想內(nèi)容】
這首詩從整體上勾畫了泰山的宏偉景象,蘊(yùn)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
【名句賞析】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寫由望岳而產(chǎn)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現(xiàn)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煉字煉詞】
“陰陽割昏曉”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霸旎娚裥恪币粋€“鐘”字,將大自然擬人化,寫得格外有情: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突出了近望泰山的神奇秀麗。
2、《春望》
【思想內(nèi)容】
全詩沉著蘊(yùn)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
【名句賞析】⑴“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都表達(dá)了感時傷世的感情。本聯(lián)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⑵“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弊园彩放褋y以來,“烽火苦教鄉(xiāng)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 凹視秩f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xí)r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煉字煉詞】“深”:表面寫山河依舊,草木蔓生的情景,實際寫出荒涼蕭條,物是人非的社會狀況,飽含了憂國之情。“搔”:時局動亂國事危急造成骨肉分離,烽火不息致使家書斷絕,這些都使詩人憂心如焚,而又無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撓頭皮度日如年,以至頭發(fā)變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難以勝簪了。這一細(xì)節(jié)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3、《石壕吏》
【思想內(nèi)容】
《石壕吏》是被譽(yù)為“詩史”的杜詩的代表作之一。這首五言古詩是寫詩人路經(jīng)石壕村,投宿一老翁家庭,親見一老婦人被迫服役的情景,通過對“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繪,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zhàn)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表達(dá)了憂國憂民的感情。
第26課《三峽》 P196
酈道元
一、作者及作品
作者酈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度龒{》一文出自《水經(jīng)注》這是記敘我國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書。
二、詞語解釋
1、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自:從,由。略:完全。闕:通“缺”空缺。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至于:到了。襄:漫上。溯:逆流而下。阻絕:斷。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3、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雖:即使。奔:這里指飛奔的馬。御:駕。
4、素湍綠潭。湍:急流的水。
5、飛漱其間。漱:沖刷
6、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如果。非:不是。自非:如果不是。曦:陽光,這里指太陽。
7、每至晴初霜旦。至:到。霜旦:下霜的早晨。
8、屬引凄異。屬:連接。引:延長。屬(zhǔ)引:接連不斷。
9、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聲:幾聲。三,這里不是確數(shù)。
三、句子翻譯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羲月。
翻譯: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翻譯: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這樣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翻譯: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
4、素湍綠潭,回清倒。
翻譯: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影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5、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翻譯: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蕩。
6、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翻譯: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翻譯:每當(dāng)?shù)搅顺跚缁蚪Y(jié)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8、常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翻譯:有時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xù)不斷,異常凄涼。
9、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翻譯: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
四、簡答
1、文章中從側(cè)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章結(jié)尾哪一句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引用漁歌有什么作用?
答: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引用漁歌作用是進(jìn)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襯托“晴初霜旦”之時“林寒澗肅”的凄涼情景,渲染蕭瑟的氣氛。
3、你能概括文章的結(jié)構(gòu)嗎?
答:文章先總寫三峽地貌,(總寫)(第一段),再寫三峽四季壯麗景色,(分寫)(第二段)
4、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
答:作者是從“山”、“水”兩方面描寫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先寫“山”后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描繪出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
5、作者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jié)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的?
答:夏天,寫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險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兇險和疾速的特點。春冬之時,水退潭清,景色秀麗,突出了三峽春冬景色的清麗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靜,水枯氣寒冷以高猿哀鳴襯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6、文中提到了巫峽,另外兩峽是什么峽?
答:瞿塘峽和西陵峽。
7、文章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現(xiàn)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五、探究欣賞
1、你喜歡文中那一點?說出喜歡的原因。如;用詞精當(dāng),生動有趣;表愉快心情?;蛞脻O歌起反襯作用。
2、本文語言精致、洗煉,用語俏麗貼切,選一點分析。
答:如:描寫三峽深秋清幽靜寂,說明人們感傷程度。如:描寫三峽春冬時,因急流險灘,雪浪飛濺,故以“素”字修飾“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寧靜,故以“綠”字修飾“潭”字。
如:飛漱其間的“飛”字?!帮w” 字形象,寫出了瀑布從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氣勢。
六、語言運(yùn)用
把下列句子的劃線部分改寫成一副對聯(lián)用來作“畫卷”的修辭語。
經(jīng)過幾百個日日夜夜的奮戰(zhàn),長江截流工程終于勝利完成,中國人民在這奔騰不羈的長江邊展開了一幅把五千里長江斬斷,把三峽無數(shù)山峰鎖住的神奇畫卷。
參考答案:“斬斷長江千里水,鎖住三峽無數(shù)峰?!?span lang="EN-US">
第27課 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 P199
陶弘景
一、文體常識
書即書信,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可具有文學(xué)性。
二、詞語解釋
1、五色交輝。交輝:交相輝映。
2、四時俱備。時:季。俱:都。
3、曉霧將歇。歇:消散。
4、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與:參與,這里指欣賞。
5、夕日欲頹,沉鱗競躍。頹:墜落。競躍:爭著跳躍。欲:將要。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
三、句子翻譯
1、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翻譯: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
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翻譯: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3、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翻譯:太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4、實是欲界之仙都。
翻譯:實在是人間天堂。
四、理解填空
1、“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表現(xiàn)了山水相映之美。
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表現(xiàn)了色彩配合之美。
3、“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表現(xiàn)了晨昏變化之美。
五、簡答
1文章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達(dá)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情。
2、“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边@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言外之意是自從南朝謝靈運(yùn)以來,只有自己才會欣賞這種奇境。表達(dá)了作者對謝靈運(yùn)的仰慕之情,又抒發(fā)了欣賞山水時不同凡響的審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賞、自鳴得意之情。
《記承天寺夜游》 P200
蘇軾
一、文學(xué)常識
作者蘇軾,北宋著名的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學(xué)過他的文章有《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
二、詞語解釋
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念:想到。遂:于是。至:到。
2、相與步于中庭。相與:共同,一起。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只是。
4、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交橫:交錯,縱橫。蓋:原來是。
5、月色入戶。戶:窗戶。
三、句子翻譯
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
翻譯:想到身邊沒有和我一起享受月光的人,于是來到了承天寺。
2、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翻譯:懷民也沒有睡,于是我們一起到庭院散步。
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翻譯: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滿地,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錯,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翻譯: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哪一個地方?jīng)]有翠綠蒼柏?只是那里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悠閑的人罷了。
四、簡答
1、全文以“月光”為線索,依據(jù)作者的行蹤,以詩的筆觸描繪了夏夜月光圖,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清冷皎浩的意境,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現(xiàn)了作者曠達(dá)的胸襟和積極樂觀的情懷。
2、本文運(yùn)用了哪幾種表達(dá)方式?請按不同的表達(dá)方式劃分層次,并寫出各層次大意。
答:記敘、描寫、議論。
第一層:(1-3句)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記敘,交代清楚了時間、地點、同游者、游歷的緣由。)
第二層:(4句)觀月賞景。(寫景,表達(dá)方式是描寫,描繪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層:(最后3句)月夜問天,自喻閑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議論,點出作者曠達(dá)樂觀的襟懷)
3、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的“閑人”的含義?
答: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喜悅、漫步的悠閑,種種微妙復(fù)雜的感情盡顯其中。(或表現(xiàn)作者雖遭貶謫仍強(qiáng)作輕松愉快的復(fù)雜心情。既有賞月詠月而發(fā)的自豪自慰,又有為“閑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悵和苦悶。)
4、欣賞“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边@一句寫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點?點染了一個怎么樣美妙的境界?
答:此句用比喻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清,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5、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是什么?
答:月色入戶,無與為樂。
第28課《觀潮》 P202
周密
一、詞語解釋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既望:農(nóng)歷十六。
2、方其遠(yuǎn)出海門,僅如銀線。方:當(dāng)……時。
3、倏而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倏而:突然、略:一點點。
4、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逝:去,往。
5、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文:畫著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盛萬仞中。溯迎:逆流迎著潮水。
7、吞天沃日。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間。干:岸。
二、理解背誦
1、寫參演艦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
2、寫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3、寫水兵在船上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寫雙方習(xí)戰(zhàn)之激烈的句子是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寫聲勢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6、作者對潮水的描寫由遠(yuǎn)而近,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jìn)行描繪,請用原文回答。
答:(1)寫“形“的句子是“僅如銀線?!?span lang="EN-US">
(2)寫“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3)寫“聲”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u>
(4)寫“勢”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勢極雄豪?!?span lang="EN-US">
三、簡答
作者引用楊誠齋的詩句有什么作用?
答:這兩句詩從側(cè)面對潮水的形象做了補(bǔ)充。同時,也與段首“天下之偉觀”照應(yīng),以此加強(qiáng)了讀者對海潮之雄偉壯觀的強(qiáng)烈印象,并為下文作鋪勢。
第29課《湖心亭看雪》 P206
張岱
一、詞語解釋
1、是日更定。是:這。定:完了,結(jié)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爐火。拿:撐,劃。毳:鳥的細(xì)毛。
3、霧淞沆碭。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還。
5、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強(qiáng):痛快。白:指酒杯。
二、句子翻譯
1、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翻譯:(我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了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
2、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
翻譯: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后(和他們)道別。。
3、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翻譯:不要說相公癡迷,還有比相公更癡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翻譯: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鳥的聲音都消失了。
三、簡答
1、文中在敘寫湖心亭奇遇時運(yùn)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表達(dá)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運(yùn)用了神態(tài)、語言、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喜悅之情,特別是“強(qiáng)飲”表現(xiàn)了作者豪邁的心情。
2、“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和“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边@兩句哪個是近景?哪個是遠(yuǎn)景?
答:“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笔沁h(yuǎn)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近景。
第30課《詩四首》 P209-211
1、東晉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
【思想內(nèi)容】
寫了勞作的艱辛,因為向往田園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愿與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沒有被違背,暗含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官場黑暗社會污濁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潔傲岸,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zhì)。
【名句賞析】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边@是全詩的歸結(jié)和主旨。“愿”,具體指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想在那污濁的現(xiàn)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nóng)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米”而折腰強(qiáng)。一切艱難,與此相比,都變得微不足道。而自己確做到了“愿無違”,也是頗值得自我欣賞的。
【藝術(shù)特色】
用淺易的文字,平緩的語調(diào),表現(xiàn)深刻的思想,是陶淵明的特長。即使讀者并不知道詩中運(yùn)用了什么典故,單是詩中的情調(diào)、氣氛,也能把作者所要表達(dá)的東西傳送到讀者的內(nèi)心深處。
2、唐王維的《使至塞上》
【思想內(nèi)容】記敘了這次出使的經(jīng)歷,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fēng)光,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西域領(lǐng)土的廣大,在敘事寫景中傳達(dá)出幽微難言的內(nèi)心情感。
【名句賞析】⑴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苯杈笆闱?,把自己比作飄飛不定的蓬草。“歸雁”是北歸的雁,雁往北歸,是歸家;自己也往北去,與雁同行,卻是離家。表達(dá)被排擠出朝庭的幽微難言的傷感和怨憤。⑵“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描繪了詩人進(jìn)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fēng)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這兩句話充分體現(xiàn)了詩中有畫的特色,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首先,它有畫一樣的構(gòu)圖,從天邊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煙到地下的河流,從近處的烽煙到遠(yuǎn)處的夕陽,到綿延無邊的大漠,畫面上景色雖不多,但空間闊大,層次很豐富,其次它有畫一樣講究的線條,一望無際的大漠上,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寥寥幾筆,就用簡約的線條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態(tài),概括性極強(qiáng),仿佛是抽象派的作品;第三它在色彩上也很豐富,廣闊無邊的大漠,黃沙漫漫,黃昏,橘紅色的夕陽收斂了光輝,輝映著波瀾不驚閃著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縷白色的烽煙,直上高空,雄渾遼闊的邊塞風(fēng)光如在眼前。正如王國維所評價的那樣,這是“千古壯觀”的名句。
3、唐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思想內(nèi)容】
這是詩人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所以念念不忘是故鄉(xiāng)的水把他送到這里。詩人沒有直接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他遠(yuǎn)行,從對面寫來,愈發(fā)顯出自己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名句賞析】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以水中月明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云彩構(gòu)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yuǎn),藝術(shù)效果十分強(qiáng)烈。頷頸兩聯(lián),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大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四、寫作特色:
【藝術(shù)特色】
寫出了長江中游數(shù)萬里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寫景靈動,情韻悠長,意境高遠(yuǎn),風(fēng)格雄健。流露了詩人喜悅開朗
4、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陳與義的《登岳陽樓》(其一)
【思想內(nèi)容】
詩歌通過登樓觀感,抒發(fā)了詩人輾轉(zhuǎn)江湘、顛沛流離之苦,國家甌(ōu)缺、中原動蕩之憂,以及老大傷悲的落寞情懷。
【名句賞析】
⑴ “萬里來游還遠(yuǎn)望,三年多難更憑危?!边@兩句詩,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
⑵“簾旌不動夕陽遲”這一句是全詩寫景濃墨重彩的一筆,看似平常,實則細(xì)膩?!昂熿骸睘榻?,“夕陽”為遠(yuǎn)景,近景遠(yuǎn)景合而為一,可以想見詩人的視線由近及遠(yuǎn)地掃描,逐漸放開,融入那蒼茫的暮色中。不動的簾旌,表明湖面風(fēng)平浪靜;遲落的夕陽,提示著傍晚的安詳。這樣富有詩情畫意的情境,表現(xiàn)出作者的惆悵之情。
第三部分 名著導(dǎo)讀
一、《朝花夕拾》——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
1、作者:魯迅
2、《朝花夕拾》書名的含義:早上的花,晚上撿拾起來。所收集的文章都是回憶性的文章。
3、體裁:散文
4、內(nèi)容簡介:這本回憶性的散文集收集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記》。這十篇散文是“回憶性記事”,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jīng)歷,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文字中透視出作者對人生的感悟與思考。
5、精彩點擊:這些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經(jīng)典作品。
作品目錄:a、《狗,貓,鼠》b、《阿長與山海經(jīng)》c、《二十四孝圖》d、《五猖會》e、《無?!?span lang="EN-US">f、《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g、《父親的病》h、《瑣記》l、《藤野先生》i、《范愛農(nóng)》(后記)
二、《駱駝祥子》——舊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
1、作者:老舍
2、體裁:長篇小說
3、故事梗概:老舍先生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人力車夫祥子的故事。祥子來自農(nóng)村,如同駱駝一樣健壯,堅忍。來到北京后,他選擇了拉洋車,原本想憑借自己的力氣掙飯吃,但希望一次又一次破滅,最終以慘敗告終。
4、人物性格:
祥子:起初老實、堅忍、吃苦耐勞,后來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賭、自暴自棄的行尸走肉。
劉四:殘忍霸道。
虎妞:大膽潑辣。
5、主題:小說無情地批判了那個社會“不讓好人有出路”。
6、藝術(shù)特色:老舍是語言大師,長于寫人,善于調(diào)動各種手法塑造人物從不同中角度對人物性格和命運(yùn)展開敘述。創(chuàng)造性地運(yùn)用北京方言,給通俗樸素的文字增添“親切、新鮮、恰當(dāng)、活潑”的味兒,使人一讀就能感受到小說的民族風(fēng)格和地方特色。
三、《鋼鐵是怎樣煉成》──理想主義的旗幟與人生的教科書
1、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
2、體裁:長篇小說
3、 內(nèi)容:小說以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生活經(jīng)歷為線索,展現(xiàn)了從1915年到1930年前后蘇俄廣闊的歷史畫面和人民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生活,塑造了保爾這一無產(chǎn)階級英雄形象。保爾當(dāng)過童工,從小就在社會最底層飽受折磨和侮辱。后來在朱赫來的影響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大熔爐里,保爾經(jīng)受住考驗,即使在雙目失明下,仍然不向命運(yùn)屈服,毅然拿起筆,以頑強(qiáng)的毅力進(jìn)行寫作,最終踐行了自己為理想而獻(xiàn)身的諾言。
4、藝術(shù)特色:寫人物以敘事和描寫為主,同時穿插內(nèi)心獨白、書信和日記、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景物描寫、心理描寫、環(huán)境描寫相當(dāng)出色。語言簡潔優(yōu)美,富有表現(xiàn)力。
5、保爾名言: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yīng)當(dāng)這樣度過,當(dāng)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獻(xiàn)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