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息肉
拼音:基本解釋
[polyp] 粘膜(如鼻腔中的)發(fā)育異常而形成的像肉質(zhì)的突起部分
詳細解釋
贅肉。增生組織的團塊或肉瘤。息,通“ 瘜 ”。
《說文·肉部》:“腥,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
段玉裁 注:“息當作瘜?!娥诓俊吩唬骸?,寄肉也。’”《靈樞經(jīng)·邪氣藏府病形》:“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天咫》:“東市
百姓 王布 ……有女年十四五,艷麗聰悟,鼻兩孔各垂息肉如皂莢子?!?唐
趙璘 《因話錄·羽》:“相國 崔公 慎由 廉察 浙西 ,左目眥生贅,如息肉?!?
"息肉",就是人體某個正常結構上贅生的一塊"肉"。上到鼻腔、聲帶,下至直腸、
宮頸,均可有息肉出現(xiàn),大多數(shù)息肉都是隱蔽生長的,很難被發(fā)現(xiàn)。 息肉是粘膜面突出的一種
贅生物,包括增生性、
炎癥性、錯構瘤、
腺瘤及其他腫瘤等.息肉臨床表現(xiàn)多見腺瘤性息肉和某些
胃腸道息肉綜合征,這些病變雖屬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惡變傾向。
兒童型息肉主要發(fā)生在 5~ 10歲的兒童。從病理上來看,其內(nèi)容不一,有的是
良性腫瘤,有的是炎癥增生的后果。大便周圍帶血和便后出血是主要癥狀,出鮮血,血量不多。直腸下端息肉可能在排便時脫出
肛門外,似櫻桃狀,色鮮紅,便后可自行復回。當炎癥并發(fā)感染時可有黏液大便、大便頻、便不盡等,長期可出現(xiàn)消瘦,
貧血等。
膽囊息肉的表現(xiàn)形式包含很多病理類型,病理分類為非腫瘤與腫瘤
性病變兩大類,腫瘤性病變又分為良性和惡性。
非腫瘤性病變
其中以
膽固醇息肉最為多見。國外1995年報告,膽固醇息肉占
膽囊息肉樣病變的65%,國內(nèi)報告的288例患者中膽固醇息肉占62.5%。其次為炎癥性息肉、腺瘤樣增生及腺肌瘤等。
(1)膽固醇息肉:膽固醇沉著是膽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膽固醇沉著于膽囊黏膜固有膜的
巨噬細胞內(nèi),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羅-阿竇增多及肌層增厚而形成息肉。膽固醇息肉的病理特點為多發(fā)性小息肉,曾有膽固醇息肉74例病例報告顯示:直徑小于10mm者占97%,50%為多發(fā)性,平均3.09±3.31個(
腫瘤性息肉多為單個病變,有臨床鑒別意義)。膽固醇息肉質(zhì)脆帶細,易與黏膜分離,不伴有腸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質(zhì)成分,即便伴有炎癥也很輕微,到目前為止未見有癌變報道。
(2)炎癥性息肉:為炎癥刺激所致的一種
肉芽腫,直徑約5mm,
單發(fā)或多發(fā)的廣基性結節(jié)。其組成成分有
毛細血管、成纖維細胞及
慢性炎癥細胞,息肉周圍的膽囊壁有明顯炎癥,至今尚無癌變報道。
(3)腺瘤樣增生:既非炎癥也非腫瘤的增生性病變,為黃色質(zhì)軟的疣狀物,直徑約5mm,單發(fā)或多發(fā)。其組成成分為豐富的結締組織中含平滑肌束及
杯狀細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腸化生。腺樣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層形成的羅-阿竇明顯增多,竇口上常有狹窄,致竇內(nèi)常有膽汁淤積、炎癥或膽石嵌入,有癌變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變化、肌纖維增生與局限性腺肌增生,故醫(yī)學上又稱為腺肌增生癥,有彌漫型、節(jié)段型與局限性三種。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癥、也非腫瘤的增生性病變,也可能癌變。
腫瘤性病變
此類病變中以良性的腺瘤為主,惡性主要為
膽囊癌。
(1)腺瘤:多為單發(fā)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頭狀或非乳頭狀,惡變率約30%,癌變機會與腺瘤大小呈正相關。1998年國外學者觀察良性膽囊息肉樣病變時發(fā)現(xiàn),其中94%直徑<10mm,66%的患者年齡<60歲;而惡性膽囊息肉樣病變88%直徑>10mm,75%的患者年齡>60歲。研究認為,膽囊腺瘤的發(fā)病率很低,在10年內(nèi)施行的12153例膽囊切除中,僅81例為膽囊息肉樣病變,只占0.7%,而其中是腺瘤的僅為9.6%;而同期人群中發(fā)現(xiàn)膽囊癌225例,占1.85%,可見本病有癌變的可能性。
(2)腺癌:分為乳頭型、結節(jié)型及浸潤型。前兩者為隆起性病變,直徑約<20mm;而浸潤型不屬于膽囊息肉樣病變,絕大多數(shù)直徑>20mm。因此表現(xiàn)為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膽囊癌往往為早期,其中乳頭型癌絕大多數(shù)限于黏膜和
肌肉內(nèi),預后良好。
息肉的原因可能與炎癥
內(nèi)分泌紊亂特別是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比如長期炎癥會容易導致
宮頸息肉。
現(xiàn)代醫(yī)學對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慢性刺激
由于飲食習慣改變,
糞便性質(zhì)發(fā)生變化而產(chǎn)生的特殊刺激;或因痢疾、
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蟯蟲病等腸道疾病的刺激;以及慢性便秘、糞便干結等,均可刺激直腸黏膜而發(fā)病。
遺傳因素
胎兒在胚胎期,上皮細胞即有易感性。這種特性使上皮細胞在生長發(fā)育期快速生長而成息肉?,F(xiàn)在不知您家孩子的息肉是多發(fā)還是單發(fā),建議通過手術治療,如不及時治療,長期便血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導致其貧血。一般經(jīng)肛門切除就可以治療此病,手術在 20分鐘左右就可完成,對孩子沒有其它方面的影響,比較安全。
大多數(shù)息肉都是隱蔽生長的,且一般癥狀不明顯,如果在某個
器官臟器的息肉應該首選內(nèi)窺鏡檢查,如腸鏡、宮腔鏡等,其次可選擇
彩超、CT等。
編輯本段如何判斷息肉是否會惡變
判斷息肉是否會發(fā)生惡變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一、息肉的長相:那種體積較小由帶蒂的非腫瘤性息肉,多數(shù)與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發(fā)生惡變;如果體積較大、寬基廣蒂的息肉,則極有惡變?yōu)榘┑目赡堋?
二、息肉的數(shù)量:單純一個息肉癌變率低;而多發(fā)性息肉的癌變幾率增加。
三、是看息肉的組織屬性:單純炎癥性
息肉惡變者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別是絨毛狀腺瘤最容易惡變?yōu)?a target="_blank">結腸癌。
四、息肉的生長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長十分緩慢,若是在短期內(nèi)迅速長大,直徑大于2厘米以上時,應警惕癌變。如結腸腺瘤性息肉是因結腸黏膜
細胞增生過旺,癌變率可達42%-77%。
五、是看家族遺傳史:有一種稱為“家族性多發(fā)性大腸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輩中可有好幾個人患有結腸息肉,屬于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是細胞內(nèi)第5號染色體的基因缺陷造成的?;加羞@種有遺傳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親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會有惡變的風險性;若父母雙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變風險可上升到75%。
手術或微創(chuàng)治療
息肉一般選擇手術或者微創(chuàng)切除,切除后及時送病理科確定其病變性質(zhì)。對于息肉進行內(nèi)鏡(
胃鏡、腸鏡)下的息肉切除,是防止其癌變十分有效的措施。鏡下治療息肉的方法有:高頻電凝電切、高頻電灼、激光治療、微波治療、注射摘除、
冷凍療法等。
息肉切除術后的隨訪復查,一般認為,單個腺瘤性息肉切除,術后第一年隨訪復查一次,如檢查陰性者則每3年隨訪復查一次。多個腺瘤切除或腺瘤大于20mm伴有不典型增生,則3~6個月隨訪復查一次,陰性則為1年隨訪復查一次,連續(xù)兩次陰性者則改為3年隨訪復查一次,隨訪隨訪復查時間不少于15年。
腹腔鏡膽囊息肉切除術的適應癥 1、各種不同類型有明顯臨床癥狀的膽囊
結石,如單純慢性膽囊炎并結石、慢性
萎縮性膽囊炎并結石、充滿型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炎結石嵌頓等。
2、膽囊息肉樣病變。
3、無癥狀性單純膽囊結石,下列病人應采取LC治療:①陶瓷膽囊,因其膽囊癌發(fā)生率高達25%;②膽囊結石超過3cm,即使無明顯癥狀亦應積極治療,因結石大于3cm的膽囊結石患者,其膽囊癌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結石小于3cm者;②無癥狀性膽囊結石合并膽囊息肉者。
4、糖尿病患者合并膽囊結石,一旦出現(xiàn)臨床癥狀,應盡早手術治療,甚至目前有觀點認為即使無癥狀也應手術。
5、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并發(fā)膽囊結石的發(fā)生率比正常人高出4-5倍,雖然肝硬化病人不是LC的禁忌證,但屬于困難的LC手術,因為門靜脈高壓癥膽囊周圍及膽囊三角區(qū)
血管豐富,易出血,易發(fā)生粘連,作此手術應慎重。
6、慢性膽囊炎并結石急性發(fā)作患者,大多數(shù)經(jīng)用解痙、止痛、抗炎等治療后,急性膽絞痛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能迅速緩解,抓緊手術時機,可實行此手術:而另一類型為膽囊結石嵌頓,雖已對癥用藥處理,體征和癥狀均不能緩解,膽囊壁易發(fā)生壞死、甚至膽囊穿孔形成腹膜炎,這種病人盡早手術,超過24小時不宜作LC手術。
腸息肉治療提示
1.對于盲腸
結腸息肉患者,飲食上的調(diào)治也很重要,不合理的飲食常加重腹瀉、出血等癥狀,所以對患者要求禁飲灑,禁辛辣刺激性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飲食。
2.對于單發(fā)性息肉,腸鏡下切除術是首選治療方法,對于多發(fā)性息肉或息肉病,可行腸鏡下分期分段息肉切除術。若病變腸段息肉人多,以至無法進行腸鏡下切除者,可考慮病變腸段手術切除治療。
3.結、
直腸息肉切除術后,應定期隨訪,復查。由于采用電灼,套扎,結扎等方法,不易徹底清除息肉組織,其殘端極易再次增生形成息肉,所以定期復查是極為重要的。隨時發(fā)現(xiàn)隨時治療。
4.對于幼齡兒童的息肉,不宜選擇腸段切除,因該病有自愈傾向,并且采用簡便的套扎或燒灼療法,其療效是很可靠的。
[1].
民間偏方
1、鼻中生息肉。用釜臍墨一錢,水送下。連服三、五天。
2、鼻息肉。用蚯蚓(炒)一分、皂莢一挺,共研為末,調(diào)蜜涂患處,清水滴盡即愈。
3、治鼻中息肉。用白礬燒成末,和豬油、棉花裹好,塞鼻孔中。幾天后,息肉脫落。又方:白礬一兩,蓖麻仁七個,鹽梅肉五個,麝香少許,搗勻,捏成丸子,用棉花崐裹著塞鼻內(nèi),息肉自下。
4、治療便方:用細辛末時時吹入。
息肉患者特別是結腸息肉患者,應該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和油炸、肉蛋、生冷、油膩、高
脂肪高能量食物,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量,保持大便暢通,以防脂肪、能量堆積,濕熱、瘀毒內(nèi)聚,導致癌變。
鼻息肉預防積極防治傷風感冒,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及時增減衣物。 戒煙酒,防御有毒氣體及污染,粉塵對鼻、咽部長期刺激。 避免長期應用血管收縮劑,如鼻眼凈等,以免引起藥物性鼻炎。不養(yǎng)成摳鼻子不良習慣,
鼻塞嚴重是不可強行擤鼻涕,以免導致鼻竇炎、中耳炎等。 及時治療鼻、咽部及周圍器官疾病,以免感染蔓延和反復發(fā)作。
子宮息肉的預防平日要注意外陰部衛(wèi)生,防止陰道炎癥和
宮頸糜爛,同時要保持性生活衛(wèi)生。要勤曬被褥,宜穿棉織品
內(nèi)褲并勤洗勤換。做好經(jīng)期產(chǎn)后或流產(chǎn)后的保健。另外子宮息肉的預防,關鍵一點就是女性朋友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編輯本段宮頸息肉術前檢查注意事項
1、檢查前48小時內(nèi),不要有性行為。
2、在檢查前至少3天,不要使用
陰道灌水器。
3、檢查前48小時,不要使用衛(wèi)生棉棒,避孕藥或者相關產(chǎn)品。
4、曾經(jīng)接觸過人乳頭狀瘤
病毒,應該及時提出。
5、在檢查前兩天,不要享受泡泡浴等要在浴盤進行的洗澡方式,應該使用站立的淋浴方式。
息肉可怕,卻不難發(fā)現(xiàn),也不難鑒別。 在腸鏡下,有經(jīng)驗的醫(yī)生從息肉的大體形狀,大致可判斷其良惡性。一般來說,帶蒂的、直徑小于2厘米、表面光滑、鏡子推動時活動度好的常為良性,如炎癥性、腺瘤性息肉;但如果是扁平的、直徑較大(大于2厘米)、表面污穢、有出血
潰瘍、鏡子推動活動度差的,往往惡性的機會較大。
美國一項示,直徑小于1厘研究顯米的息肉,惡變概率約為l%;l~2厘米之間的腺瘤,惡變可能也僅有10%;而大于2厘米的腺瘤,則有46%會惡變。如果是家族性的多發(fā)腺瘤,惡變的概率就更大了。
有些息肉由于比較小或非常扁平,經(jīng)驗不足的操作醫(yī)生可能讓其在眼皮底下逃過一劫,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生會有更加“銳利”的眼睛,對可疑之處借助色素內(nèi)鏡與放大內(nèi)鏡等技術,使之無處遁形,再根據(jù)息肉表面的腺管開口類型,作出初步性質(zhì)判斷。
當然,這樣的判斷僅僅是初步的,“終審”仍需將息肉完整切除后送
病理檢查。
咽喉息肉的主要癥狀是咽喉疼痛。而且咽喉疼痛的程度不一,可放射至耳部、咽痛明顯。時間短,發(fā)病急,伴有發(fā)熱,吞咽疼痛時可能為急性咽喉炎、
急性扁桃體炎、咽峽炎、會厭炎等。單側明顯咽痛,可能為扁桃體周圍炎或者
扁桃體周圍膿腫。單側固定的輕度咽痛,位于上咽部一側,要排除莖突過長,伴有明顯咽喉疼痛,吞咽痛、說話含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