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頻是小便次數(shù)明顯增多,甚則一日達數(shù)十次者。其成因有多種,若膀胱濕熱,治宜清利濕熱;若腎陰虧損,治宜滋陰降火;若腎氣不固,治宜溫補腎氣;若肺脾氣虛,治宜溫肺健脾等。
能治腎氣不固所致尿頻者,其功效概括為“縮尿”,而縮尿藥則多能溫腎。前述治淋證藥多能治因濕熱下注所致尿頻,故藥物從略。此處選錄的藥物多用來治療遺尿。與后述之治療遺尿證用藥又有所不同。
烏藥縮尿,宜于腎陽不足,膀胱虛寒致尿頻。
益智仁縮尿,用于腎氣虛寒證,尤以尿頻而夜尿增多者常用。
山藥治尿頻,又能固澀,宜于肺脾腎諸虛所致,作用平和。
以上三藥所組成的縮泉丸即為治下元虛冷、小便頻數(shù)的要方。
補骨脂縮尿,用于腎氣虛冷、小便無度。《本草備要》認為其“壯元陽,縮小便”。
菟絲子、沙苑子縮尿,因略有補腎作用,宜于腎虛尿頻,溫腎作用不及補骨脂、益智仁。
桑螵蛸、金櫻子、覆盆子縮尿,宜于腎氣不固、膀胱失約致小便不禁而尿頻,三藥皆收澀,然桑螵蛸為助陽固脬(pao拋,即膀胱)要藥,尤宜于尿頻、遺尿證。
蓮子、芡實治尿頻,因其益腎,以腎虛尿頻為宜。芡實較蓮子多用,但二藥作用均不及桑螵蛸、覆盆子、金櫻子強。芡實與山藥皆同治小便不禁,芡實“功與山藥相似,然山藥之陰本有過于芡實,而芡實之澀更有勝于山藥”(《本草求真》)。
山茱萸治尿頻,因其收斂固澀使然。山茱萸、山藥皆能固澀而治小便不禁,然山茱萸收斂固澀作用好,偏補腎陽,亦補腎陰;山藥固澀作用不及山茱萸,偏補腎氣,亦補腎陰。
五倍子治尿頻,常將其研末,以食醋調(diào)敷肚臍眼,其方法簡單易行。為治尿頻、遺尿常用藥。
刺猬皮縮尿,治療遺尿、尿頻,亦可將其單味炒,研末服用。
雞內(nèi)金治尿頻,因其有較好的止遺作用,為臨床常用,亦可單味研末沖服或配伍使用。
以上諸藥,具溫補腎陽作用者有益智仁、補骨脂、烏藥、菟絲子、沙苑子、山茱萸,以益智仁、補骨脂溫腎力強。
具收斂作用的有桑螵蛸、金櫻子、覆盆子、蓮子、芡實、山藥、五倍子、刺猬皮、雞內(nèi)金,以桑螵蛸最適宜于此證,五倍子作外用藥療效亦很好,而雞內(nèi)金、刺猬皮分別單味研末服用亦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