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 讀書的藝術(shù)【哲理美文】
我把有味或有興趣認(rèn)為是一切讀書的鑰匙。這一來,因而發(fā)生的就必然是那興趣是自己選擇的或個人的,正如對于食物的所嗜一樣,最衛(wèi)生的食法,終究是就一個人所嗜愛的東西吃,因為這樣吃下去的東西就一定能夠消化。讀書也正與吃東西一樣,甲的甘肥也許便是乙的毒藥。在讀書上,一個教員不能強(qiáng)迫他的學(xué)生愛其所愛,一個父母也不能期望他的子女有他們同樣的志趣。如果一個對于他所讀的書沒有興趣,那么一切東西都是白費的。正如袁中郎所說:"若不快意,便置之,俟他人,或別有獨契者自去讀。"
所以,世界上是不會有什么書是絕對必須讀的,因為我們的知識的興趣是像一棵樹一樣的生長,像一條河一樣的流的。只要有相當(dāng)?shù)臉渲?,那樹木無論如何都會長起來的,只要有泉源的新流,河水是總會流動的。當(dāng)那水打著一座石壁時,它自會繞之而行的;當(dāng)那水流到了一所可愛的低谷去時,它自會在那里停留蕩漾一下,當(dāng)那水流到一所深深的山澗時,它便會經(jīng)常留在那里;當(dāng)那水流至激湍時,它便會直向前去。這樣,一點也沒有什么勉強(qiáng)或決定的目的,它一定有一天會流入大海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本書是人人所必須閱讀的,只有在某時某地,某個環(huán)境或某個年齡中一個人所必讀的書。我頗以為讀書,也正像婚姻一樣,是也決定于命運或"姻緣"的。甚至有一本書是每個人必讀的,如《圣經(jīng)》也有一定的時期。當(dāng)一個人的思想與閱歷還夠不到閱讀一部杰作時,那杰作在他的嘴里只有一股壞滋味??鬃诱f,"五十而可以學(xué)易矣",這便是說一個人在45歲時便不應(yīng)該讀《易經(jīng)》??鬃釉凇墩撜Z》中所說極有醇味的話,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一個人在自己年齡未到成熟階段時就不能體味到的。